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河北农大毕业生的调查,归纳出农业院校大学生的择业特点,分析了影响农科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障碍性因素,提出农科大学生应该结束精英情结、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政府应该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满足到基层工作毕业生合理的精神需求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回报、加大对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的投入;建议农科高校教育的培养方式应该普通化、农科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农村基层发展相一致等,希望三方面共同努力打通农科高校毕业生走向基层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需人才,因此,采取合适的公共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人才缺乏的"双赢"路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三个主要渠道是政府和准政府岗位、市场化岗位、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此对应的是农村发展中各类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异常明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自主就业创业,既成为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之一,又成为优化农村人才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大学生"漂族"和"啃老族"问题、大学生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与贬值以及农村的人才饥荒等问题突出;因此,必须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引导的路径:加强择业指导,着力改变大学生自主就业观、落实政策优势,加大毕业生农村创业的扶持、完善激励机制,做好农村基层人员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哲  李育全 《教育探索》2011,(3):136-140
当前农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令人堪忧.提高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包括:创新大学制度,建立政府主导、高校推动、社会参与的就业体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毕业就业考评体系,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虞璐 《文教资料》2014,(15):143-144
近年来,随着应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热点。文章从农科大学生自身、农科人才培养、社会环境影响三方面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并从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优化就业服务、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创业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职业教育严重滑坡,特别是农科专业生源匿乏,毕业生就业尤其困难。要使农科专业的生源招得进、留得住,最关键的一条是要解决好农科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让学生走创业之路,才是彻底解决学生就业的根本出路,因此在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张武 《高教论坛》2014,(10):105-107
大学生农村创业是指大学生到农村、乡镇创办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创业形式。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对高职大学生农村创业的现实意义以及高职院校在培育农村创业人才方面的职责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创业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农村基层就业创业,今年,我省将选聘64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相似文献   

9.
对长江大学1998-2008年共11届农科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农科毕业生到农口就业比例低,到县及县以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毕业生少,湖北农口吸纳毕业生能力弱。国家关于农业的相关政策和传统"农"的观念是影响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政府对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对农业高校学生认识片面,农业高校农科类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且缺乏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以及农业高校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狭隘、能力低都是影响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系列问题。通过落实扶持政策、转变对农业高校...  相似文献   

11.
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强化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基于SEM结构方程模型,运用实证调研的方法,以量化的方式研究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农科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方式和具体路径,结果表明:学习成绩是家庭文化资本与农科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中介变量,家庭文化资本通过学习成绩间接影响农科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家庭文化资本越高,农科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越低;城乡之间家庭文化资本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方式存在路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刘红斌 《教育与职业》2012,(35):100-101
文章通过对扬州大学2009~2011届经济管理、工科以及农科等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的调查和对比分析,指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职业规划意识建立较迟、就业劣势明显、工资期望过高、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滞缓了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的开展,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出了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思想、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等建议,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浅谈高职高专农科类专业自主创业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裕武 《高教论坛》2009,(8):111-113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培养自主创业型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农科类专业自主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自主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对于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一是要提高对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认识;二要创造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的内外部环境;三要明确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四要实行农业教育减免学费制度;五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六要鼓励农科类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七要为农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菜篮子"的重要性逐年增加,以往被视为冷门的农科类专业也开始"回暖",但仍有部分农科类大学生对专业了解存在局限性,导致专业意识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应根据农科类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性、实践性与多渠道原则,通过凭借思想教育平台、探索多元教学方法、依托校园学生组织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等策略,对农科类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创业是在识别创业机会的基础上,汲取和整合所需资源使企业不断成长的过程.在对F农村基层创业个案描述的基础上,分析F在创业过程中促使创业成功的重要资源的来源及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日前受权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选拔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乡村任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这个全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政策措施。文件提出,将完善鼓励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有关办法,引导他们到农村创业。  相似文献   

18.
一、电大农科的发展 电大农科始于1988年,成为中央电大继理工科、财经科和文科之后正式推出的第四个科类。截止到1996年,中央电大统设农科类18门课程,地方电大派生出农学、园艺、农业师资等17个专业,开课省市涉及20余个。1997年中央电大新增农村乡镇管理专业。据1990-1994年的统计资料,5年中电大农科类各专业招生5877人,毕业5757人,年均毕业生1151.4人。与全国高校同期招收和毕业的农科学生数比较,电大农科年平均毕业生数分别占全国普通院校农科及其函授部(含夜大)农科毕业生数的11.44%和27%。如果考虑到学生毕业后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实现天津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具体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独特的人才、智力、学科与科技优势,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人才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农业高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服务与推广体系,构建农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机制,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是我国在新世纪启动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人才工程。经过多年的试点,从2008年起中央正式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工程。中央领导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工作并作出重要批示,十分关心广大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春节前夕,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深入江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