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感技术     
人的五官感受客观世界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地运用各种工具和仪器延伸着自己器官的感知范围.望远镜、雷达、电视等都属于视觉器官的延伸实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更为先进的感官延伸技术——遥感技术.一、遥感的概念遥感是一门不通过接触而感知对象,即收集遥远对象信息的技术.这种超距离的感觉性来自于电磁波的辐射:1.任何物体都有辐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本领.2.最大能量的辐射波波长λmax与温度T(K)的关系为Tλmax=289(微米·开).3.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发射、反射、吸收电磁波的能力随波长而变化.地球上的物体,一方…  相似文献   

2.
一、多普勒雷达测速原理简介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雷达向运动物体发射约9000MH_2的超高频电磁波信号,当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被运动物体反射回来时,通过接收反射信号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根据多普勒效应的理论可知,当运动物体反射电磁波信号时,信号的频率将发生变化。运动物体在电磁波传播方向上的速度越大,信号的频率变化也越大。多普勒雷达就是通过测量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经过混频得到的差频信号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生活的颜色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各种颜色,实际上就是物体反射光的颜色。光是一种电磁波,照射到物体上后,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质地,光线照射后,其吸收、反射能力各不相同,因而显示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颜色。因此,我们感觉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物体光波反射率和光源的光谱。太阳发出的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紫6种标准颜色组成的。光照到物体上后,被反射的光色就成为物体的颜色。颜色可以给人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感觉,这种感觉就称之为距离感。颜色具有膨胀感和收缩感,也就是说,如果物…  相似文献   

4.
红外制导     
1800年,科学家赫谢耳在用水银温度计研究太阳光的热效应时发现,热效应从紫光到红光逐渐增加,而最大的热效应位于红光的外面,是一种不可见光,因而称之为红外光,亦称红外线或红外辐射。世界上各种物体的温度和发射红外线的特性均不相同。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引导导弹的运行,使之能够自动地接近目标,提高命中率,这就是常说的红外制导。红外制导的方法,依探测信号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主动式红外制导。导弹经发射后,它向目标发射红外线,并接收目标反射  相似文献   

5.
颜色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一定光波所引起的视觉现象,是人眼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简单说,颜色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在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语在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其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由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阶层对颜色的感知不同,因此赋予其各种联想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遥感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科学和计算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地球表面再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称为神秘的“奥区”了。不管是层云密布的白昼,还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无论是人迹难以达到的热带森林,还是渺无人烟的浩hàn戈壁:不论是地面上的种种自然资源,还是茫茫无际的海洋和shùn息万变的大气……在新兴的探测技术面前,都将原形bì露,一览无yí。这就是我们将要介绍的遥感技术。遥感,顾名思义,就是从遥远的地方去感觉运动着的物质的映象。它借助于专门的光学、电子学和电子光学探测仪器,把遥远的物体所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7.
射电望远镜也称无线电望远镜,是接收宇宙天体向外发射和反射无线电波的仪器。它的构造、原理和用途与普通的光学望远镜相似。我们知道,宇宙中各天体都向外发射各种频率的电磁波或者反射电磁波。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了解天体的化学组成,判断天体的温度、压力,有否磁场等各种物理方面的性质。这是目前人们积累天体知识的唯一来源,是天文学家所观测的对象。然而,由于地球大气对电磁波的吸收,使得地面上只能接受到天体向外发射的电磁波的一小部分,即可见光、一部份红外线和紫外线,以、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生存的空间里,时刻充满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电磁波从哪里来?万物都是源!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天体时刻在发射电磁波;世界各地无数个广播电台和通信、导航设备在发射电磁波;所有家用电器在发射电磁波;甚至我们每个人也在发射电磁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之中。既然我们被电磁波时刻包围着,那么电磁波跟我们的生活必然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有必要对电磁波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黑洞是在质量和密度都远远超过中子星、时刻都在无情地吞噬着接近它的物体的、不向外发射任何电磁波的恒星。所谓不发射任何电磁波,就是说无论科学家们动用威力如何巨大的望远镜,也无论在地面上还是到九霄云外,都休想看到它的本来面目。黑洞就是因绝对看不到而  相似文献   

10.
甲方:雷达大名:雷达,专业名为“无线电探测与定位”。英文名:radar外号:千里眼绝招:利用电磁波遇到障碍物可以反射的原理,通过发射电磁波和分析回波来发现目标。最大的目标:没有漏网的飞机!最得意的事:哈哈,自从有了俺,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日子就不好过啦!只要它们一不小心没藏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反射现象的原理探测物体方位和距离的方式叫“回声定位”。动物的“回声定位”是指动物通过发射声波,利用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回波进行空间定向的方式,它有捕捉猎物和回避物体两种作用。根据研究巳知动物界小蝙蝠亚目的几乎所有种类、大蝙蝠亚目的果蝠属、鲸目的齿鲸类(即豚类)、鳍脚目的海豹和海狮、食虫目的马岛猬  相似文献   

12.
对本章的学习.大纲要求“常识性了解”.即知道电磁波的频率、波长的概念记住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知道无线电发射、接收的主要过程,虽然要求不高,但在今天,人类已进入信息革命的新纪元,无线电通信常识就十分重要,因此还得认真学习.由于无线电波我们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它,因此在学习方法上要引用水波、声波进行类比.从而较形象地认识它.通过实验发现它.便抽象变为具体.一、电磁波与其他波的共同点1.都要有振源.例如水波要用木杆在水中某点上下振动.水将振动向外传播,形成水波.声波是发言体在空气中振动,使空气一密一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职工教育》2010,(4):38-38
卫星遥感技术是指用装在卫星平台上的传感器收集由地面目标物发射反射来的电磁波,再通过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每年,在太平洋东西海岸,都会有鲸鱼冲上海岸而搁浅的事件发生。鲸鱼为什么会搁浅“自杀”呢?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声纳(一种利用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声波或超声波探测水下物体(如潜艇或深水水雷)的存在和位置的仪器)可能是导致鲸鱼“自杀”的祸首。同海豚相似,鲸辨别方向并不是靠它的眼睛。因为它们的视力极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十多米以内的物体。那鲸又依靠什么来测物、觅食和导航呢?原来,鲸天生就有极其灵敏的回声定位本领。它们能发射出频率范围极广的超声波,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即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鲸就根据这种超声波准确地判断方位。而声…  相似文献   

15.
<正>“光”是一种电磁波,而我们眼睛所能看见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可见光只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多数的电磁波无法被肉眼看到,但可以通过仪器侦测、记录和分析。人类的“视线范围”大幅扩展每一种电磁波都有独特的波长,这是区别电磁波的依据,就像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天文学家接收并分析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天文上称为“多波段观测”。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第一中学黄天翔同学问:“为什么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多?”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用相同强度的光束,分别照射相同面积的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在相同的一段时间里,为什么黑色物体吸收的热量要比白色物体多?”如果对此问题作简单的回答,那就是白色物体的表面对光束的反射能力强,即将投射其上的光能大部分被反射出去,而黑色物体表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不同种类、不同生育阶段的牧草对电磁波具有不同的反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在遥感影象上,进行目视判读或根据计算机兼容磁带用计算机进行解译以求得草地面积。  相似文献   

18.
一、光电效应的发现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有趣的是,如果说光电效应是光的粒子性的实验证据,发现这一效应却是赫兹在1887年研究电磁波的波动性质时的意外所得.他用两套放电电极做实验,一套产生振荡,发出电磁波;另一套充当接收器.电极之间存在火花放电的缝隙.他发现当紫外光照在负电极上时,放电就比较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短文1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捕到食物蝙蝠既不是靠视力也不是靠嗅觉寻觅食物,而是靠声音来帮助辨别方向和寻觅食物的.蝙蝠的喉咙能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出去,当遇到物体时,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听”到的回声,就能判断物体的大小和所处位置郾科学家把蝙蝠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郾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本领很强,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等反射的声信号准确区分开来,辨别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另外蝙蝠回声定位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也特别强郾短文2仙人掌为什么多肉多刺仙人掌的祖籍…  相似文献   

20.
1.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能够引起人的视觉效应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很小,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波长范围是400~700nm.物体发出(或者不发光物体反射)的可见光进入人眼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