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罚学生抄写作业500遍所想到的——谈激情状态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校范老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内容是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当第二次上课检查作业时。范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未写完作业,便十分气愤地批评了该生,然后要其将作业抄写100遍,第二天上交。第二天.该生仍未写,教师大发雷霆,令该生抄写500遍。该生放学回家后就开始抄写作业,到22点左右,由家长帮抄写,直到深夜才完。后来。该生家长将此事告到教育局。  相似文献   

2.
某校范老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内容是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当第二次上课检查作业时,范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未写完作业,便十分气愤地批评了该生,然后要其将作业抄写100遍,第二天上交。第二天,该生仍未写,教师大发雷霆,令该生抄写500遍。该生放学回家后就开始抄写作业,到22点左右,由家长帮抄写,直到深夜才完。后来,该生家长将此事告到教育局。又某校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某,期末考试错了5道数学题,老师在放寒假时规定,考试时每错一题便在假期每天罚做100遍。因此他每天要被罚做500遍,21天假…  相似文献   

3.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积极情绪;当得不到满足时,便产生消极情绪。如果一个教师产生消极情绪,就会苦闷,急躁以致心理失调,就会导致师生间的情感障碍,使得教育工作归于失败。可见,教师的工作特点要求自身能够调节情绪把不利的消极情绪变为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但它反映的并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相似文献   

5.
人是有感情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总是伴着人的行为出现。参加升旗仪式的心情是严肃的,领取奖品时内心是激动而愉快的,被人欺辱时心情是愤怒的……情绪就是这样,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品德、智力、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情绪。真心承认“感受是无罪的”“感受是无罪的”,这是心理学专家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因为,感受只是一种内心体验,它并不影响别人和干扰社会秩序。而有的教师对此并没有深刻理解。如,某班换了…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  相似文献   

7.
心灵之洞     
有一个脾气很坏的人,他常常无缘由地怒火中烧。他的同事、邻居、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老师都受到过他的无理责骂。这个人从内心想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为此他向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开导了他一番,最后送给他一块刻有方格的木板,要他发一次脾气就往方格内钉一颗钉子。第一天,他就钉了七颗钉子,第二天也是如此。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他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钉进方格的钉子数目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方格钉满了,他又去找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告诉他:“从现在起,你每控制住一次坏脾气就拔掉一个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钉子越拔越少,直至有一天…  相似文献   

8.
人是有感情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总是伴着人的行为出现。参加升旗仪式的心情是严肃的,领取奖品时内心是激动而愉快的,被人欺辱时心情是愤怒的……情绪就是这样,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品德、智力、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落实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具体要求就是:第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通过尊重、关心、牵挂,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论言在线     
语文教师的个性应包括哪些内容?第一是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觉,即独特的语感。语感是一个人言语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成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语感是开展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证教学个性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以这样说:语文课就是教语感;语文课就是按人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教,按语感教。第二是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语感是与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联系在一起的,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对语文教师独特的人生感悟的要求就不仅是一种思想素质的要求,更是一种语文教师的专业要求。在生…  相似文献   

11.
郭梦辰 《动漫界》2022,(8):59-60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能够相互感染和影响,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情绪管理是指个人不仅要学会控制、压抑自己的情绪,而且要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调节、释放自己的情绪,成为自己情绪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2.
蒋志明 《现代语文》2006,(12):83-84
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腩力劳动带来疲劳。”要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而提问质疑就是其中的一种策略。学生提问质疑,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教学方法。朱熹早就指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13.
情绪,就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的心理活动,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肯定还是否定,会通过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情绪反应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事物的态度,良好情绪可以成就一个人和一番事业,不良的情绪常常会败坏一个人和一番事业。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工作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控情绪来面对学生各种问题,就这个同题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融情 :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融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 ,在教学活动中 ,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 ,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 ,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因此 ,这就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 :1.热爱本职工作 ,用高尚情感感染学生。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宣传的可信度与宣传者的人格特征、外表仪态及讲话时的信心、情绪等有关。这就要求高校德育教师一定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 ,要有一种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信自己所传授的知识于国家于学生的潜…  相似文献   

15.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化学的教学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被动学习化学的最直接原因是教师的教学,从而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态度、方式和内容上有相应的策略转变,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态度转变和情绪控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等.  相似文献   

16.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落实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具体要求就是:第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通过尊重、关心、牵挂,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如爱好、憎恶、愉快、悲伤、同情、失望等。激情,就是激发、促进这种内心体验,振奋这种情绪。教师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入、讲述、讨论、辨析等教育过程,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对教材内容的感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产生内心体验,从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作为一项研究课题,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积多年的教育经历和探索,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笑脸”。虽然“笑”只是一种表情,但“笑”是人与人相互沟通情感的基础;尽管“笑脸”仅可以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笑脸”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教育魅力,比其他的教育环节作用要大。  相似文献   

19.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育实践都表明,调动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性,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感和教育能力,也取决于教师热爱学生。爱生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憎、善与恶的情感意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的“教师期望的效果”试验的结果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道理十分简单,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内心产生满意喜悦的情绪体验。在这样的情感因素的激励下,学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学习。反之,受到冷遇或厌弃的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老师的偏心和歧视,内心  相似文献   

20.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该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表现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赞赏等内心体验;反之,就表现否定的态度,产生憎恨、不满等内心体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力和进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