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NBC和CBS抵制“有偿新闻”消除新闻记者以权谋私现象,是美国新闻界近几年来改革的主要目标。因为有的新闻记者接受礼物而去写一些“有偿新闻”,或者在他们工作之余利用职务之便去谋求个人利益,所以它经常是困扰美国新闻界职业道德领域的一个大问题。为维护其客观...  相似文献   

2.
尚小虎 《视听》2016,(6):163-164
新闻记者常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传递公平正义、揭露社会阴暗的重要职责。然而近些年,我国新闻界却发生了不少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事情。对此,本文首先简述新闻记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最后对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新闻事业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报刊种类繁多,发行数量也相当可观。英国新闻界也曾经出现过不少享有盛誉的新闻记者和文笔犀利的评论员和专栏作家等。英国新闻界是怎样选拔、培养和训练记者和编辑的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新闻界一些负责培训工作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2004年第1期评出了2003年度十大假新闻。假新闻人人痛恨,曝光以警示,这很好。但问题是,从来就不曾听到媒体对发生这类事件的“善后处理”。由此不免让笔者想到《纽纽时报》的“造假风波”。同样是面对造假,“时报”的做法显得成熟而理性,值得我们新闻界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新闻记者》深受当时青年记者和学生的喜爱,对当时及以后的新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的会刊,其刊登的文章除了当时的重要新闻和青记会务发展情况及一部分转载的新闻评论之外,大部分都是在研究新闻学术问题。同时,《新闻记者》还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闻记者与匿名消息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记者是否使用、如何使用匿名消息 ,如何处理与匿名消息来源的关系 ,一直是美国新闻界面临的道德和法律上的难题。通过回顾美国新闻史上有关该命题的几件重大事件 ,本文阐述了美国新闻界和司法界处理该问题历史渊源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毅 《声屏世界》2002,(9):14-16
近年来,状告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官司急剧升温,越来越多的诉讼干扰,已令新闻单位穷于应付。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审理的1000多起新闻侵权案件中,记者败诉率高达30%。这说明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中的确存在一些违法行为。那么,怎样避免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怎样在被报道对象以侵权为由将记者推上被告席之前,打消其起诉念头等,这是目前新闻业界和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尽管法学界、新闻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已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也在呼吁《新闻法》的出台,但我们认为,要避免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新闻记者应更多…  相似文献   

8.
孙昊 《青年记者》2016,(20):50-51
当今社会,受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监督和惩戒机制缺失、新闻记者自身素养、受众需求等各种现实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新闻领域一再出现记者丧失职业道德的案例.针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需要从新闻记者、政府、受众等三方面共同努力寻求突破,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媒体传播行业推陈出新的时刻,传统的新闻记者工作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新媒体的要求,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本文简单介绍了新媒体的概念、特征,重点分析了新闻记者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获得存在价值,以期为新闻记者寻找职业出路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1.
04年1月18日,上海市法学会、《新闻记者》杂志和新文汇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了“中国足协与足球报相关事件法律评价”理论研讨会。来自新闻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律师等20余人参加会议。2004年1月,《足球》报刊发《国资委狙击中国足球》一文后,中国足协认为该文没有任何正式来源  相似文献   

12.
时下,舆论监督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然而,起诉传媒侵权的事件日益增多,新闻记者频频被送上法庭,媒体在进行正常舆论监督时动辄被官司所困。新闻界有人由此发出这样的慨叹:舆论监督为何如此艰难?!但舆论监督毕竟是新闻媒体的一项...  相似文献   

13.
台湾新闻同业的困惑,也就是台湾新闻界的自我矛盾。报纸、广播、电视机构的老板和新闻记者、业务员之间,形成了相当微妙的关系,这三角关系巳经给合湾的新闻界抹上了浑浊的色调。  相似文献   

14.
刘霞 《东南传播》2010,(3):79-81
范长江是新闻记者的一代楷模。他的西北采访报道,奠定了他在新闻界的地位,使他成为久负盛名的记者和新闻工作的领导者。从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报道可以看到要想成长为一名成功的新闻记者,应当具备三识:见识、胆识与学识。  相似文献   

15.
周雅 《新闻世界》2022,(7):26-31
从“重走长征路”到“再走长征路”,中国新闻界对于长征的叙述一方面致力于丰富和完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试图建构叠加在长征这个记忆场景之上的新变化。在“重走”与“再走”中,新闻记者对长征历史的叙述被视为建构公众集体记忆的来源,他们通过共享地理空间、重要战役、寻访亲历者、发掘长征路上新故事等话语,完成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集体阐释。经由这项记忆实践,“重走长征路”被内化为新闻界自身历史的一部分,新闻界作为建构长征集体记忆的重要力量形塑起文化权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策划”这一新名词在新闻界不胫而走,并且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认同和推行,《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知识》等新闻专业期刊,还就此问题开展了专题讨论。从在全国20多家刊物上发表的近50篇文章来看,或赞同,或质疑,仁智互见。尽管对“新闻策...  相似文献   

17.
李坚 《新闻传播》2012,(1):66-67
随着2011年中宣部等五部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展开,就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素质成为了新闻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培养较高政治素养、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全面专业技能、树立平民观念四个方面提出了新闻记者提高自身素质方面应当关注的问题,希望在下步"走转改"活动中为记者自身素质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如电光火石那样准确无误地完成发现、判定、采写、传播新闻的全过程,这首先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鼻,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 新闻记者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呢?本人认为,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新闻界连住出了几件事。陕西工人报记者赵冀广索贿受贿万元被依法逮捕;原中国广告报西北记者站擅自向企业筹集经费,公然拿新闻作交易,被公开揭露并受到严肃处理。还有诸如“有偿新闻”、“广告新闻”出卖版面等问题的多处发生,不能不引起新闻界的警觉。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被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青年记者作为中国新闻记者中的主要活动群体,在新闻界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这种重视既来自于青年记者在抗战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来自于自身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记者,使其在抗战中更好地服务于抗战建国的方针,发挥其中流砥柱的作用,新闻界开始了对青年记者培养方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