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说新闻是一种新的播报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播新闻一枝独秀的播音形态,是以平实的语言,来讲述新近发生的事件。说新闻的出现和发展,无疑使新闻节目的传播多了一分竞争力。我主持的哈尔滨电视台《娱乐开讲》节目,主要说报娱乐界近期发生的事件,从内容上属于娱乐类节目,但其形式尤其是在说上与说新闻有许多共同之处。最近圈内对说新闻讨论很热烈,我也想就此发表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演越烈。在国外新闻业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影响下,中国的新闻业这种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但到底什么是新闻娱乐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者是能够令人信服的定义。通俗地说,这类新闻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表现是减少了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尽全力地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3.
报刊在将越来越多的版面空间留给娱乐新闻的时候,我们却读到了越来越多的娱乐记者被打的新闻。去年以来频繁发生的剧组殴打记者事件.在中国娱乐新闻的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从事件的恶劣程度、造成的后果之严重性上来说,更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4.
丁晓旭  刘慧 《今传媒》2013,(2):142-143
戏仿新闻是将"戏仿"引入到新闻实践之中,对传统新闻进行"恶搞式"的摹仿,特别是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与舆论焦点。戏仿新闻最为直接的两个特点是"假"和娱乐性。"假"是建立在一定事实依据之上,并非凭空杜撰,"假"只是呈现给受众的表象,传达的是新闻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其根源;同样,戏仿新闻以一种娱乐化、戏谑调侃的方式"说新闻",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暗含对社会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时下,新闻娱乐化是个时髦的话题,电视新闻传播表现形式从播新闻,说新闻,到唱新闻,再到演新闻。就是这个演新闻,从新闻事件中提取素材,并以娱乐的方式展现出来是金华电视台方言轻喜剧《二十分可乐》一大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张市场化的报纸,不能没有动态新闻和事件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事件新闻和社会新闻是都市类报纸的主打产品。社会新闻和事件新闻因为关注度高,可读性强,倍受老百姓欢迎。人们读报总想知道昨天我们身边发生了什么?全国发生了什么?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件新闻所带来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事件新闻,尤其是突发的灾难性新闻,往往给受众惊奇、震惊的审美效果,因此成为市场化媒体抢夺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7.
娱乐新闻一直是最容易吸引大众注意力的新闻事件,最近更是变本加厉的囊括了各大搜索引擎排行榜的前列,以新浪微博为例,热点话题中娱乐新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其他的社会、体育、科技等新闻都没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可以说娱乐新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头版头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鞠新树 《记者摇篮》2009,(11):49-49
随着市场经济在各领域的渗透,媒体新闻的娱乐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大。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卜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所以说,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要遵循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娱乐化是指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新闻的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新闻的娱乐化突出故事性、情节性和趣味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调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宁 《记者摇篮》2006,(6):55-55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渐成一股潮流。媒体用新闻娱乐化的方式来吸引受众,从报道内容上,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有煽动性、刺激性的突发事件等作为新闻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新闻娱乐化颠覆着传统的新闻理念,尽管目前对此褒贬不一,赞同者认为它是对我国先前新闻娱乐功能丧失的一种回归,是新闻真正平民化的体现;抨击者认为它是媒体一味媚俗,导致大众整体素质和需求低俗化,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从而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的罪魁祸首……无论哪一方观点,都有其客观性。从新闻娱乐化的实际影响可以看出,它是一把双…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责任是负责真实地记录所见所闻的、具有新闻性的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则消息,只要记清楚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即新闻五要素),如实地反映记者听看到的新事件,就算是一篇完整的新闻稿件了。 然而现实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有时,信息(包括新闻背景资料)的提供者无意或出于某种动机或目的,展示给记者的只是新闻事件的一种貌似真实的表象,而隐蔽或剔除了其中的部分信息甚至是影响新闻受众  相似文献   

12.
何为新闻娱乐化,目前还没有简单明了的定义。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向受众播报: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新闻娱乐化,是指一种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者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的报道方式。其特点是在传媒报道中减少严肃新闻和硬新闻的数量,将名人趣事、暴力犯罪事件、体育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要点;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和吸引力,不遗余力地强化事件的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娱乐业的发展,娱乐新闻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络吸引读者的重要版面。与此同时,报道娱乐事件几乎成为娱乐新闻的常态。那么,党报的娱乐新闻版报道娱乐事件应选取何种角度?又该秉持什么样的立场?笔者谈及的娱乐事件并非有关偶像明星的趣闻轶事、私生活八卦,而是指在娱乐圈发生的引起广泛关注,对文艺界乃至社会风气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性新闻。笔者曾对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涤荡,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生着巨变,传媒业也迎来了势头凶猛的娱乐化浪潮,从国外的戴安娜之死、克林顿性丑闻报道到国内的张国荣自杀、马加爵事件的炒作,新闻的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这种新闻内容上偏向软新闻,形式上追求新闻文学化强调故事性、情节性的娱乐化现象,对新闻的公信力和客观性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张迪 《记者摇篮》2010,(3):76-77
如今,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肯定它积极的意义,因为它既是在报道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细节,深化新闻主题。既然娱乐是观众的普遍要求,那么大量制作、播出娱乐性节目甚至将新闻也用娱乐化手段来制作就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可以说,电视把一切都变成了娱乐,新闻也变成了娱乐。但是,在娱乐化新闻创造较高收视率的时候,过度娱乐化也会对电视新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事件无所谓长短,事件只是事件,并不以长短来衡量。长新闻就像媒体上的赘肉,让新闻"减肥"恐怕比核裁军更难。一、演变的新闻语言新闻是用语言书面,或是口头来表述的。新闻的长短是表述的问题,新闻表述是语言的问题。语言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演变最明显的特征是日益严密、日益复杂,日益冗长。从四个字一句的诗经,到五字一句的古风;从七个字  相似文献   

18.
韦良成 《新闻窗》2013,(1):88-89
新闻娱乐化指的是新闻在发展中逐渐将信息与娱乐融为一体的倾向,主要体现为在新闻语言、取材范围、制作手法、形态结构等方面逐渐呈现出与传统新闻有别的,更活跃的面貌,从而带给受众一种娱乐的体验。虽然学界对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它已经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在内容上偏重于内容相对轻松、有趣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报娱乐新闻与传统日报和周刊娱乐新闻的不同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娱乐新闻有了自己的新内涵——娱乐“新闻化”.娱乐“新闻化”也可以看做是软新闻的“硬化”报道.①中国社科院曾经发布过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网民在阅读网络新闻的类型选择上,上网阅读最多的是娱乐新闻,其次才是国内外时事新闻、社会生活新闻等.  相似文献   

20.
梁丽丽 《新闻窗》2013,(3):66-66
一、新闻评论形式简析从概念上说,新闻评论是对社会中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或急需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评论、意见等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所针对的对象是新闻事件,因此在特点上同样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等特点。在表现上,新闻评论是一种论说性的体裁,它对新闻读者的影响则体现为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新闻事件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之相对应,这一点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同样不能例外。长期以来,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宣传的灵魂和旗帜,其形式大体上涵盖了社论、专栏评论、编者按、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等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