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是语言的艺术,解说词配合画面和其他电视元素形成的电视新闻主要诉诸受众的感官,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解说词应当具有感性特色.通俗质朴.  相似文献   

2.
林仲 《视听纵横》2005,(6):111-113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主要使命是解释、说明、补充图像。通常情况下,电视新闻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人物思想等等内容都需要解说词来传达。解说词在电视新闻中与图像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如果听众听不懂或不能完全听懂电视新闻解说,传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电视解说词用语的正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经过短短的几年实践,我深深感到,电视新闻是由图象、文字(解说词)、声音(现场效果)三部份组成的,忽略任何一部份,都会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的质量。解说词写不好,电视新闻质量肯定要受影响。下面,我想结合编辑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实践,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解说词是电视新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画面、人物同期声、现场效果音、字幕等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条电视新闻中,解说词和其他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手段对新近发生地事实进行的报道,它通过电视荧屏形象地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一则电视新闻是由画面与解说词两部分组成的。因此,研究电视新闻解说词如何写作,是做好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电视解说词是电视新闻或电视专题片的基础和底稿。一则电视新闻或一部电视专题片的成功与否,解说词的优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前期采访拍摄以及后期的撰稿过程中,应怎样切合主题,撰写我们的解说词呢。本文从解说词的重要性、受众范围、后期撰稿中应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电视解说词的写作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中主观性解说词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华  詹恂 《新闻界》2006,(4):106-107,105
在电视新闻中,解说词承担着解释、说明、补充图像并开拓图像深度和广度的重要使命。解说词的编撰和播报中语调的运用都能体现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意志。因此,解说词写作和播报的过程即是新闻工作人员主观传播的过程。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必须有效的控制个体的主观性,从而达到解说词的“相对客观性”。近年来,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倾向出现了“多样化”。多样化趋势适应了市场需要,然而也为电视新闻报道带来了消极作用:解说词主观性语言的泛滥使用就是最直接的后果。那么导致电视新闻解说词主观性日益严重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又应如何有效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朱婵娟 《新闻世界》2011,(12):47-48
有声语言在电视新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与画面相结合丰富了电视新闻。由于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一部分从业者逐渐怠慢解说词,追求画面的表现,忽视解说词的作用,致使语言简单粗糙,甚至游离于图像。本文将从观众接受信息的角度,探讨有声语言在新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画面与解说词密切配合,互相渗透,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从事电视新闻的同行中,有些同志主张以解说词为主或实际把解说词摆在主要地位。比如,有的同志处理电视新闻的工作方法是,不管镜头的组接和节奏的要求,而是先把解说词写好,然后按解说词的长度去编辑画面;有的同志主张,要以文字稿为主,画面相应配合文字,文字一完,画面随之结束;甚至有的领导同志在审查电视新闻时,只审解说稿,不审画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一是电视是一种新兴的事业,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自四面  相似文献   

10.
肖穗芳 《东南传播》2012,(2):155-156
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散文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潮流。电视新闻散文化,是传播规律内在要求和电视新闻本质两个方面与时俱进的结果,可以使电视新闻情景交融,增强传播效果。但电视新闻散文化也应该适度,不可走入文学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的修饰,是电视新闻纪录片解说词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影片的宣传效果。电视台每年所摄制、播出的千百条(P)电视新闻纪录片中,有许多解说词都是写得很好的。许多记者、编辑满怀热情,用简练、形象、通俗、质朴的语言把荧光屏上显现的场  相似文献   

12.
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不仅使电视新闻可听、可视,而且可读。字幕走入电视这一声像结合的先进传媒,增多了电视对新闻的表现手段,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宣传功效,因而受到电视工作者的重视和观众的欢迎。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大致有五:其一,通过对关健解说词或同期声的字幕表现,对所述内容起到强调、提示的作用;其二,有些同期声,因声音质量问题(如环境嘈杂声过大、话筒质量差、被采访者说普通话能力低等),影响听的效果,运用字幕,调动观众视觉器官,通过看来弥补;其三,字幕还能减化、精短解说词,为解说词起到补充、说明的…  相似文献   

13.
电视是一种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其特有的声厕并茂、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有内涵、最详实的各类资讯。在电视新闻里,画面是主导因素,文字则是从属于画面的部分。因此,电视新闻解说词要和画面巧妙地结合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解说词的写作即“写画面”。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是声画艺术,它是由图像、解说和同期声效果组成的。而目前有很多电视新闻却成了“蜻蜒点水”,原因是,有的电视记者只追求画面美,忽视在解说词上下功夫。近年来,有好多好的电视新闻和专题,在解说词上是颇费匠心的。《迎接挑战》,不但画面语言丰富,而且解说语言更为丰富,它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加强了画面的表现能力,揭示了画面难以表述清楚的意蕴。又如,《话说运河》那明快、自如、风趣、幽默的聊天式的解说,自然地把你带到了运河两岸。试想,如果没有解说词的点染,靠画面是很难以让电视观众理解的。所以说,好的解说词,不仅仅是释意,而且还应该传神,传画面之神。解说词既不能完金重复图像内容,又不能脱离图像内容.画面上可以看到的不必去赘述,但解说与图像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是视听兼备的,不像报纸新闻的纯视觉和广播新闻的纯听觉。显然,电视新闻一开始就面对一个难解的课题:镜头画面和文字解说的有机结合。从以往的实践来看,解决这一课题除了题材选择、采访功力等前期因素之外,电视新闻作品的后期制作也是重要一环。许多记者为了不在这一环节上失误,于是采访回来后先在办公室写好解说词,然后拿着解说词作为新闻作品的蓝本到剪接台上把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对号入座,解说词说到哪,与之相关内容的画面就编入相应的时间段。这种作法避免了解说和画面风马牛不相及的毛病,但这只是做到了表面的结合。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深入,要求画面和解说不仅要“形合”而且要“神合”,要做到内在地统一成一个整体。笔者根据自身体验认为,在剪接台上完成电视新闻解说词的撰写是做好这一环节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李振 《新闻世界》2011,(9):93-94
多年来存在着一个误区,好像电视新闻只要有画面就行,其实,电视新闻传播的基础仍然是声音,也就是解说词,而不仅仅是画面。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把握电视新闻声画语言的内在规律,增强声画语言的整合,提高电视新闻的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专题解说词与画面的“加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视觉艺术。作为重要艺术表现手段的解说词和画面构成了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有机统一体。解说词和画面由于功能不同而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解说词与画面的统一。就是发挥各自的传播功能和优势,并在两者有机结合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创作电视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最近在编辑电视新闻时,经常发现一些新闻片的画面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拍摄主体不突出、镜头没成组、画面之间无逻辑关系等。有的电视新闻片如果离开解说词,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堆拼拼凑凑的杂碎镜头,好像是专门为了配合解说词而贴上去的。笔者认为,要增强电视新闻的可看性,画面拍摄也应该严格规范,必须从拍摄时突出主体画面、镜头成组完整叙述新闻片断、合理剪辑理顺画面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去改变这种现象。一、电视新闻拍摄要突出主体画面  相似文献   

19.
作为"以视为主、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电视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综合感官,也包括听觉感官在内,能够同一时间接受多个信号,在人们接受信息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在接受解说词所传递信息时,人们会本能地将它融入到画面的形象中。为此,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过程中,必须全方位考虑电视特点,整体构思,充分发挥综合效应,掌握必要的语言运用技巧,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因此,本文作者对电视新闻解说词写作技巧这一课题予以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是叙述者通过话语叙述的新闻故事,是对新闻事实的重构。客观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公认的电视新闻的基本属性。本文认为主观性和客观性一样,是新闻的一体两面。电视新闻视听结合,听觉语言是电视新闻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解说词、同期声、音乐和音响3个层面分析电视新闻听觉语言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