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济报道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中等城市做好新闻难,做好经济新闻就更难。单纯的事件新闻,记者只要守好了线,一般来说,不存在没有新闻线索的问题。而对于跑经济新闻的记者来说,常常要面临线索短缺,视角不开阔等问题。经济新闻稿件的质量要求要远比一般新闻稿件高。它要求记者在对所跑行业整体情况有了充分了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向媒体从业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我们不仅需要像传统新闻从业人员那样,告诉读者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更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事件?它所带来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在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相对于新闻事实而言,后两者——也就是媒体向读者提供的对于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更是媒体间新闻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以经济和人文多重专业视角审视经济新闻事件,以便向读者提供更趋科学、理性的价值判断,也便成了新的市场形势对于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一、以专业视角客观描述新闻事实面对扑朔迷离的经济新闻事件,耍想对其进行客观的描述,仅仅看表象或者完全遵循采访对象的说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利用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剥开重重迷雾现出事件本质。  相似文献   

3.
王莹 《今传媒》2011,(12):88-90
2010为中国微博元年,这一年中国微博不管从用户范围,还是影响力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微博代表着一种转和传的力量,具有极强的整合功能,其碎片化的特性更是它在当代大红大紫的主要原因。微博在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变革、重构新闻生产的同时也具有不可回避的种种弊端。本文以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和舆论经济这三种经济理论为立足点,将微博所独有的或显著的特性加以剖析、透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追溯了经济新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探讨了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功能,并就如何创新经济新闻的视角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6.
赵胜利 《记者摇篮》2004,(8):6-6,10
提起新闻的功能,人们往往从政治方面谈起,只说它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忽视了新闻的经济功能。事实上,新闻也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调节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2006,(5):49-49
《新闻学苑》2005年第5期发表赵胜利、赵治昱的文章《浅论新闻的经济调节功能》。文章说,提起新闻的功能,人们往往从政治方面谈起,说它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而忽视了它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经济新闻若做得过硬,会就远离受众。去年以来,嘉兴市广电集团新闻频道推出“穿越转型之痛”和“经营之道”、“腾退的智慧”等主题性系列经济报道,力求从百姓角度,用讲故事的手法,软化经济新闻,实现经济新闻社会化。其中以展示企业先进经营理念、揭示企业转型之策为主题的“经营之道”专栏,累计播发新闻50多篇,因主题鲜明、语言平实,小切口大道理,得到受众尤其是企业界朋友的好评。 一、深化主题,提升经济新闻的鲜明度 从百姓视角确立经济新闻主题,就是要以一种平民意识、眼光和态度来选择新闻主题,通过对复杂经济问题的简单化、通俗化、平民化处理,使经济报道既能以深刻的内涵、更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受众所接受。这要求记者不仅具有丰富而深厚的专业知识,洞察分析微观经济的能力,而且能从大量的经济活动中挖掘出最具价值的经济信息,提炼出符合百姓审美情趣的新闻主题。  相似文献   

9.
叶蓉 《新闻前哨》2006,(7):36-36
经济新闻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记感到难写,读感到难看、难懂。一些经济新闻报道成了“新闻语言+经济术语+数字+图表”的“公式化”报道,从经济政策到实施手段再到落实结果。这种报道方式,只见政策不见人、只见事件不见人,忽略了经济新闻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人。以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关心与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应该成为贯穿经济新闻报道定位和写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常规形态,如何搞活经济报道是新闻从业者多年来努力探究的课题,而视角和切入点是搞活经济报道的两个基点,这里仅就它的视角谈一点肤浅的认识。电视经济报道的视角,首先应该利于开阔观众的眼界和视野,是广角的。它应该就像照相机一样采用的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张诗婷 《东南传播》2016,(9):138-139
在经济新常态提出的背景下,人们有必要加强对经济新闻的认知。纵观经济新闻的发展,人们对经济新闻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拓展延伸,经历了一个从"经济事实—政治视角"到"经济事实—经济视角"再到"多元事实—经济视角"的叠变过程。在肯定经济新闻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潜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宫建华 《新闻世界》2013,(10):74-75
在经济报道中,马鞍山日报通过对经济类新闻事件的深度分析、背后真相的探索、新闻人物的深度挖掘,充分发挥经济新闻的分析、预测、指导功能,以点带面,以小见大,通过小视角,解读经济发展成就,剖析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探求有效解决问题的路径,为读者提供价值判断,日渐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媒体中有关经济报道的从业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经济新闻,以什么样的视角来挖掘经济新闻的内涵,其外延又能影响到生活什么程度,这些都是需要重新来思考定位。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党全国工作战略重点转移的一大产物 ,经济新闻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 ,在人们新闻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的新形势下 ,以指导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经济新闻 ,却显现出了主题裸露、形式老套、语言涩硬等弊端。增强经济新闻可读性 ,成了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从笔者的实践体会看 :把经济新闻写“软” ,从内容到形式 ,都能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是革除上述弊端 ,增强其可读性的重要途径。一把经济新闻写“软” ,不仅不会削弱其必须具有的指导性 ,相反能为实现这个主要功能提供有力的保证。请看下面事例 :1998年…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和市场经济的改革环境,以及新闻业务的改革使经济新闻的软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报道主题平民化、政策宣传实际化、报道视角人性化、报道形式通俗化等方法使经济新闻软化,同时在软化经济新闻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经济新闻报道娱乐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与百姓生存状态的新闻,即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视野、民生态度、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新闻是按照报道内容、报道对象划分而存在的新闻报道门类,因其报道内容的特定性而区别于科技新闻、文教新闻、政法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由于与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就必须具有新鲜浓郁的“经济味”。也就是说,要注意从经济的视角切入,以经济活动的新闻价值为基本内涵,用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与文风进行报道,力求使报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经济新闻的特点,说到底,是由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经济生活的特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交通新闻?说它是经济新闻,却不一定完全反映宏、微观经济.说它是科技新闻,却也点到为止.说它是社会新闻,却没有被市井生活元素所充斥.在四不像的矛盾中,交通新闻寻找着自己的定位.那么在经济、科技、社会甚至政治新闻之外,能否出现一个新的视角,或者新的报道空间呢?  相似文献   

19.
夏寅 《新闻传播》2010,(9):140-141
在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对经济新闻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热点,而如何解决经济新闻的“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问题更是关注重点。文本着重以受众定位的角度,论述经济新闻分众化传播策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以经济新闻研究现状为出发点,结合经济新闻的特点。从传播学的视角为经济新闻分众化传播策略寻找了理论资源;且从经济新闻应用层面来阐述分众化传播是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经济新闻一般是以种植养殖农业为主要报道内容,所进行的新闻节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所能够涉及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本文通过浅析采访农业经济新闻的几个重点要素,讲述在新闻报道切入点的选择上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