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二者交汇必然产生冲突。WTO在环境与贸易的关系上已陷入立法困境,但其争端解决机制通过对争端的裁决,对环境与贸易的冲突进行了司法性阐述,由于争端解决机制之局限性及环境与贸易关系之特殊性导致效果不尽人意,改革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日贸易与中国的国际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日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较大,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1895年至1931年,中国对日贸易连年逆差,尤其是1905年以后,巨额的贸易逆差大大加剧了中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与中美、中英贸易相比,中日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消极影响时间最长;而就贸易平衡角度而言,中英贸易造成的贸易逆差最大,影响最恶劣。  相似文献   

3.
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贸易争端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之一,争端解决机制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支柱,也是WTO在稳定全球经济方面做出的最独特的贡献。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还有比较残酷的交叉报复制度,对即将入世的中国而言,它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是其重要职能之一,是其有效运作的核心。我国可充分利用此机制解决我国与其它缔约方的贸易争端,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益。研究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产生、一般原则、运作程序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机制设计理论给WTO贸易救济机制的设计带来了重要启示。WTO现行贸易救济机制的设计存在漏缺、歧义和冲突,其运行产生了多种效应。WTO典型成员贸易救济机制的设计与WTO贸易救济制度的规定相比,都有其一致与不一致的方面,各国的基本立场是立足于国内产业保护,但欧美的规则对WTO规则的突破更大。相比而言,中国运行贸易救济措施态度最为谨慎,准确率最高,其次为印度,再次为欧盟,美国态度最为随意,准确率最低。中国贸易救济机制的设计和运行应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策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农业多功能性问题是WTO的新一轮农业多边谈判的重要内容,也是许多成员方争论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从经济学外部性的角度分析农业多功能性对贸易方利益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WTO主要成员在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立场上的差异及其原因;最后,指出农业多功能性问题与我国的利益关系紧密,建议我国政府尽快表明对此问题的立场并提出适当的贸易政策主张。以维护我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贸易安排与多边贸易体制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经济正处于区域贸易安排与多边贸易体制并行发展的时期,两种体制间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允许区域贸易安排的建立并对其作了规制条件,而区域贸易安排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利弊共存。应确认区域贸易协议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兼容关系,并将区域贸易协议的发展置于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我国文化市场的建立、文化产业的壮大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我国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在WTO自由贸易体制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文化与贸易的固有矛盾也以实际争端案的形式进入了WTO争端解决程序.如何充分运用现有WTO规则,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妥善解决文化贸易争端就成为处理我国和平发展过程中文化与贸易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是比较特殊的,它拒绝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严格限制其商品进口,持续对日本维持了一种不平衡的贸易关系。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持并促进其商品出口,保护国内工业不被冲击,并鲜少受到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两国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加剧是澳大利亚调整对日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但这没有改变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事实。澳大利亚坚决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做法对其它国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WTO自由贸易体制对文化贸易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自由贸易又导致文化产品与服务过于集中,形成垄断市场,因此文化多样性面临着挑战.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关乎一国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WTO体制内部"文化例外"和WTO外部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反映了文化贸易的双重性,体现了文化自由贸易与文化多样性的冲突与协调.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协调WTO义务与该公约义务的关系,使文化多样性纳入WTO自由贸易体制,已经成为影响WTO体制未来发展的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1994年主权大辩论”及其后续影响促使我们思考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国家主权的关系。诚然,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国家主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主权,不可能动摇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法中的基础地位。两关系之争也表明:国家主权在新时期有新的表现形式,但不可能“谈化”或“消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际组织与民族国家在主权的问题上的“斗争与较量”还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2.
贸易自由与环境保护是WTO体制内一个新的热点问题。环境保护是GATT和WTO在国际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开始关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WTO的一项宗旨.而贸易自由化则是GATT/WTO体制的根本追求目标。对贸易自由化的坚持使得WTO法律制度与多边环境协议(MEAs)之间产生了矛盾。从WTO这两个目标的和谐共存以及最终实现来说,WTO应当寻求与MEAs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中,影响商品国际价值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供求关系、生产效率、货币价值等。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仅使上述因素影响商品国际价值形成的条件、方式、程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因素,诸如:网络贸易的兴起、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地区一体化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经济活动干预的加强等,这使国际价值的形成更趋复杂。在我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重视对影响国际价值的因素的研究,重视利用国际价值规律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服务产业的国际投资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服务企业的跨国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服务企业的国际化网络得以大大拓展。这对拉动全球服务产业的发展及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进一步调整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服务产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分权和比例原则看WTO与IMF职能冲突之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WTO与IMF解决职能冲突的现有规则基础上,从分权和比例原则的视角深入探讨对其职能进行适当划分和解决其职能冲突的方法,既有利于防范二者之间职能冲突的发生,又有利于在发生职能冲突时把损害降到最低,对维护国际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各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WTO将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保护纳入到其宗旨中。WTO的环保条款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协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缔约国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借口。刚刚加入WTO的中国企业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强化环保意识,实施绿色经营战略,化解来自国际市场的强大的贸易压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中国现行保障措施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措施是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针对进口产品的增加所采取的临时性、紧急性措施,它既是进口国经济上的一个安全阀,也是平衡自由贸易所造成的事实上不公平的一个杠杆。与WTO保障措施规则基本一致的中国《外贸法》的相关条款、《保障措施条例》和相关的中央政府部门规章虽然就保障措施的原则、启动条件和实施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执掌机构的设置和实施条件方面应进一步作出科学规定,而对伴随保障措施援用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亦当强化。  相似文献   

18.
人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成功地走过了入关的过渡期,农产品出口稳中有升,但同时出现了农产品贸易逆差.我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开放的农业经济中要保持进出口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法制环境的建立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从经济和法律的基本理论关系着手,并以我国和我省为例,分析了不同时期农产品出口与法律建设的联系,提出了加强农业贸易立法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对国家非常重要。持续顺差会为我国开放经济提供有利条件,但需付出一定代价。协调好我国国际收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对国际收支近10年的研究分析,从国际收支现状出发,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剖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WTO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中国加入WTO组织带来了税收结构的深刻变化。必须遵循WTO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国税收征管制度,建立与WTO规则相适应的税制结构和运行机制。对国际避税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防范措施。依据WTO规则的要求和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违法侵权行为,必须依法认定并惩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