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关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构想。这些主张在社会主义的改革史上,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2.
社会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又矛盾又统一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也不例外。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改革过时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就是首要的任务。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但也有不适应的矛盾时,人们就应首先维护新制度并利用它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同时又进行改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角度看.改革是指在某一社会形态中,自觉地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和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开放是相对于封闭半封闭状态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自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相似文献   

4.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我们党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问题,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全面深化改革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就是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问题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当实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两个一百年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人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途径。所谓改革,即统治者运用政权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和平变革和调整。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不断发展,受制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必须前进,生产关系前进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上层建筑也必须相应调整和改变。本专题着重就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进行梳理,以揭示改革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一点恩格斯早就指出了。他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作是经常化的改革的社会"。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在某种社会内部,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不能超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所允许的范围;要越出这个范围只能通过革命。因此,只有社会革  相似文献   

8.
改革是人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途径。所谓改革。即统治者运用政权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和平变革和调整。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不断发展,受制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必须前进,生产关系前进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上层建筑也必须相应调整和改变。本专题着重就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进行梳理,以揭示改革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科》2007,(2):17-23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从本质上讲,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或调整。其背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按社会性质来分,可分为奴隶社会改革、封建主义改革、资本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革四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教育界根据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精神,对如何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正在展开热烈讨论,本文拟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入手,谈谈当前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早已指出:社会的上层建筑必须反映经济基础并积极为基础服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教育一向被理解为上层建筑,近来的研究认为:教育就其方针、政策、制度等方面说,必须反映经济基础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纪旭 《考试》2014,(4):16-19
<正>一、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总是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面。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原有的生产关系就束缚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时就会逐渐形成适应生产力水平的新的生产关系。14、15世纪,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得到显著改进,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显  相似文献   

12.
第八章社会基本矛盾1.什么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2.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3.什么是生产关系:是一种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必然的、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4.什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肃南裕固族解放以来,经历了两次社会形态的跨越实践。第一次是对落后的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及由之形成的经济基础和竖立于这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跨越;第二次是对建国以来所形成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跨越。这两次跨越,尤其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第二次跨越,极大地解放了肃南裕固族的生产力,使该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已奔上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理论界的传统观点是把社会形态归结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如刘延勃等主编的《哲学辞典》给社会形态范畴下了如下定义:“社会形态: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即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觉得,这样理解社会形态有片面性,其片面性就在于没把社会生产力包括在内。我认为,社会形态应当包括生产力,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相似文献   

15.
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文艺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们对文艺本质的认识,关系着文艺方针、政策的制定,关系着我们对文艺现象的正确评价以及对文艺创作实践的指导.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努力不懈地耗耘这块令人“费神”的“园地”,取得了不少收获.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从事文艺理论研究的同志,由于对经济基础之内涵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研究不够深入,因而在考察这一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尽人意.多数人总是从政治经济学——哲学的角度来探讨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很少从文艺的角度对经济学——哲学问题的“规范”进行反思.因此,在考察这一问题时,总是落于经济学——哲学的藩篱之中.国内常见的文学理论读本(特别是“教材”)在阐述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时,几乎都是这样表述的: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文艺也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然而,至于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什是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怎样,只是以直言判断或简单推论的  相似文献   

16.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为经济基础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的任务就是为了维护、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经济基础。虽然上层建筑有相对的独立性,有时在某些方面和环节上不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但它总是力图改变自己的某些形式、变革某些内容,使自己适应变化了某些方面内容和形式的经济基础,并使之更加巩固。即使这种经济基础已经非常衰老、非常腐朽,它也总是尽力加以维护,以苟延其生命。由此可见,上层建筑是不会与决定自己的经济基础发生对抗的,虽然它们之间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一基本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运用.我们也只有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坚决贯彻执行《决定》,这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校哲学教学大纲和一些哲学原理教科书,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说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必然的客观规律。我们认为,离开生产力标准,抽象地、片面地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并说它是普遍的、必然的社会发展规律值得重新认识。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商鞅变法,曾遭到妄图阻挡历史潮流前进的儒家的反复攻击。在深入进行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研究商鞅变法,正确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变革反过来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斗争。我国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是在社会生产力已经向前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急剧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正在形成的情况下,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起来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一、市场经济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教育教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相当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由于上层建筑中教育教学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 ,有其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历史 ,因而并不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或消灭而立即变化或消灭。教育教学等上层建筑能够帮助市场经济形成、巩固和发展。教育教学作用的性质 ,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它为新的先进的市场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 ,推动社会前进的进步力量 ;当它为旧的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