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每一个处在社会中的人都有一种获得认可、赞扬的需求,而对于七八年纪的学生来说这种渴望无疑比成人显得更为突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被关注是一种鼓励,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真诚地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本文通过几个案例证实表扬总比批评好,并提出了表扬学生时注意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人,是社会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主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立足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经验、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人,是社会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主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立足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经验、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姚岚 《考试周刊》2010,(31):80-81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德育工作,常常忽视教育对象本身的内在力量。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而德育的力量恰恰是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使学生以强烈的自我需要为基础,遵循由内部引发向外部转化的规律,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自我教育,在确立人的自尊感上获得强化,然后通过道德的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得以内化与深化,最后经过自我实践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清新的海风。不断冲击着课堂教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渴望获得自由与发展。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使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略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人文因素,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与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现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基质性要素。但在传统教学中,要么忽视"人"的存在,要么将学生作为"抽象的人"。只有从"抽象学生"走向"具体个人,"教师才有可能从具体的、有着丰富个性与体验的生命体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学生状态的分析,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真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轶春 《湖北教育》2004,(19):50-51
现在语文教学有一个通病就是:过分强调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题的探究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有思维能力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有可能只是千万次重复别人的思想,自己却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9.
职业指导的重要参照系——工作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职业指导的过程是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特点,为他们提出今后从事职业的建议。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要对各种职业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有清楚的了解外,还要有效地获得各个学生的信息,然后依据人员──岗位匹配的理论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在获得学生信息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了解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个性和兴趣等,一般是通过相应的测量来得到这些信息,但人们往往会忽视对于他们工作价值观的测量。   所谓工作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和工作有关的各个因素的看法和评价,以及对于通过工作所获得回报…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核心理念。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当今的课堂上,虽然不缺少学生的声音,但是,不经意间,我们常常“温柔地”剥夺儿童的话语权,常常忽视学生独特的、真实的体验,忽视他们的发展需求,忽视他们的表达权利,教学更多地向着既定步骤、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基质性要素.但在传统教学中,要么忽视"人"的存在,要么将学生作为"抽象的人".只有从"抽象学生"走向"具体个人",教师才有可能从具体的、有着丰富个性与体验的生命体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学生状态的分析,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真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便利和丰富的网络生活。网络是学生通向浩如烟海的知识、艺术和文化的入口,是他们平等地获得信息的渠道,是他们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桥梁。网络还使学生有机会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能抓住更多的机遇来开拓人生美好的未来。然而,网络也使许多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放纵于游戏世界,游离于真实世界,成了现实社会中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13.
学习困难学生能否获得如一般学生同样的发展?他们的学业有希望获得成功吗?答案是肯定的.实践证明:只要教育、引导得法,只要学习困难学生自己努力上进,他们不仅可以发展、成功,而且有可能获得超出常人的发展和成功.  相似文献   

14.
论中小学学生的互动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是一个存在永远互动作用的系统。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社会的构成 ,他们之间的互动是必然的 ,也是必要的。其必然性是由人的本质———社会性所决定的 ;其必要性既有心理学的原因 ,也有教育学的要求 ,更有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学生互动学习是心理学的社会学习论在学校教育中的一种表现。社会学习论是“对人的发展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 ,这种解释是根据这样一种假设———人在成长时所获得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他们与别人相互作用的结果。”[1]在社会学习论中 ,有一个主要看法是“当一个人采取行动时 ,随该行动而出现…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创设尊重、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  相似文献   

16.
学生有差异、有层次,这是每个课堂都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都能有最大限度的收获?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就需要独辟蹊径,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强调课本知识,重视教师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实践锻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要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动力,必须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真正让他们动起来,而"自主学习"正是挖掘学生内动力的最好方法。所谓"自主学习",即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自  相似文献   

17.
李安柱 《吉林教育》2006,(10):31-31
要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是每个教师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关注程度有了更进一步加强。在关注大部分学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关注,反而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真心地爱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新形势下,必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感受和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忽视。学生只有信任你,你才有感召力。学生向你敞开心扉,你才可以真正了解他们,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我们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