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仁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美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要找到仁爱精神与现代需求的契合点,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加强文化引导,不断弘扬仁爱...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讲究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和真实的仁爱之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对待学生要公平、诚信,有仁爱之心。落实素质教育,引领学生健康地成长,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相似文献   

3.
具有华夏文明特色的仁爱,是从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情感所导出的道德规范,它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基本价值观。90后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以情育情,注重提升高校教育者的仁爱素养;培育仁爱文化,营造校园仁爱氛围;以校园网站为依托,占领仁爱网络教育阵地;以志愿形式的社会实践为平台,引导90后大学生体会仁爱品质,从而使他们以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保持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自觉承担起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的责任,不断开拓90后大学生德育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儒家仁爱思想可分成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泛爱众、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五个层次,以爱有差等原则由内向外、由近及远层层扩展。仁爱是一种人道思想,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比较儒家仁爱与道家的慈爱、墨家的兼爱、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伊斯兰教的行善惩恶,可以看出世界不同文化都强调“爱”,但对“爱”却有不同的阐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儒家仁爱思想可以成为普世价值观,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智慧。  相似文献   

5.
伦理道德教育其基本目的无非是培育个体的仁爱心、羞耻心、感恩心、敬畏心,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死观、幸福观、荣辱观、苦乐观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总之,就是要塑造具有健全人格与优良人性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教师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构建和凝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构建过程中,要坚持职业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国际化原则,以此为基础,可以将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忠于祖国、献身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仁爱厚生、有教无类,爱岗敬业、安贫乐道,勤于探索、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7.
儒家仁爱思想可分成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泛爱众、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五个层次,以爱有差等原则由内向外、由近及远层层扩展。仁爱是一种人道思想,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比较儒家仁爱与道家的慈爱、墨家的兼爱、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伊斯兰教的行善惩恶,可以看出世界不同文化都强调“爱”,但对“爱”却有不同的阐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儒家仁爱思想可以成为普世价值观,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智慧。  相似文献   

8.
袁秀娟  王长坤  陈涛 《文教资料》2008,(21):212-213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量信息和多元价值观广泛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样貌,教育的"立德树人"使命变得愈发艰巨、愈发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民族道德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汲取和整合。儒家的"仁爱"观,贯穿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始终,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独特标识。因此,新时期深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髓,开发培养学生仁爱品德的校本课程,成为培育学生优良品德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不仅是医学家也是思想家。他一生行医济世、治病救人,他的《伤寒杂病论》成为医学经典。他坚持勿求名利、众生平等、追求真理的"仁爱"观,高尚的人格,精湛的医术,博大精深的"仁爱"思想不仅成就了"医圣"之名,同时对后世医学家优秀医德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仁爱"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弘扬张仲景的"仁爱"思想,有利于推动正确义利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的方法,对大鳍鱯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鱯雄性亲鱼精巢、肝脏和肌肉中,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90g/100g;其次是精巢,为26.38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38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精巢最高,占53.41%;其次是肌肉,占52.93%;肝脏中最低,占51.96%。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61g/100g;其次是卵巢,为22.42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7.04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卵巢最高,占52.85%;其次是肝脏,占51.76%;肌肉中最低,占49.OO%。从脂肪酸组成来看,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雄鱼与雌鱼的三种组织器官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脂肪酸相似,它们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和C16:1n-7(棕榈酸)。研究揭示了大鳍鱯繁殖期雌、雄亲鱼主要组织器官在物质构成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在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中,男女两性关系是不对等的,女性缺乏自身的主体性与独立人格,并崇尚单方面的自我奉献与自我牺牲,男性中心主义意识隐约可见,诗歌所表现的爱情观其实与现代意义上的爱情观尚有距离。普通读者往往是从正面意义上来把握这首诗,欣赏、痴爱并歌颂其中所体现的爱情,但却很少能识别其背后隐藏的负面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诗所体现的爱情观就象"罂粟花"一样,表面上看起来美丽绝伦,充满诱惑力,然而其本质上却是"有毒"的,因此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于魏晋南北朝兴起,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1],到宋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起,《京本通俗小说》就是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小说中运用诗歌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短篇白话小说在此运用诗歌是延续传统的表现,其改变有两个方面,一是宋词的加入,这是词的特性与词在宋代繁荣的结果;二是诗词的世俗化,明了化,这是受世俗的影响,为了百姓更加的喜闻乐见。可以说,宋代白话小说与诗词既相结合又相妥协。如果说唐传奇中小说与诗歌是相映生辉,那么在宋代短篇小说中诗词与小说就是相映成趣。而这趣又多指世俗之趣,与当时的风情习气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系统分析了辽中凹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辽中凹陷油气资源评价及战略选区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沙一段有机质丰度为1.997%,有机质类型为Ⅱ1,具最高生产力,但因沉积厚度较薄,生烃量有限,不属于主力烃源岩;沙三段有机质丰度为1.64%,有机质类型以Ⅱ1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东三段有机质丰度为1.715%,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为主,处于成熟阶段。证实沙三段、东三段为辽中凹陷的优质烃源岩,目前没有大量发现优质烃源岩的原因是现在钻遇优质烃源岩的井不多或没有系统采样所致。  相似文献   

15.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命题,其涵义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在方法上,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法即教育法;在目标上,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同时,该命题存在三个方面的疑义:就教育的范畴言,教育影响不同于教育目的;就教育的功能言,意向之教有别于成功之教,教育的意义存在不同的标准;就教育的实践言,教育中的生活区别于生活中的教育。检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需分析教育在指称和含义上的多歧性。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所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则是相当丰富的。其一是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事实上它同古希腊时出现的文学“摹仿”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易》中对文学艺术本质的认识也是这种摹仿的观点,而且这种摹仿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再现。其二是关于文学体裁,《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体裁思想是后世文学体裁的一个源头。其三是关于情与辞,《周易·系辞》进一步探讨了情与辞的内在联系,辞的风格往往因情的不同而不同。其四是关于文学的审美,《周易》中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八卦的审美卦象;二是断辞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7.
象征主义与电影电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象征主义开始在诗歌中运用,后来扩展到电影电视.象征主义强调展示隐藏在自然世界背后的理念世界,要求凭敏感和想象力,运用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比兴等手法,通过丰富的形象和扑朔迷离的意象,来暗示、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象征高于隐喻,是隐喻的提升,比隐喻更深刻、更完美、更动人.有道具的象征,有形象的象征,有片名的象征,有色彩的象征,有部分象征,有整体象征,等等.这几种象征各有所侧重,有时交融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虚实关系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课题,虚实对此显示中国画的意境美。中国画特别强调“布白”,“计白当黑”,其实就是绘画中虚映实的处理手法。书法中也特别强调虚实关系,就是研究点画之间的空白处理。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书画中,“无”比“有”重要,即“虚”比“实”更重要。中国书画中运用空白和虚境创造了一个观众可“坐忘”、“可悟”、可“静观”的幽远境界。  相似文献   

19.
“骁勇”与“翘勇”是一对关系密切的词。“翘勇”《汉语大词典》未收,而“骁勇”则释为“犹勇猛”,欠精确。由于两者词形和读音都相近,易使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词,但事实并非如此。考察佛典与中土文献用例发现,“骁勇”本就体格勇力而言,当释为“健勇”;“翘勇”主要出现于佛典,就内心意志而言,当释为“坚勇”。此外,中土文献中“翘勇”意义与佛典有别,是“骁勇”的通假;佛典中“骁勇”有时也就心志而言,是“翘勇”的通假。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恣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