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孩子的生存空间与其心灵空间是不一样的,孩子最为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会不断地激励自己去探索世界,心灵里蕴藏着无限的动能。我们要找到隐藏在孩子心灵空间中的理想国空间。充满神奇能量的理想国空间理想国空间在孩子的心灵空间内,  相似文献   

2.
<正>给孩子多一份尊重和理解,多一份欣赏和鼓励,都是孩子实现希望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灵,那是敏感的音乐家的心灵。心灵中紧绷着心弦,您若能触动它们,就会发出很有魅力的音乐。"我们要做个能够触动孩子心灵的人,要有爱心:爱孩子、爱事业,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3.
郭海霞 《教育》2010,(10):49-49
“20年以家为校,10年以校为家,山村女教师王生英慈母般的光辉照着寂静的山村,映照着山里孩子的心灵。一声“世上只有老师好,有老师的孩子是块宝”,孩子的歌声是对王生英最高的褒奖。(此为2006年感动中原年度十大人物颁奖词)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适合孩子的德育?我的理解是用孩子自己演绎的,能触动孩子心灵的故事,通过蕴含着教育力量的活动载体去浸润孩子心田的教育.用孩子自己演绎的故事打造我们显性的校园文化,用孩子渴望的锻炼岗位实行我们对孩子的行为管理,用孩子喜欢的评价方式构建我们的制度文化,用孩子难忘的活动载体保证我们不走过场的活动文化,这就是我们正在努力达成的“适合孩子的德育”.  相似文献   

5.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德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的心灵开出美丽的花朵。我想美丽就孕育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只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拨动他们情感的心弦,进行心灵交流与碰撞,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才能开出朵朵奇葩,为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守望孩子们界,浇灌和守护他们的心灵之花。1走进心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思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真的,纯真的心和上帝离得最近,让我们以孩子的心灵去帮助别人吧,你也会成为上帝的宠儿。  相似文献   

7.
学会倾听     
陈莉 《中学教学参考》2012,(21):115-115
在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间,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倾听者。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即使我们采取了补救措施,仍然会在对方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的。教育也是这样,我们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始终去关爱孩子,鼓励孩子,不可用自己的消极情感影响孩子,因为一旦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去除的伤疤。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保证自己会不犯错。犯错有什么可怕的吗,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恰恰是不允许学生犯错。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正是在不断的失败中,不断的错误中,反思自己,找寻原因,逐步成长的。  相似文献   

9.
送一份赏识给孩子,放大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送一份尊重给孩子,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送一份爱心给孩子,以心灵曼挟心灵。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也是最敏感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要保护好孩子那颗纯洁而善良的心,别让孩子感觉没有阳光照耀在自己的身上。  相似文献   

11.
《家教世界》2008,(11):44-44
赏识自己的孩子,不是容忍孩子一错再错的缺点,也不是盲目地溺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弱点,而我们又不顾实际情况,恨铁不成钢,一味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毕加索的父亲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尽可能地扬孩子所长,避孩子所短,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孩子是家的天使,更是父母的希望。孩子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当他与我们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当他顶撞我们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妨试着走进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常燕玲 《父母必读》2012,(11):100-103
“人世间有太多的爱以聚合为目的,唯有亲子之爱是为了分离!”这里的分离是心灵的自立,不是情感的生疏。让我们善待一次次地分离,呵护孩子的成长!呱呱坠地的一瞬间,孩子经历了第一次痛苦的分离,而这样的蜕变只是一个开始,从此,断奶、自理、入园、分室而卧等等分离将接踵而至。审视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一次次的分离让孩子渐渐长大,作为孩子的陪伴者,我们在孩子与自己的分离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正是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家的天使,更是父母的希望.孩子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当他与我们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当他顶撞我们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妨试着走进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无声的伤害     
无声的伤害是比言语更重的伤害,是万万不允许我们轻视的。我们一定要用自己最真诚的爱,细心呵护孩子那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点燃心灯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纯朴的家长把老师当神一样看待。每次家访,心灵都会受到巨大的震撼;家访的每一幕,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随着家访次数的增多,我愈发感觉到:我们不是神,但我们可以用师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灯。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和教书匠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异,本质却大有不同。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教育家,飞速发展的时代将逐步地淘汰教书匠。 教育家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为首要职责。每一个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心灵世界的健康和愉快,不伤孩子的自尊心。不管自己发生了怎样的不幸,不管自己心情如何不好,也不会转  相似文献   

18.
在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中营造自己的心灵世界江苏赣榆县中学李震瑞士思想家阿米尔(Amie1)说过:“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自然风景是客观的,当我们带着自己的情感去观察这些自然风景,并把这些自然风景描写出来,这些自然风景往往成为我们心灵的映射,把我...  相似文献   

19.
张咏梅 《福建教育》2005,(9A):17-17
什么是教师的智慧?我的亲历告诉我,用心爱孩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全部热情真正地去帮助孩子获得成长是教师智慧的核心。孩子天生就有一颗纯洁的心灵,他们有着向善的本能,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真正以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以教师特有的人文情怀去关注每一个孩子作为人的发展的点点滴滴,那我们的教育就会充满醉人的生命的气息。  相似文献   

20.
安春梅 《贵州教育》2009,(12):24-24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也是最敏感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要保护好孩子那颗纯洁而善良的心,别让孩子感觉没有阳光照耀在自己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