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59):171-172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仅对培养孩子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孩子凡事都喜欢说"我会做"、"我行",喜欢自己尝试、体验。既然孩子有这种愿望,为什么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呢?  相似文献   

2.
魏晓青 《成才之路》2011,(14):I0015-I0015
给孩子一个选择。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如果你让孩子学芭蕾舞或练健美操,两者中自由选其一的话,她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投入。接受现在的他。如果你总爱把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的话,就容易让他产生错觉,如果他不如谁;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3.
树人 《辽宁教育》2010,(4):26-26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应尽量别做哪些事呢?对此,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认为,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使他有一片可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  相似文献   

4.
海西 《山东教育》2008,(1):124-127
怎样能让孩子喜欢书?想让孩子喜欢书,并不难。孩子向来是求知欲旺盛、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只要他认为好玩的事,不用大人说他也会积极地做。只要他感兴趣,无论大人怎样禁止他都会偷偷地去做。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觉得看书是件特别有趣、无比快乐的事,那根本不用大人嚷嚷“快看书”,不需要特别引导,孩子自然会一本接一本地看下去。  相似文献   

5.
自从嘉嘉上了幼儿园之后,就不像两三岁时那么乖了,越来越不听话,老是喜欢歪搞,不让他做的事他偏做,比如让他规规矩矩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他偏“倒骑驴”,和我背对背坐着;给他新买的咖啡色外套怎么也不肯穿,说不是自己喜欢的颜色……我拿他还真没办法。请问我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歪搞”呢?嘉嘉妈妈  相似文献   

6.
我的儿子今年10岁,有一个毛病,就是总爱揪自己的头发。尤其是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写作业、不想上课时,就会揪得很厉害。而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就能全神贯注,不怎么揪头发。对于他这个毛病,我和他爸爸道理讲了无数次,甚至也打过他,想尽各种办法约束他,可效果不好,有时他反而揪得更厉害。孩子在三四岁时,住在奶奶家。他爷爷奶奶脾气都不好,总是吵架,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估计就是那个时候,让孩子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我该怎么帮他改掉这个毛病?  相似文献   

7.
有问有答     
孩子总是揪头发怎么办问:我的儿子今年10岁,有一个毛病,就是总爱揪自己的头发。尤其是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写作业、不想上课时,就会揪得很厉害。而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就能全神贯注,不怎么揪头发。对于他这个毛病,我和  相似文献   

8.
育儿资讯     
《幼儿教育》2008,(4):46-46
<正>成功母亲必说的五句话1."自己来做决定吧。"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相似文献   

9.
《母婴世界》2013,(2):62-63
2岁的孩子希望有人和他玩这是很正常的事,而他有时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原因正是这个——希望有人和他玩,都没人和他玩。当妈妈下意识叫他停的时候,他明白了,我这样做你就有时间陪我玩了,因此,他就更变本加厉了。妈妈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做什么,并向他说明只要做完了这件事情就和他玩五分钟或X分钟。或者让他自己先独立玩五分钟,只要玩得乖,就和他一起玩。一般说来,让孩子有了希望后,孩子都是比较听话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孩子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多——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她能形成她所独有的同感——她自己的本性得到承认——她就会产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和健康的自尊。相反,如果让她屈从父母压力而成为父母所期望的那种人,她就会产生不适感,对她自己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11.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就自己去做,不依赖别人。对孩子从小就要灌输这种思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对孩子的事情不搞包办代替。第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意识。支持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孩子在做事中培养兴趣,坚定信心。让孩子从成功中体会自己有力量、有本领,尝试成功后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意识。第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意识。好奇,就是对事物有新鲜、新奇以及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培养孩子的好奇意识,不要只被动地等  相似文献   

12.
孩子生来具有独立自主的愿望,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模仿,极易接受周围环境中成人的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什么事都喜欢自己干,不喜欢成人的帮助和干涉。孩子的大脑机能和自控力提高,孩子的骨骼肌肉都有了发展,手较灵活,可以做许多以前不会的事情。由此可见,孩子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做身边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加以逐步引导发展,要求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也就养成了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学龄前阶段,好奇心强的儿童开始关心人的身体:他们自己的和其他孩子的身体差异。大约在三岁,孩子就开始意识到男孩与女孩子的差别,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喜欢在家里裸露身体。如果家长能弄清楚自己对孩子裸露身体的态度,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教育孩子也是很简单的。教孩子知道什么是礼貌什么是羞耻如果家长期望通过礼貌的方式让孩子接触裸体,从而让孩子获得性器官的教育的话;那么,允许学龄前儿童在家里裸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必须告诉孩子一定要注意礼貌,所谓礼貌就是要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他只能在…  相似文献   

14.
什么都能干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摆出了一副“什么都能干”的架势,您就可以充分利用他的热情让他做些什么。虽然从表面上看,您自己做可能更容易一些,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做家务来学习如何与家庭成员密切合作。如何让孩子养成定期做家务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什么都能干”的态度加一点儿助力,您可以对他说:“你长大了,我还真需要你帮忙做点儿事情呢!你觉得自己能干些什么?”不管是收拾餐桌还是喂狗,都能成为他的工作。而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知道,家里人就靠他把这个工作做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  相似文献   

15.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出息的人,因而十有八九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抓得紧。下面针对小学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介绍几种能让他们用功学习的方法,供家长朋友们借鉴。缩短时间法。如果你想要孩子做1个小时的功课,那么就把这1小时的时间稍微缩短一些,让孩子做50分钟。事  相似文献   

16.
<正>回国后,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当孩子们问“为什么他不……”或“为什么他就可以……”时,这句话简直太好用了。确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当然每个妈妈也都不一样,而每个家庭就更不一样了。因为“不一样”,自然要求不同、规定不同,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也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都不一样,所以有些事可能他做得好,你却做不好,而有些事你认为很简单可以做到的,别的孩子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17.
妈妈误区:以自己的喜好教育孩子有些妈妈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孩子一定也不喜欢。这种预先给孩子灌输“哪种菜好吃,哪种菜不好吃”的思想,轻易地就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建议:尽可能地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营养食品,扩大孩子的选择范围。让孩子亲口尝一尝,即使孩子真的不喜欢,也应该鼓励他多吃一些。妈妈误区: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的做法可是大错特错了,孩子不但不会因为你的“高压政策”而喜欢上某种食物,反而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严重者还会发生呕吐的情况。但也不能过分投其所好,只给孩子做他…  相似文献   

18.
儿子已经四岁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五自”法教育,使孩子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自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当儿子从幼儿园回来,进门的第一件事是换鞋子和脱外套,对于这类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开始时先为他做示范,隔一段时间后就带着他一同完成,再后来,让他自己独立完成。现在,他不仅能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爱孩子,怎么衡量老师爱不爱孩子,这是个内涵很丰富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做幼儿园教师的,肯定要付出正面的、积极的感情,就像我们爱自己的事业。有的老师天生喜欢、爱孩子,但作为幼儿园教师,不能只凭天生的喜欢孩子;天生喜欢孩子可以做好教育工作,但也不见得都能做好,关键是爱得是否恰当,是否科学。幼儿园教师对孩子,应当是科学的爱,不是简单母性的爱。我上大学时,我的老师(系主任)曾说过他5岁多时的事,一件是他吃白水煮鸡蛋就愿意吃蛋清,而对咸鸭蛋却只爱吃蛋黄。他妈妈是个懂得教育的母亲,对他说:不管吃什么样的蛋,蛋白蛋黄要…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摘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意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天下没有能难倒自己的事情。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做事,并且做好,让孩子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意识。第二,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日立,就是凡是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去做,不依赖别人。做父母的要对孩子自己应做些什么,心中有数,该让孩子做的,绝不包办代替。第三,培养孩子的思考意识思考,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孩子提出疑难问题时,或者在发现孩子思考再三而不得其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