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对西北地区727名青少年精神信仰状况及特点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总体上西北地区青少年精神信仰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信仰、生命崇拜、家庭主义、物质崇拜、宗教信仰、神灵崇拜.(2)女生的神灵崇拜和宗教信仰程度高于男生.(3)青少年精神信仰除生命崇拜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二时社会信仰迅速发展,从初二到高三家庭主义基本稳步上升;高一、高二是物质崇拜的膨胀阶段;神灵崇拜在初三时达到顶峰;高一、高三学生宗教信仰程度最高,高三时宗教信仰均值超过物质崇拜.(4)农村青少年的社会信仰、宗教信仰程度较高.(5)爱好文科的青少年宗教信仰程度较高,爱好理科的青少年则物质崇拜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首次关注研究生的精神信仰,通过问卷对500名研究生调查,发现研究生精神信仰存在如下特点: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依次为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民族主义、生命追求、家庭追求和政治信仰位居前四位,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位居后三位。  相似文献   

3.
宗教超自然,是人类力量的异化,能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对处于人生理想爬坡时期遇到困惑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心理补偿,于是大学校园出现了信教者;但宗教崇拜虚幻的神灵,是唯心主义的,不利于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树立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同时,应激励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宗教,树立崇高信仰,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泉州师范学院2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一级信仰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及超自然信仰。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信仰更认同。而超自然信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大学生对民族主义、生命崇拜、政治信仰以及国家主义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高.而对宗教信仰、神灵信仰以及金钱崇拜等次级信仰的认同程度较低。相对而言,男生更容易产生金钱崇拜,女生更容易产生生命崇拜;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更容易产生家族崇拜;大四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实用信仰: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神灵崇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家庭主义。  相似文献   

5.
神灵信仰以对神灵的崇拜与神圣的仪式体现出宗教性,世俗信仰则以人际关系中特有的虔诚与执着体现出宗教性.世俗信仰的宗教性通过宗教关系反映出来;世俗信仰中的宗教关系不只是指宗教实践中普遍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与集体间的关系,其核心是个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和忠靠的基础上的精神依存关系.世俗信仰实践通过消解人际关系的危机实现社会的稳定与个...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调查——以浙江舟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舟山市1755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地方高校学生信仰宗教比例偏高,但虔诚度较低,大多数学生信仰佛教,对基督教信仰最为坚定;学生信教比例中高职生最高,本科生最低,男生比女生高,文史类专业学生比理工科专业高;多数学生中学阶段就开始信仰宗教.  相似文献   

7.
在儒家伦理体系中,"孝"是一个原发性、综合性的伦理范畴,它的发展历程与祖宗崇拜这一传统信仰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祖宗崇拜是儒家孝道伦理的源头,围绕祖宗崇拜而形成的祭祖礼是儒家孝道的最初存在形式;春秋时期伦理理性的觉醒使儒家孝道发展成具有道德精神的伦理规范,祖宗崇拜是儒家孝道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封建国家"以孝治天下"的背景下,祖宗崇拜则是统治者在全民中推行忠孝教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对四川省1444名90后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状况进行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精神信仰特点如下:(1)总体状况表现为社会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弱。在二级信仰因子上的信仰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政治信仰、国家主义、家族崇拜、宗教信仰、神灵信仰和金钱崇拜;(2)年级、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是否中共党员、是否贫困生对四川省90后大学生精神信仰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职业教育伦理精神的追问,正是出于中国职业教育伦理价值的迷失及伦理精神对当代职业教育之必要。在现代社会浪潮之下,契约精神对人主体性的张扬和道德性的解放;"待价而沽"与职业理想、职业信仰的冲突;工具化与职业教育中"人"的模糊与支离破碎;"单子式存在"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甚至人与自我隔离。事实上,实现职业教育伦理,需要培养学习者追求、向往、创造幸福的意识与能力。职业教育的伦理精神与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相一致,是一个向着良善的生活目的不断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对广东某高职院校770名高职生进行精神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位居前三位,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位居后三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陷入学生信教、功利主义、脱离实际和信仰多元化的困境,西方宗教教育却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通过西方宗教信仰教育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点与模式对比分析,甄别西方宗教信仰中有益的教育模式,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软肋,提出显隐共存、软硬兼施、弘扬博爱和强调精神四点对策,以提高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女大学生信仰中出现的问题,如,庸俗化、"审丑"化等价值观念的不良影响,以及女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的"贫困"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女大学生群体信仰多元化、信念异化、理想信念模糊和摇摆不定乃至缺失等现象,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加强女性信仰教育研究,创新女性信仰教育理论,强化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化高校课程改革以及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是信仰教育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及其原因,认为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具有高知识化特点,大学生党员信教问题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内在缺失,家庭及同伴的影响,以及信仰危机等。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构筑和谐校园文化等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宗教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对福建省十所高校学生为样本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信教比例呈上升趋势,而且信仰多元发展,对宗教的本质认识模糊,缺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正确引领.信教原因主要是由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个人需求和宗教文化发展而导致的,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注重宗教理论研究、倡导思政队伍引领、强化校园活动开展、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大学生宗教信仰认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郭援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2):41-44,47
青海省互助县东山乡大泉村是一个土汉杂居村,村中主要并存着两种宗教信仰,即黑虎神信仰与天主教信仰。该村在民族分布与信仰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文章试图在描述这种过渡性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以该村四月八庙会为例展示该村土族的信仰现状,指出宗教活动在社会整合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信仰总体良好,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当前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信仰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境外意识形态强势渗透、民族传统宗教惯性力的影响、信仰教育的部分内容"滞后现实"等,导致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占一定比例,并呈现多元化、民族性化的特点、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乃至缺失以及部分大学生信仰呈功利化明显。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的研究,坚持科学地坚持灌输论和加大制度执行力才能有效提升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宗教信仰的兴起,引领出教堂2.0世代。教堂2.0世代的大学生宗教信仰交流方式多样,活动时间无规律,接收宗教信息来源广泛,呈现出传播的全球性、角色的虚拟性、行为的开放性、参与的平等性、信徒的互动性等特征。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态度方法、法律政策、队伍机制等方面探索教堂2.0世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比较调查方法,研究泉州大学生在不同信仰状况下,其宗教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素质目标的效果差异等,力图进一步明晰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特点以及宗教对大学生思想的现实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