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大批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从海内外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事业。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他们非常关心,大多送到抗日军政大学深造,许多人很快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全国解放后,担任过人民海军报总编辑的柳夷同志就是其中之一。他为此事致信毛泽东,并得到毛泽东的亲笔回信。这封回信全文如下:柳夷同志:还是八月间的你的信,今天才复你,不知对于你的问题还有帮助否?不知你还在三大队否?我因忙,积累至今才复,对你不起!你的意思是恳切的,如果陕公抗大党的同志所说,你的表现够上入党资格,仅仅过去加入与脱离国民党一点无人证明,是确实的…  相似文献   

2.
总编辑还不会写文章?你这不是闲着无聊说废话?!且慢,拿报刊登载的病句考一考出版社总编辑,是不是都能及格?拿出版社总编辑写出来的文章剖析一下,是不是都能达到通顺?即使及格了,通顺了,也未必够得上“会写”的水准;“会写”还意味着词藻、文采、逻辑、风骨……编辑的职业如同作家一样,成天同语言文字打交道,即使是美术、音像、电子出版物,其表达手段也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新闻宣传艺术时,联想到看过的一篇文章,《总编辑要笑脸常开》。虽然记不清发表在哪家报刊上,但它的内容至今不忘。正如文章所说,总编辑要老是绷着个脸,没有一点喜相,谁还接近,谁还接触;上下两张皮,关系不融洽,还能把报纸办好? 可见这一呼声,意义不可小觑。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向总编辑呼吁的同时,听到没听到、想到没想到广大读  相似文献   

4.
如何办好地市报?答案有很多,内容也各不相同。我的答案是;“就看总编辑的了I”道理很简单,因为,总编辑是报纸的总指挥、总导演、总决策人。在重大问题上你有“决策权”,在人员调配上你有“指挥权”,在发什么、不发什么上你有“定稿权”,一句话,在“报纸如何办”这个间题上,你有“拍板权”。你的“角色”,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着整个很纸的方向、特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由谁担任总编辑,是新闻改革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颗.  相似文献   

5.
写作之乐     
老詹退下以后,整天乐乐呵呵,和当总编辑之时,几乎没啥区别.有人见了,不免奇怪,老詹呀老詹,您到底是真乐观还是装乐观,怎么一点不像退下之人?说说您是咋想的,交流交流,咱也学学?  相似文献   

6.
如何办好地市报?答案有很多,内容也各不相同。我的答案是:“就看总编辑的了!”道理很简单,因为,总编辑是报纸的总指挥、总导演、总决策人。在重大问题上你有“决策权”,在人员调配上你有“指挥权”,在发什么、不发什么上你有“定稿权”,一句话,在“报纸如何办”这个问题上,你有“拍板权”。你的“角色”,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县市报总编辑的业务是编新闻,为何还要了解当地历史?本文对这个问题作了切实的回答。但有很重要的一点没有讲到,这就是县市报总编辑必须了解县情、市情,而县市的历史正是县情、市情的重要成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算是了解县情、市情。不了解一个县或市的昨天,怎能深刻认识它的今天,又怎能科学地展望它的明天?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作为县市报的总编辑,了解当地历史,不仅是为了编好一篇稿子,更重要的是为确立正确的编辑思想,高质量地组织报道创造必要的条件。只有透彻地了解当地历史和现状的总编辑,才能创造性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作好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8.
某报总编辑Z日前突然接到某省某市市委书记S打来的一个长途电话。通话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却颇有立此存照的必要。事情是由一篇批评报道引起的。本来舆论监督就很难,批评报道一发表,总有人打电话来提出这样那样的意见,可是这个电话却非同寻常,S书记一上来就口气不凡,自报官衔,大有以势压人之意:“你是××报总编辑吗?我是××市市委书记,我姓×,我的名字叫×××,你听清楚了吗?” Z总编接这样的电话多了,但S书记这样的口吻  相似文献   

9.
党报总编辑勤写"总编辑手记",既是一种自我新闻素养的修炼,也是一种营造学习氛围、指导采编工作、提升采编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作者为何对撰写"总编辑手记"情有独钟?这些"总编辑手记"究竟发挥了哪些作用?本文是作者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0.
要当好总编辑,就要善于排除各种干扰,集中主要精力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善于编辑,而且要善于采写。我的体会是,首先要当好一名记者,才能当好总编辑。我们报社共有三个总编辑,两个分管报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现在创业会比以前更快。以前你需要积累第一桶金,现在不用了,你只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未来十年的中国,哪些会是生产富翁的领域?其财富增长方式如何?如果你是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到哪些产业?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近日分别采访了《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周健工,以及胡润百富董事长幕首席调研员胡润,请这两位业界人来给中国的财富"算算命"。中国新闻周刊:一个会大规模产生富豪的行业,应该具备什幺样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新闻浮世绘     
我都102岁了,你还要告我无证驾驶?!你没有一点同情心啊?酒后骑自行车也不行?对不起,我也是公事公办……我,我的鸡蛋啊!!不行!我要吊销你的自行车执照!  相似文献   

13.
整风运动中,一位新闻记者向一位总编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领导下的编辑记者在想什么吗?"这位总编辑沉思了一会,实在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达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位总编辑和他的部下缺乏思想上的接触,彼此思想感情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就很难谈到什么政治思想领导了.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但是很可惜,在新闻界虽不是大量的,也不是个别的.只管使用,不管培养,只管稿子,不管人的现象,在一部分新闻单位内,是不少的.只要能写出几篇好稿子,就是好记者,此外便什么都很少管了.  相似文献   

14.
正妙笔点睛,神采横生。这不仅出自画家非凡之手,也常常源自作家的神来之笔;但是你是否知道它还是报纸总编辑们必备的功夫?天天报纸的编辑记者都要把大量采访报道送到总编辑手中,总编辑"看大样"时,不但要删繁就简,选精拔萃,排兵布阵般安排版面,还会忽然亲自动手动笔,为某一篇文章重起一个题目。别小看这个改题。这一改,如同点睛一样,往往使一篇文章要义陡现,精神突显,好像睁开眼睛。文章便抓住了人。  相似文献   

15.
《编辑之友》1985年第二期上公盾同志的《苦干加巧干,得失寸心知——担任科普出版社总编辑的一点体会》,读后很解渴,实在是笔者的切身经验之谈。尤其是写出了作为一名总编辑应具有的职业素质。正如文中所写:“要做一名合格的名实相符的总编辑,在通、  相似文献   

16.
遇到同行,见面第一句话往往是:“你还经常亲自动笔啊……”说者无疑都是好意,听者却觉得是一种嘲弄,就好像被人夸奖还有“亲自吃饭”的功能一样。大凡正常的事情被视为超常,那总是因为社会的价值取向出现了某种反常。有人认为,一张报纸的总编辑,主要职责是掌握方向,指挥报道,只要把编辑、记者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何劳亲自动手去写稿?反过来,总编辑亲自写得再多、再好,下面的编辑、记者形不成总体优势,又有何用?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社长总编辑年会又将如期举行,全国科技出版社的首脑们再度会聚一堂,就当前的行业热点难点关注点,献言献计,各陈高见。借一句歌词,白云奉献给蓝天,我们拿什么奉献给你——年会?科技出版,专业出版,市场开放,外商进来,改制转轨,数字网络……伴随变革的时代扑面而来的风雨雷电,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欢喜忧愁。专业科技出版的掌门人,这些年,您和您们的团队走过怎样的路程——这就是我们这期特别策划的初衷。我们将集体采访的提纲发给了部分科技社的社长(总编辑),又将社长(总编辑)们返回稿件的内容按照提问的次序重新进行了编排。再次感谢各位社长(总编辑)拨冗赐稿!  相似文献   

18.
总编室是总编辑办公室的简称,是为总编辑服务、体现总编辑意图的一个重要部门。我国地市党报目前都设有总编室。在地市党报的报社中,管理报纸业务的一般有总编辑一人和副总编辑若干人。一张地市党报的质量如何?除受社长  相似文献   

19.
去年第二次去宁波时,我问宁波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任和君:“听说您读了很多书?……”“说得确切一点,我只不过是新闻界的一名新兵,今年3月才到宁波日报,对新闻业务过去虽有过接触,但仍是皮毛。”他谦虚谨慎,说得具体认真。我也单刀直入:“几位熟悉你的新闻同行告诉我:‘任总连《资本论》的小标题都能背出来’……”在几个迂迴反复中,终于,他给我谈起同事们要他背诵《资本论》的一段趣事。他能背出《资本论》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20.
总编辑都是忙人。大报总编辑忙,县市小报的总编辑也忙,但前者大多忙得从容洒脱,后者相当一部分显出一种急促相。大报总编并非三头六臂,小报总编也不缺胳膊少腿,两者何以有此不同?依笔者管见,除了大小报纸人员等条件相差悬殊,还有总编辑工作方法上的差异。总编辑不是官,但大小也算是个领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