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一些中学教材和大学试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中,对电解质的概念都是从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来叙述的,也就是说电解质的概念被定义成: “根据物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可把物质分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大类。”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2.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是中学化学里对电解质概念的描述,这一描述似乎已成为人们对电解质约定俗成的看法。然此描述却给人造成许多误解,如氨气、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也都成为电解质了,因为它们的水溶液是导电的。为此我们有必要给电解质以本质的描述,或者说给电解质下一个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样,以上所述弊端便不会产生了,  相似文献   

3.
1.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分析: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而金属单质熔化状态下也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2.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分析: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均不导电,但某些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如酸等)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酸均为电解质。  相似文献   

4.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蔗糖、酒精等化合物,在水溶液里不能导电,在熔化状态下也不能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至于单质,不论它们是否导电,由于它们不是化合物,因此就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围,例如金属铜或铝等。所以,在讨论单质是不是电解质时,宜提“不是电解质”为妥。当然把蔗糖、酒精等“非电解质”叫“不是电解质”也是可以的。总之,“不是电解质”中除了“非电解质”以外,还有很多单质(导电或不导电),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现列表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议电解质     
谈起电解质 ,人们自然会想到 :电解质就是能导电的物质。那么金属是电的良导体 ,都能导电 ,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不是。中学化学教材对电解质是这样定义的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叫电解质。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电解质 :(1 )必须是化合物 ;(2 )必须是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3)导电的前提条件是在水溶液里或在熔化状态下。金属是单质 ,不是化合物 ,所以金属不是电解质。有些物质如甲烷、乙烯、丙炔等大多数有机物 ,它们是化合物 ,但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它们都不导电 ,因此它们都不是电解质。还有些物质如CO2 、SO3 、NH…  相似文献   

6.
中学课本中有关电解质的定义这样陈述:“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初中课本P169页)这个定义中包含两个必要条件:1.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2.该化合物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本人通过几年来教学实践,认为此种说法漏洞很多,若按上述定义类推下去,有些是电解质的化合物就会变成非电解质,而有些是非电解质的化合物反倒变成了电解质。结果造成了电解质概念的似是而非,混淆不清的局面。教师普遍反映不好教,学生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现仅举两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一、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答:不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质固体不导电,因在固体中虽然存在阴阳离子,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故其不导电,只有在溶解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导电,如NaCl晶体不导电,而其水溶液或在熔融  相似文献   

8.
电解质小议     
湖南常德师专学生程友良来信认为部编初中化学课第五章有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明确指出“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9.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酒精等.从树状分类这个角度上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相似文献   

10.
1 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辨析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强调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且只要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2个条件中,任一条件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相似文献   

11.
姜英华 《高中生》2009,(18):22-23
一、对易混淆的概念的判断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相似文献   

12.
热点问题一关于电解质电离的相关化学用语(一)高考考查知识要点1.根据能否电离,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常见的酸、碱、盐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都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张允淼 《新高考》2006,(3):24-26
一、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电解质导电属于离子导电。在水溶液中,不管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在水溶液中,可溶性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都能导电。但在熔化状态下,离子化合物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共价化合物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因而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从而得出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物的方法:在熔融状态下做导电性实验,能导电的为离子化合物,不能导电的为共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已在全国推广使用的高中《化学》新教材 ,语言生动活泼 ,排版新颖美观 ,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化学实验 ,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教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认为高一《化学》新教材在理论、表述、习题设计三方面 ,尚有纰漏和欠妥之处 ,值得商榷。一、概念定义方面1.电解质的定义不科学。教材第 13页倒数第 3行沿用旧教材的说法 ,把电解质定义为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按照这个定义 ,SO2 属于电解质 ,因为它既是化合物 ,它的水溶液又能导电。其实SO2 是非电解质 ,原…  相似文献   

15.
“或”与“都”初三化学改编本169页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是这样写的: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照上述定义,电解质指的是化合物,条件是“溶于水”或“熔化状态”,只要具备其中任一条件就可以,(二个条件都具备也可以);而非电解质指的也是化合物,但它的条件是“溶于水”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若只具备其中任一个条件是不够的。试用本中只写“或”没有“都”字,概念是不严密的。改编本中多了一个“都”字意义就明确了。“溶液变成红色”和“使溶液变成红色”  相似文献   

16.
姜英华 《高中生》2009,(9):22-23
一、对易混淆的概念的判断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B.在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强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C.只有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反应才是离子反应D.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相似文献   

17.
电解质的概念表明:1.电解质是能导电的(一定条件下)纯净的化合物。能导电的单质或混和物就不是电解质。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解在水里(一般不与水反应)或在熔化状态下。无这个外界条件,电解质是不能导电的。上述电解质的概念,对大多数离子化合物和强极性键化合物讲是适用的,但对微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的化合物,如 BaSO_4、CaCO_3、Cu(OH)_2、Fe(OH)_3等,就不适用。从分子结构看,BaSO_4、  相似文献   

18.
1.如何判断某物质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答:方法一,从概念着手判断,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融化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融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方法二:从物质的类别判断:酸、碱、盐、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非酸性非金属的氢化物(如NH_3)、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19.
在新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中,第2节在讨论离子反应时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不仅如此,如果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它们也能导电。"这段叙述引出了在水溶液时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一概念。但笔者发现,无论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还是在高中化学教材中都没有关于该  相似文献   

20.
刘晓明老师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是正确的,再补充几点。一、电解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是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能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于的性质。由于这个性质直接反映了电解质的微观结构特征,因而这个性质是电解质的本质属性。只有掌握了这个本质属性,才能从正面解释下面的问题: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非电解质为什么不能导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