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推铅球技术中对影响出手角速度的因素合外力矩、作用在器械上的工作时间、初始转动惯量、制动环节转动惯量以及投掷器械时的初始角速度,器械的工作距离分别进行对照分析,得出结论;现代推铅球技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录像分析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旋转推铅球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两种推铅球技术的动作外形有一定差异,滑步推铅球技术铅球的运行路线是一条接近直线的折线,旋转推铅球技术铅球的运行路线是一条曲线;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旋转推铅球技术可以获得更长的器械加速距离和更大的转动动量,达到更理想的肌肉用力条件,对于运动员的身材要求不高,身材相对矮小的运动员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也可以取得优异成绩;旋转推铅球技术相比原地推铅球可以增加的距离大于滑步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3.
推铅球技术是一个动作连贯的整体,但在教学中发现,不同的学生掌握技术程度不同。分析对技术掌握不好的原因是对技术关键环节的联系把握不准,动作幅度小,不能形成有利的超越器械姿势,完成动作没有节奏,显得整个技术动作过于僵硬、呆板等。在教学中应对推铅球技术的结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以便在训练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1.滑步技术动作要求 滑步是推铅球技术动作中的预加速阶段,其目的是使身体和器械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对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据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4.
原地背向推铅球技术加长了铅球在投掷者出手前的运行矩离,提高了预先速度,从而大幅度提高推铅球的运动成绩。此种技术优于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5.
张红 《考试周刊》2008,(10):138-139
最后用力是推铅球技术的主要环节,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滑步或旋转所获得的预先速度和形成超越器械的有利姿势,将人体各部分的力量集中作用于铅球上,以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和适宜的出手角度.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是较为复杂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铅球"最后用力"教学.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验法,对三组男大学生进行推铅球技术教学,教学方法分别为原地推铅球、分解教学推铅球、完整教学推铅球。通过10个学时的教学,结果显示:采用完整教学法推铅球的一组成绩最高,而采用原地推铅球与分解教学推铅球的两组男大学生不存在差异(P>0.05)。说明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完整教学法对提高男大学生推铅球成绩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陀螺进动时的一般规律,发现其进动角速度和自传角速度的乘积为一定值,此定值与陀螺的转动惯量有关。通过设计实验对比了陀螺转动惯量的理论值和实验数值,两者的相对误差为0.68%,一方面说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证明该实验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8.
转动惯量是刚体定轴转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表征刚体转动的定理、定律中都离不开此概念.本文就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及转动惯量的积分计算谈谈个人在教学中的做法.一、转动惯量概念的导出及其物理意义我们首先看看刚体绕一固定轴转动的特点,如果把刚体看成是质点的集合体,当刚体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则刚体上的每一个质点在做绕定轴为中心的、不同半径的园周运动,各质点具有相同的角速度ω,因此我们可以用诸质点的园周运动来代替刚体的转动,  相似文献   

9.
铅球是投掷项目中的重器械项目之一,影响推铅球远度的因素有: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的高度。其中铅球的出手初速度是影响推铅球远度最重要的因素。铅球运动经历了近650年的发展,投掷技术大的变化有五六次,小的改变有10多次。纵观技术结构的不断发展与改革,都促进了铅球的出手速度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各种技术中,人们总是努力寻求保证在总体技术合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大的获得铅球预先速度。由于投掷技术动作结构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运动员通过滑步或旋转使铅球获得的预先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损耗。据资料分析,铅球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96年第26届、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男子铅球比赛的现场录像带进行技术动作分析,研究旋转推铅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共性模式,从而探讨旋转推铅球的技术优点,证明了男子旋转推铅球技术已成为当今男子铅球运动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推铅球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侧支撑在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左侧支撑用力,能够使运动员获得理想的超越器械姿势,取得适合自己的出手高度、出手角度、产生最大的爆发力、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取得理想成绩。  相似文献   

12.
身体最长的肌肉如股直肌、股内侧肌、肌外侧肌都起于或止于髋关节,髋关节还是上、下肢配合推掷动作的桥梁。 推铅球最后用力时,由于右侧髋积极向投掷方向转动,形成超越器械。此时,股四头肌、臀大肌、卡腰肌、背胳肌被扭紧拉长,加大了工作距离,加快了最后用力推铅球动作。从唐山市中学生参加中考体育推铅球加试看,几乎大部分学生是臀部后坐髋关节留在后边,造成重心下降。使蹬腿、转髋、送髋消极和挺胸及手推拨铅球无力。笔者认为,最后用力阶段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而衡量最后用力是否合理要由用力顺序(蹬腿、转送髋、挺胸、推拨铅球)、出手  相似文献   

13.
做为一名现代铅球教练员,在训练中必须考虑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和力量素质的专项化符合最后用力的力学结构,使运动员全身的力量集聚于整个技术动作中,加强对器械的加速力量,从而提高推铅球的成绩,这是教练员必须掌握和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几年来,我在教学和训练中发现,许多学生的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多级蛙跳和多级跨跳的成绩很好,但推铅球的成绩确不很理想。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最后用力时学生所具有的力量素质不能完全作用于器械(铅球)上,也就是腿部只有“向上”的力量,而没有推铅球所需要的转动力重。如果在其它因素(包括专项素质和一般素质)训练不变的情况下,采用跳深加转体同跳跃相结合的手段进行训练,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就此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推铅球运动是最早发现的投掷项之一。由于投掷技术的多样性和器械轻重等级有许多种类,再者其练习场地也比较容易选取。因此这种运动适合不同年龄人群运动的需要,深受群众的喜爱。同时运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取符合于自己的投掷技术,既尊重了运动者的个性发展.也起到了提高参加者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作用。所以是一项较为普及的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5.
《莆田学院学报》2017,(2):55-59
介绍了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动惯量辨识新算法,通过全阶速度观测器观测电磁转矩和电机电角速度,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实时地在线辨识电机的转动惯量。将辨识得到的转动惯量用于在线修正速度PI控制器的参数。通过仿真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PI参数自整定能有效地消除系统的超调,减少响应时间,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6.
季虎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1):129-130,14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回顾了推铅球技术的演变历程,揭示了推铅球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推铅球技术演变及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绕固定轴转动的刚体具有保持原来角速度不变的性质,称为刚体的转动惯性。刚体转动时的转动惯量是刚体在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反映了刚体有保持原来的转动状态不变的属性(跟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有关)。在分析和研究有关刚体的转动问题时,确定刚体的转动惯量是很重要的。下面介绍确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两种方法——计算法和实验法。  相似文献   

18.
铅球的投掷不仅仅靠力量,还应该靠技术。要提高铅球教学的质量,应让学生正确理解推铅球技术,掌握好原地推铅球技术、滑步推铅球技术以及推铅球的速度节奏。  相似文献   

19.
原地侧向推铅球一直是体育高考考生必须面对的考试项目之一.而且原地侧向推铅球的技术动作比较复杂,难度系数较大.因此其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考生们的综合成绩。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多年.对原地高位旋转推铅球教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对推铅球最后用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并对最后用力动作提出主要技术要求,指出了推铅球完整技术动作,应该是放松自然,连贯流畅,衔接紧密而用力结构简单,实用,充分发挥技术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