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定义的基础上,认为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专业品质有待完善、专业知识亟待丰富、专业能力亟待提高、专业化发展目标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个体和群体专业化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还需健全、专业化发展支持政策有待优化等问题,并对此提出要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和引入制度,增强专业化发展内驱力,整合专业发展方法,完善“双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军  杨洋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64-71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建设,重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基于"双高"建设的视角,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旨向,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服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为依归.现阶段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保障机制不健全、目标功利化与标准模糊、内生动力缺乏等问题.为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充足的资源保障;制定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标准;推动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爆炸"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信息化"的特点、"终身化"的学习、"双师型"的要求、"边缘化"的学生,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信息素养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除了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外,还必须有制度上的保障,做到项目学习与系统培训相结合,健全激励评价制度,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扩张凸显出师资队伍的薄弱,为此各高职院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但同时也出现了人才标准界定不科学,制度不健全,引进后用人不当,重引进而忽视校内人才培养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在培养校内教师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积极引进与学校发展、专业建设相适应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现行激励机制缺位以及观念上的偏差,是制约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应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体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教师观念、树立教师"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意识,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双高计划"建设具有统一性和同步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基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逻辑基点和专业发展能力要素等,提出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协同模式,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四大核心能力等,多视角全方位推动。  相似文献   

7.
高燕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5):117-118,12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面。文秘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相比较于其他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更弱。因此,结合专业实际,采取加强教师职前教育和辅导、建立"导师制"的"兼帮专"制度、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丰富挂职锻炼渠道、建立科学完整的双师培训体系等措施来提高加强文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专业化需要我们去正视和解决,如"专业化"意识淡薄、双专业失衡、发展体制不健全等,为此,需要加强大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制度建设;强化大学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理念;提高教师培训的效度和效益;加强校本培训和教师的教学研究;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制度;建立学术休假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和缓解对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管理方式与教师管理制度不到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机和自我规划意识不强,教师的自我认知较低与专业素养不高,都是导致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健全体现激励的高职院校教师评聘制度,引导高职院校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营造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环境等应成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两个维度对北京市155位小学科学教师自主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他们能清楚地意识到自身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但他们对有效教师发展本质的自主性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教师的自主发展目标不明确,多数教师的自主发展规划有待制定,部分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多数教师研究成果外化的能力明显不足,部分教师反思后没有实践改进行动。基于调研发现的问题,本文从深入理解自主发展理念、合理制定自主发展目标和规划、逐步提升发现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外化的能力、不断促进教师有效反思等四方面提出了促进小学科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发展理念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确立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正确的价值引领。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要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坚持协调发展,把握好发展的重点,实现高职教师的整体发展;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加强师德建设,营造绿色的学术生态,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坚持开放发展,实现高职教师的合作共赢;坚持共享发展,保证高职院校教师的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教师专业发展更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高职教师应从加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明确自身的专业态度和动机等方面积极加强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市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以及指导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解决的路径是: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专业教师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以培养和提高为主的方针;以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强化"双师"教师队伍培养;大量聘用行业、企业专业人才;科学地实施校本培训;营造先进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83年以来相关政策的梳理,发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探索发展理念、形成"双师"理念、明确"双师"内涵、关注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制度和培养平台建设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高职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规模迅速扩张,质量也有较大提高,但依然存在着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数量不足、双师素质培养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高职教育需要在加快专任教师专业标准建设、降低生师比、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包括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的教学基本能力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与不足,最后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三种实践途径: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和加强个人专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6.
西藏高职院校转型期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总体状况较好,但在专业发展意识、能力、机会与途径、专业自主程度和职业认同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主要受观念陈旧、职业倦怠、自身条件及能力等内在因素制约,同时受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科研条件和高原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制约,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西藏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宁敏 《高教论坛》2012,(9):94-97
随着高职院校建设的全面推进,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对高职英语教学来说,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高职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高低,但随着高职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紧迫性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显得举步维艰。在分析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社会氛围不浓、意识淡薄和尚未建立有效机制等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具有本土特点的"培训、教研、反思"三维互动作用的"训教思"三维教师成长策略以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调查发现,广东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存在考核定位偏差、考核指标体系不尽合理、考核结果应用不科学等问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改革现行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须转变观念,确立教师本位的评价理念,而且要加强评价内容的针对性,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规划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根据每个教师个体的需求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引导高职教师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因人而异地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科学研究是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弱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议要充分认识科学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科学定位优势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合理搭建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