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齐林 《今日教育》2013,(10):66-67
研究学隋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确保顺利实施教师“少教”和有效地促进学生“多学”的重要前提。为了研究语文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现状,我选取了从1999年到2012年语文教育类五大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提到“学情”的文章,共185个样本。研究发现,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的学情分析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间体现的学情状况并不一致。所分析的学情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依据“学情”预测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确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  相似文献   

2.
“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思想的实质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归根结底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都要关注学生“学的活动”,建构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下面就以《天鹅的故事》一课为例,从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关注学生学的活动的角度来阐述。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已从"教"转向了"学",学情分析,必然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素养。今天,我们讨论的学情分析,不应局限于教师的课前经验性描述,更应该对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与把握,使学情分析与实际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关联起来,也就是意味着要动态地关注学情。  相似文献   

4.
从关注怎么教走向关注怎么学,是当前教学认识的重大转变。学情分析是实现这种教学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课例研究以教师合作形式进行,立足于实践,凸显学生学习,指向教学改进和提升,统整了教学和研究,是解决当前学情分析问题的适切载体。结合课例研究可把学情划分为课前学情、课中学情、课后学情,具体实施时可按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开展学情分析。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学情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作出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5.
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课设计理念:本设计力图从学情出发,依据低段的教学目标"读通读顺课文"和"识字学词、积累词语"展开教学。1.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童话时首先要关注的是童话故事的情  相似文献   

6.
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比重,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还不够。基于此,本文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探讨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前精准化学情分析,教师通过设计并推送课前学习任务、根据课前诊断性检测结果进行课前精准化学情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体会文言文的情感以及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共同体课改背景下,本文从"课前学情预测""课中学情监测""课后学情反馈""课后学情跟踪"四个视角,分阶段对学生学情进行观察;并从"预学本=教学起点""观察报告=问题生成""反思日记=知识盲点""自主命题=学习体系"四个等式提供了学情观察的具体实践操作方法。教师依据学情分析,建立观察体系,系统地、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着从学情分析的视角入手,重点探讨学情分析在课前教学目标确定、课中师生互动促进、课后学生成果评估上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和研究,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学情,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规律、认知基础等学情起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向前推进。学情分析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主要策略为:课前通过设计自主预习单进行前置性学习,了解学习起点,预设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课中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反馈的信息,合理取舍,顺势引导,将教学引向深入;课尾应关注学生的总结,优化拓展内容,促进课堂向课外延伸。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了解和研究学生便成为语文教师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学设计之前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常常被人们忽视,那就是学情分析环节。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如:对学情分析认识不足、内容不明确和分析方法单一等问题。笔者正是从存在的这些问题出发,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并提出学情分析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后疫情时代,普通高中“大课式云教学”移动研修的实践可以从以学定教下的“课前设计”实施、共情体验下的“课中检验”实施和问题解决下的“课后研学”实施三方面展开,以促进校本研修的多元化开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备课时,都非常注重学情分析,但往往从教的角度去判断学生的知识起点,从教师预设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课堂教学不易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想以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研究载体,通过前测客观地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  相似文献   

13.
王楠楠 《学苑教育》2023,(15):27-28+31
备课和课堂教学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备课即是备学情,教学要关注学生在课上的疑问,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基于学情让教学有“学生味”。其实现途径是: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尊重思考,深究疑问与发现拓展思维;立足高效,鼓励质疑以促进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需要从"学"的视角加以重构,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则是"重构"的着力点。"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近乎常识性的概念,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范围大致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和学习准备分析。然而,近十年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显示,教师自认为有效的学情分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被证明是无效的。要走出这一困境,唯有对学情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加以重建。重建的基本路向是突破作为独立环节的学情分-析模式,促进学情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之间的互动与关联。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学设计的指导,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教学理论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非常重要。本文对以多项式乘多项式为例的初中数学学情分析应用实践进行了分析,首先提出了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进行了课前学情分析,重点介绍了探究活动的设计与课堂实践,最后对课堂实践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单元视域下,从课标、教材、学情出发,融合整体确定单元目标,贯穿全程评价,教师将目标、任务等嵌入学生的语文“学”的过程中。采取切实策略,要从教学评三方面来推动教学,实现单元任务群的“教学评一致性”,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备学情”,指教师对执教对象——学生的情况分析。学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有可能纳入进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状况等,都是把握学情的切入点。对上述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并不见得要面面俱到,而是要选择那些确实与本节课教学设计有着密切关联同时也是自己在教学设计时确实加以考虑的内容,作为备课对象。  相似文献   

18.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无论是传统因材施教,还是新课程提倡的以生为本,都离不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情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实际需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探讨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学情"是一个缩略词,其内涵没有公认一致的界定,可以理解为"学生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两种意义,后者意义范围较前者窄,更强调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因素。了解和分析学情是为了教师教得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的学。就学生学习某一具体知识内容而言,学情可以分为前学情、中学情和后学情。不同阶段的学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一、以学定教:前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案例1】有了差异怎么办?最近应邀上一节公开课,内容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进行了前期的学情调查,结  相似文献   

20.
正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好的学情分析能够让教师全面而透彻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一、关注预习和作业,分析学生"已知"在开展学情分析时,首先应当关注学生的预习与作业情况,分析学生"已知"的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或情感积淀往往是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的重要参照,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