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于家访,有这么一种倾向:学生普遍将老师的“家访”与“告状”划等号;家长也认为必是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不然,老师何以登门拜访呢? 我接触到一个班主任,他的班上却出现了一股要求家访的热潮。为什么呢?原来他家访时采取的是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学生有了错误,他不马上向父母告状,而是亲近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位家长在网上抱怨说,他每天都会接到老师没完没了的短信,指示家长完成改、默、判、背、预习、复习等各项辅导工作,家长业余时间完全被占据了。家长真的成了老师的特别助理?教孩子学习功课,到底是家长的事,还是老师的事?教师使用短信,主要是希望更为快捷更为方便地架起家校之间的桥梁。二十多年前,我们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主要是家访。短信与家访  相似文献   

3.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  相似文献   

4.
最近两起家长杀害教师的惨案,让人触目惊心:一是:2005年11月12日。龙湾区灵昆镇中学的校长黄玉生在对该校一名学生上门家访时竟惨遭家长的毒手,当场身亡;二是:2006年4月1日。因儿子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教育”,家长竟带人到老师邱淑娥家里算账,活活将其打伤致死。这些家长怎么了?为什么如此丧失理智,把孩子的老师作为仇杀的对象?我们的教师怎么了?为什么不仅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反而要付出血的代价?这不排除一些家长的过激行为或走犯罪极端,但是可以肯定这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存在隔阂。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教师必须搞好与家长的沟通关系,调动…  相似文献   

5.
前言:新生入园前家访是幼儿园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是在老师和家长双方都很陌生的情况下,家访过程是怎样的?又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以下是两则普通的采访日记,从中您或许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 1999年8月14日 星期六 晴转雨 今天是星期六,家长在家休息,正好可以进行家访。按照事先的约定,早上8点整,我跟随南京三八保育院的三位老师准时出发,开始了这一天的奔波。今天的天气很闷热。  相似文献   

6.
家访之我见     
一、家访的优势1.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例如:一名学习中等的女生,怀疑一切人,性格孤僻。通过家访,了解到是因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所致,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了严重伤害。而家长由于好面子也没有向老师提及。通过老师的家访,家长发现,确实该和老师说说实情。后来,虽然老师试图调解学生父母关系的计划失败了,但学生的家长却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了解,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3,(24):11-12
电子家访条件趋向成熟电子家访优势突出传统家访逐渐式微教师、家长双方认可电子家访条件趋向成熟焦点提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家访逐步受到学校的宠爱,成为一种新型的家访形式,为老师和家长之间及时沟通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王琳 《新课程研究》2012,(6):163+160
历时三十三天的家访结束了。家访,这个伴着笔者走过十几个春秋教师生涯的名词,今天对它又有了几层更深刻的理解:家访,可以让老师坐下来,倾听着家长内心真正的呼声;家访,可以让家长不遮不掩的,无所顾忌的敞开自己的心扉;家访,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在教室里看不到的一面,走进不可知的世界;家访,可以让  相似文献   

9.
家访·校访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家访一次。那时候的家访,老师和家长都是十分认真的。家长总要打听老师什么时候来,来几个人,一大早就搞好清洁,准备好长板凳在外面等候,用什么东西招待,自己穿什么衣服,家长们都要费一番心思。 老师家访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认为这对沟通学校和家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过了不多久,老师的家访渐渐少了,到了后来,几乎没有老师家访了。对此,我多少觉得有点怅然若失。 现在,我当了教师,所见情况却反了过来,老师的家访变成了家长的校访。老师有什么事,总喜欢把家长请到学校,特别是在学生违规之后,或者打电话,或者送纸条,总之是要家长来学校。这也是许多教师用来对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二三十年前,家访是教师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家访的基本方式是徒步或者骑自行车。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分析学生学习与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家访,可以让老师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与期望;家访,也可以听取家长对于学校及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但今天,家访变成了一个遥远的话题。当下的家访确实遇到很大的难题:家长都很忙,家长在家的时间不再固定。类似寄宿制学校孩子们的家庭普遍较远,这样教师家访就很不方便。同时,现代通  相似文献   

11.
家访是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表现,了解幼儿在家生活状况的常用方式。家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日后师生情感上的距离。许多教师在家访时,只顾与家长交谈,冷落了小朋友,以致多数幼儿见教师家访,便神情紧张、拘束,甚至以为老师“告状”来了,躲起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家访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何让家访轻轻松松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07,(7):53-54
"老师上门家访,给不给红包?该给多少红包?""今年逢年过节是不是也要给老师准备红包?"一项微型调查显示,上海市45%接受调查的家长,选择了向老师包送"教育红包",因为他们认为:送红包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照。在习以为常的同时,也有部分家长  相似文献   

14.
经常对后进生进行家访,是转变后进生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对后进生的家访工作,必须十分注意方式方法,否则,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笔者认为,对后进生的家访应注意四忌。一忌家访以告状为目的。有的老师企图通过告状,促使家长对后进生抓紧、抓严。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使家长对教育好子女失去信心,从而采取粗暴的态度对子女训斥甚至打骂,不易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因而,老师对后进生家访时,应客观评价学生,如实地反映后进生在学校里的优缺点,全面地了解后进生在家中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和家长共同研究后进生差在哪里?原因何在?寻求转变后进…  相似文献   

15.
你说我说话家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胤 《学前教育》2004,(3):36-37
家访是幼儿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及在家的表现,与家长沟通情况和思想,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家访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给很多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是什么在影响家访工作的开展和实效性呢?让我们来看看教师和家长双方对此都有什么看法吧!  相似文献   

16.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17.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18.
日前,与同行聊及家访,有位同行脱口说道:“家访,家长来访。”听罢,不禁愕然。家访本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意谓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以便了解学生家庭及学生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及学生在校情况,何以同行将家访解释成家长来访呢? 愕然之余,对此发生了兴趣,想探个究竟。原来,当今教育界行“家长来访”者实属不少,不仅许多家长会来访,许多做教师的也乐于家长来访。为什么会产生“家长来访”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9.
七、八十年代,教我们的老师经常进行“家访”,老师、家长和学生常常在和谐、亲切的氛围中交换意见,教育效果很好。而今,随着自己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老师的家访也逐步被电话访问、网络访问、家长会、家长访校等形式所取代。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20.
理念:学校不是教育的独行客 在学校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听到这样的对话:"老师,我的孩子全靠你们了."是家长的信任还是家长面对教育的尴尬和沮丧?难道仅用老师的双手就能托起孩子的明天?这到底是教育的荣幸还是教育的悲哀?德国有位哲人这样说:"国家的明天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还不如说掌握在家长的手中."学校的教育不应是教育的独行者.我们尝试改变,力求突破,家访无疑是最直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