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服务类节目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播听众朋友喜爱。如今,人们对广播服务类节目播出内容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化的节目内容,而是要求广播服  相似文献   

2.
把直播间搬到广场、社区、大型商场等地方,在现场观众的视线里进行广播的直播活动,是近几年流行起的一种广播播出方式,现场的观众不仅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广播的播出过程,同时还能直接与主持人进行现场互动,既让听众更加了解广播、解除对广播的神秘感,同时也能  相似文献   

3.
刘洪涛 《新闻采编》2006,(3):21-21,26
城市广播如何发展,许多电台正在改革与创新,在频率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市场细分、听众细分、功率趋小,对象分明”已成为广播发展的趋势,城市广播向小型化转变已成为事实。笔者认为应在确立大台权威的基础上,多办小功率同频覆盖播出的特色电台,满足城市听众的收听要求。小功率同  相似文献   

4.
听众在紧张工作、劳动之余,从广播里收听一出戏、一段相声或一首歌曲,能够恢复疲劳,振奋精神,丰富精神生活。它的播出量占广播电台(站)总播出时间的一半以上。正如同行们常说的:文艺是广播台(站)的半壁河山。许多事例说明,文艺广播是亿万听众娱乐的重要来源。它把听觉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作品编辑制作成广播文艺节目,并把它传送到广大城乡,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要求,它的听众要比剧场,音乐厅以及阅读作品的人多出几千倍,甚至上万倍。因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思想观点、思维方式与以往相比有了进步和抬升。这种变化在广播行业表现较为突出。就广播新闻节目的有声语言传播而言,在以传统的新闻播音为主的同时,这些年广播新闻主持节目及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和探索,使得广播新闻节目的播出形式日益活跃。对传统的广播新闻播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一、广播新闻主持节目是广播事业寻求发展、突破的产物广播媒体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听众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挖掘自身具有的优势、特点,探索新的播出形式。新…  相似文献   

6.
尉迟琼珠 《记者摇篮》2010,(9):54-55,36
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播信息、表达思想及感情,声音对于广播的重要性自然无庸赘言。主持人声音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播出效果。动人的声音,可以让听众身心愉悦、百听不厌,播出的内容也就如润物的春雨,在无形中打动听众;声音不佳,则往往使得听众产生厌烦心理,播音效果更无从求得。  相似文献   

7.
刘旭 《记者摇篮》2009,(7):118-118
目前,普遍意义上的广播频率专业化是指广播电台根据广播市场的内在规律和广播听众的特定需求,以某一个频率相对固定播出内容定位划分,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层面的听众需求。广播的终端产品是节日,而节目的组织者和生产者大多是主持人,所以频率专业化趋势下就要求主持人除了具备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基本的素质外,还应在节目定位、语言风格、节目内容、经营意识等方面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档省级媒体的全英文节目,从外宣的角度看,既要体现本地的特色,又要满足外国听众的收听需求。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主办的《中国安徽之声》英文版为例,从如何使节目内容多样化和丰富节目的播出形式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满足外国听众的收听需求。  相似文献   

9.
广播作为内容产业,其节目的生产播出就是要满足听众的需求。谁最先最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谁就拥有最广泛的听众,就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需求是广播宣传的出发点、归宿点和着力点。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听众朋友“应知、欲知、未知”的需求点,才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信息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多变、专业、高质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因时制宜,不断调整频道布局、频道节目结构和节目信息结构、拓宽节目横向合作对象,以不断满足听众变化着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江俐 《视听界》2012,(6):98-100
为了听广播而听广播的听众不多,在特定时间关注特定栏目的更少。听众对广播的接触方式,从一个个节目的细节式体验变成了对频率整体的把握,他们不再有耐心去等待、搜索某一个特定节目,而希望一个频率的播出内容是恒常的、稳定的,广播节目的伴随功能越来越突出。这种情况下,类型化电台应运而生并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11.
(一) 广播作为内容产业,其节目的生产播出就是要满足听众的需求.谁最先最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谁就拥有最广泛的听众,就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需求是广播宣传的出发点、归宿点和着力点.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听众朋友"应知、欲知、未知"的需求点,才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信息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多变、专业、高质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因时制宜,不断调整频道布局、频道节目结构和节目信息结构、拓宽节目横向合作对象,以不断满足听众变化着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2.
陈影 《声屏世界》2004,(7):44-44
为使广播新闻节目更具可听性,记者们将目光和话筒投向了广大基层群众,重视采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这些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播音方式播出,往往会拉大广播新闻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新闻从采写到播出产生严重的影响力衰减。但如果让广播记者“说”新闻,直接  相似文献   

13.
陈晓光 《中国广播》2008,(10):49-50
2008北京奥运会,全国广播人依托全新观念打造的奥运广播联盟,为全国听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奥运盛宴。尽管各台播出模式不尽相同,但收获的听众的好评和高收听率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王晶 《记者摇篮》2012,(3):52-53
《轻风夜话》节目是一档夜间谈话类节目,每晚21时至22时30分在辽宁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播出,节目一直以为听众解疑释惑,提供心理咨询,化解内心冲突,弘扬主旋律为宗旨。节目播出至今已有18年,深受听众喜爱,在辽宁省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然《轻风夜话》是全国广播名牌  相似文献   

15.
所谓广播现场直播,是指以直接播出方式对新闻事件及其发展进行现场、同步、深度报道的一种广播节目形式。广播现场直播正以其独具的听觉魅力、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听众感受的立体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听众的认同和各家电台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广播服务类节目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播听众朋友喜爱。如今,人们对广播服务类节目播出内容的要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化的节目内容,而是要求广播服务节目能紧紧跟上时代节拍,有更多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服务内容在节目中出现。这同时也在提示我们,广播服务类节目要摆脱旧的观念、融入新的理念、增加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广播中的节目管理和播出工作的机构,是在—九五四年建立起来的。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的人民广播电台相继成立了节目部或播出部。为什么要有节目部或播出部呢?我们先从广播宣传工作的特点来看。广播宣传工作的特点是:通过声音和听众联系,传播迅速、及时,而且影响广泛;广播和广播节目受时间的限制,任何一个听众都不可能听完一个电台的全部节目,在同一时间内不可能同时听两种以上的节目;广播的声音瞬息即逝,错过节目时间就很难再听到;广播节目的稿件虽然审定,还  相似文献   

18.
随着"走转改"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锦州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中心播出了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听众的节目,许多稿件反映顾原生态的百姓生活,充满浓浓的乡土味道,受到了听众的一致好评。这一切都源于新闻工作者踏踏实实走基层深入生活,与听众倾心交谈,真正走进了听众的心。  相似文献   

19.
常珩 《视听界》2010,(3):59-60
近年来,"窄播化"、"专业化"、"听众流"、"播出季"……广播媒介运营理念不断推陈出新。2010年新年伊始,江苏交通广播网(以下简称"交广网")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后,率先实施“播出季”在广播的应用,立足频率定位和受众需求,瞄准全年宣传任务和工作目标,生产和播出具有特定时间背景和主题的节目,并辅以特色活动作为支撑,向听众展现"播出季"订制内容的独有魅力。  相似文献   

20.
广播的伴随性,是近年来广播人在分析探讨广播的优势时得出的结论。它是指广播能够有效陪伴听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播出运行特点,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