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2):78-81
对于横板两面进攻的选手,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相持能力外.突出正手拉球的威胁性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在实战中,反手与正手的流畅转换是制胜的关键,对于横板进攻型选手,可以通过反手的变化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下列组图是单明杰对王皓的一个回合,单明杰突然发长球偷袭王皓的反手位,王皓虽然勉强侧身上手,但是身体重心无法及时调整,不利于连续进攻,单明杰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反手的轻挡,在回球落点上调动对方,使王皓的直板横拉无法发力,随后单明杰果断侧身,发力进攻,占据了优势。  相似文献   

2.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5):92-93
对于女子进攻型选手来说,积极上手无疑是最佳的得分手段。面对进攻型选手,以稳定的心态进行防守是常用的战术之一。防守的一方要以落点为重,通过灵活的线路遏制对方的强攻,从而寻找最佳的反攻时机。从中路突破,诱使对方先上手,然后果断压对方正手位大角,充分调动对方,打乱对方的身体重心,再从容压制其反手位,使对方在失去身体重心的情况下回球,以此来占据主动,创造得分的机会。此套路运用时,一定要遏制对方高质量的上手,采用主动防守,控制场上的节奏,压制住对方。  相似文献   

3.
赵晖 《乒乓世界》2006,(5):92-95
女运动员之间的对抗日益激烈,反手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女运动员的反手技术贯穿了前三板的进攻和随后的相持过程。高水平运动员的反手快拉,快撕技术成为了主要的得分手段,在快速对抗中,优秀选手非常注重旋转与速度的配合,在节奏和落点上灵活变化,从而占据绝对主动。  相似文献   

4.
李颖  赵晖  张婧元 《乒乓世界》2012,(11):112-115
反手轻拉接快撕 在女子青少年运动员的实战中,反手实力的比拼往往会成为比赛的主导因素。由于该年龄段的选手缺乏力量和旋转的绝对杀伤性,所以通过速度、落点及节奏的变化往往更能够起到牵制对手,起到为自己创造得分机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横板两面进攻的选手,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相持能力外,突出正手拉球的威胁性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在实战中,反手与正手的流畅转换是制胜的关键,对于横板进攻型选手,可以通过反手的变化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下列组图是单明杰对王皓的一个回合,单明杰突然发长球偷袭王皓的反手位,王皓虽然勉强侧身上手,但是身体重心无法及时调整,不利于连续进攻。单明杰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反手的轻挡,在回球落点上调动对方,使王皓的直板横拉无法发力,随后单明杰果断侧身,发力进攻,占据了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期所选的套路要求运动员要击打四板球:第一板上正手位挑打短球、第二板回反手位衔接直板横打斜线、第三板衔接直板横打中路、第四板移动至正手位抢攻斜线。这组综合练习的重点在于“近台率先发动,利用反手形成相持后,伺机转换用正手杀板得分”。就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来说,这是一项比较常用的套路练习。他要求运动员在反手主动相持中不仅能够通过落点变化为正手创造机会,同时更要强化正手位的得分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4名现役优秀女子横拍反手生胶打法运动员接发球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名运动员反手接发球的比例高达93.2%~100%,其命中率高达82.9%~98.0%,但其直接得失分率都很低,分别为0~7.3%和2.0%~17.1%.在处理台内球的技术应用中,弹击技术的使用率均为零,接发球落点位置50%以上都在对方反手位,落点在对方正手位的比例均为零.因此,这几名运动员反手接发球使用率高,侧身正手接发球使用率却很低.反手接发球失误少,但很难直接得分.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6,(7):90-93
组图A为王楠的反手台内拉球。王楠擅长中近台的正反手相持,回球速度快。在接发球环节,王楠对于反手位的台内球,通常采用直接台内拉球,从而形成上旋球相持的强项技术。接发球时,王楠首先判断对方来球的落点,握拍手一侧脚向前插入,大臂向身体外侧稍稍张开,前臂端起;当来球落向球台时,王楠开始转腰,使身体正对来球,同时前臂向怀中稍内收;击球时,前臂下沉,手腕自然下垂,摩擦来球的中上部;触球瞬间,身体重心上提,前臂突然向前上方展开,手腕同时向前上方转动;击球后,王楠迅速还原,准备连续进攻。王楠的台内拉球弧线控制得比较低平,速度较快,落点很刁钻。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7,(10):88-89
横板反手台内挑打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由于在击球时球拍容易挡住来球,因此一旦无法准确判断来球的落点和旋转,极有可能造成失误。在反手挑打台内球时,一定要降低身体重心,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判断来球的位置。击球时要通过手腕转动来摩擦和控制回球弧线。反手位的台内进攻使全方位进攻成为可能,对进攻型打法的选手来说,全方位进攻拓宽了自己得分的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女选手的相持能力都很强,由于女选手的相持多集中在反手半台,因此她们的反手技术十分过硬,尤其是反手快撕技术十分稳定。通常女选手在比赛中都是通过节奏变化、落点变化、旋转变化来打球的,她们打球的特点是回合多、球速快,通常都集中在近台进行相持。女子技术男性化概念为女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很多女选手都在加强进攻的意识和防守转攻的意识,在主要进攻手段上也逐渐从反手转向正手。女选手的站位离台较近,她们在反手快撕时更容易找到来球的上升期。但是女选手的力量小,旋转相对较弱,因此她们的快撕技术缺乏威胁性,即使可以抓住机会运用反撕技术,但仅仅是改变节奏的一种方式,而不能作为得分的主要手段,因此反撕后的衔接技术才是她们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张辉 《乒乓世界》2005,(12):92-92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板选手单纯依靠推挡直接得分的机会越来越小,推挡技术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直板打法的一根软肋。横打技术的出现为直板打法开辟了新的出路,借助横打在抢攻和相持中占据主动成为直板打法新的指导思想。横打技术弥补了反手推挡的缺陷,提高了回球的速度、力量、旋转,依靠手腕的灵活运用,更加灵巧地制造多变的弧线,特别是反手位台内球侧拧可以给对手制造更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7,(6):94-95
在相持过程中,盯住对方中路左右的位置是常用的套路。压中路意在扰乱对方的身体重心,一旦对方的站位偏向中间位置,那么他在回球时就无法充分让开击球位置,无法很好地运用腰部动作。压对方中路首先要盯住对方的站位,要事先洞察对方回球的意图,要在回球节奏和落点上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落点变化在乒乓球技术的五大要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变”,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旋转、速度、力量、节奏的变化,而落点变化在实战中更为重要。尤其在无机时代,击球的旋转和力量相对减弱,因此靠落点调动对方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实战中,运动员会根据场上的形势随时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对技战术组合的运用。然而,任何技战术组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设计周密的作战方案,也会出现突发情况。对优秀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可以在既定策略的范围内随时调整,通过对回球旋转、速度、落点的精确调整.为自己创造出最佳的得分机会。  相似文献   

15.
李晋 《乒乓世界》2010,(4):102-111
通常,反手台内进攻技术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反手侧拧与反手挑打。反手侧拧技术会带有强烈的旋转,回球线路相对刁钻;反手挑打的回球速度快,比较突然。从实战中分析,反手侧拧技术的使用率更高,因为侧拧技术的稳定性好,摩擦球比较充分,有利于克服来球的旋转,制造更为合理的弧线。其实反手侧拧并不算一项新技术,从早期的科贝尔到孔令辉,对这项技术的运用都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6.
对正手技术较强的选手来说,反手技术通常是较为明显的弱点。随着无机时代的到来,多回合的全台相持越来越常见,单纯依靠前三板技术就获得胜利并不现实。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越来越注重中台相持技术的训练,尤其是反手的进攻和防守技术。近台反手技术相对容易,多为第一板进攻下旋球或防守弧圈球。在长期的训练中,运动员通过反手进攻后,多会转为正手进行连续进攻,或者在近台过渡几板后再转为正手进攻,因此反手技术多为过渡性技术,并不作为主要的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从亚洲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来看,正手进攻技术是最绝对的优势,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无论在进攻还是相持环节,每个运动员最基本的战术思路都是想抓住一切机会,尽量转为正手的相持。对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反手技术的单板质量虽然较高,但连续相持能力偏弱,因此他们在反手进攻或防守之后,都有强烈的转正手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路”位置是乒乓球线路上的一个敏感位置,尤其对于横板打法的选手更为关键。由于横板打法正反手转换的速度稍慢,一旦来球到达中路位置,用反手击球很难调整好击球动作,导致击球质量下降。因此,在快速相持的过程中,我们会习惯地盯住横板选手的中路,迫使对方回球质量下降,从而为自己刨造更好的进攻机会。  相似文献   

19.
速度结合力量,攻守兼备直板选手从正手位或中路向反手位大角跑动击球采取横打的方式最为先进。因为使用横打方式回球有一定的进攻性,可以增大回球威胁,在相持中往往可以通过横打变被动为主动。击球时,如果对方来球速度较慢,落点不太刁, 握拍手一侧,腿下用力侧蹬,同时,前臂放松,手腕略微内收。击球时,前臂迅速伸展,手腕向外侧运动,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回球落点。身体重心向握拍手一侧倾斜,有利于快速还原。如果对方来球的速度快、落点刁,也可以采用并步移动。并步要求脚下起动速度更快,以便在来球的最高点击球,同时,还原步法一定要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直板弧圈球打法的选手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进攻积极、凶猛,前三板技术过硬,台内球技术灵活多变;但是反手技术向来是一个弱点,尤其针对传统直板打法的选手。对任何直板选手来说,侧身进攻出台球都是最强的技术。直板选手在侧身时,步法移动速度很快,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腰部动作,增加回球的速度、旋转、力量,此外直板选手的手腕灵活,在击球瞬间可以改变触球部位,使回球弧线和落点突然改变,这就是直板选手最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