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沈黎明 《档案天地》2014,(6):28-29,33
正曹艺斌是全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文武老生,曾得到京剧生行中素有南麒(周信芳)北马(马连良)关外唐(唐韵笙)之称的两位大师——周信芳和唐韵笙的真传,并先后被唐先生收为义子、周先生收为学生。他功底扎实、嗓音苍劲、表演细腻、戏路宽广,在麒派和唐派表演艺术上很有造诣,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新中国成立初期,进中南海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演过戏,1955年定居大连,担任过大连京剧团"艺委会"副主任,并当选为辽宁省政协委  相似文献   

2.
《唐韵笙评传》一书是为东北京剧界伶王、与周信芳、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立传,作者并未见过唐先生。唐先生已驾鹤西游二十多年,几乎没有留下多少艺术资料。从零开始作者四阅寒暑,跑遍半个中国,寻访百余知情者,终于完成了唐先生的全传、艺术论、年表,演出和创  相似文献   

3.
孙愐所撰《唐韵》确有开元、天宝两本。历史文献记载的"孙愐"、"孙愐切韵"、"孙愐广韵"等资料,与孙愐《唐韵》同实异名,而"唐韵"也存在同名异实的现象。唐以后,《唐韵》所传版本很多。"唐韵"之名,是人们根据其成书年代而称说的,如《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也有称"唐韵"。从《唐韵》到《广韵》之间,有《广唐韵》、《雍熙广韵》等韵书,但与《切韵》系统韵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流播全国,影响范围较广,有着"国剧"之称。京剧走遍世界,成为介绍以及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对余三胜对京剧的贡献进行研讨,以望对艺术大师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众所皆知,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胡传魁一角来源于沪剧《芦荡火种》,其原型历史上确有胡肇汉其人。京剧中的胡传魁身材粗壮、肥头大耳。真实的胡肇汉却是个瘦子,身高仅一米六五左右,长脸,鹰隼眼,貌不出众。他曾在江苏阳澄湖地区横行霸道、杀人如麻,犯下了累累血债与命案。本文所要披露的是这个恶枭落网与伏法前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6.
金坛段玉裁以经学小学著名于世,其藏书楼"经韵楼",广为人知.然经韵楼刻书,虽多为世人所重,向无专文论述.笔者研习段氏之学,凡经韵楼所著所刻书均经目验,成此一文,以补学术研究之缺,并订诸家著录之误.其七叶衍祥堂刻书及未标段氏堂号者,一并附之.  相似文献   

7.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老虎笙"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老虎笙"进行建档保护,对彝族传统文化传承、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老虎笙"建档保护工作存在的优势,针对"老虎笙"档案信息收集、参与主体和建档途径等提出"老虎笙"建档实践思路,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诗经·小雅·角弓》一章曰"兄弟婚姻,无胥远矣",二章曰"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笺训"教"为"教令",失之。"教"与"远"对文,"远"之义为疏远,则"教"当训亲呢。今案"教"当读"胶"。上古胶读见母幽部,教读见母宵部,见纽双声,幽宵旁转,二字音近相通。《广雅·释诂》曰:"学,教也。"《集韵·效韵》曰:"教,《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或作学。"《广韵·肴韵》曰:  相似文献   

9.
"张易之(?-705),唐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晓音乐.由其弟昌宗引荐入侍武则天,历官控鹤监、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则天晚年,他与弟昌宗等专朝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迎中复位时被杀."  相似文献   

10.
东汉买地券即有用钱"九万九千"的价格表述,但南朝以后"九九之数"才成为固定的买地价格,而用单纯的"九九之数"表示地价则是中唐以后的事情。五代和两宋买地券对"九九之数"的运用达到极致,竟用十多个九表示地价,且写法多样。买地券用"九九之数"表示地价,至少蕴含用钱极多、以阳抑阴、祈求生命长久等三层含义。"九九之数"是体现买地券的宗教功能的民俗符号,其中的术数化思维和表达方式富有宗教民俗意蕴。  相似文献   

11.
<全唐文>中收有李渊两则"褒降诏".这两则"褒降诏"记述了李渊对前来降唐的将领高开道与胡大恩分别加以赏赐和册封的有关事迹.李渊如此礼遇降者,为唐朝政治集团作出了卓越表率.  相似文献   

12.
<卢照己墓志>是最近出土的重要文献.卢照已是初唐时期的文学家,又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之弟,该墓志对于研究卢照己的文学成就,以及卢照邻的家世与生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研究唐代的科举史以及唐玄宗开元初年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13.
程派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所创,作为程派第三代传人,张火丁先后创演了《绝路问苍天》、《白蛇传》、《梁祝》等程派戏,她创演的京剧现代戏《江姐》成为我国首部流派现代戏和首部流派现代戏电影。她的唱腔风格独具,不仅体现了程派艺术和婉如箫、清脆似笛的特色,而且融入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被戏迷和专家称之为"程腔张韵"。本书系独家采写,书中有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均系首次公开披露。  相似文献   

14.
《切韵》在唐代地位很高,后来经过各家的增字加训,使它成为具有字书性质的一部规范用书,起到"字该样式"的作用.本文以敦煌残卷伯2129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为主,围绕现存《切韵》的其他写本,探讨唐代韵书中各家的正字原则,了解它们的用字特点和变化,有助于我们今天对汉字整理和规范以及汉字简化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
儿化韵在现代汉语教学和理论上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与国内广大非儿化韵地区的普通话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一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韵也成为一大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16.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和程砚秋早年有师生之谊,并同列京剧"四大名旦",后却一度分道扬镳,其间恩恩怨怨,扑朔迷离,长期以来世人为之困惑不解,本文试图揭开这一段尘封的历史,还梅、程两位大师由异质对峙,却异曲同工,最终殊途同归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有关伏生《尚书大传》的四篇校读札记,所校以清人陈寿祺辑本为底本,结合其辑佚来源文献,并比对皮锡瑞、王闽运等重要往来,以定其是非。四则札记第一则论证今见诸家辑本《尚书大传·周传·洛诰》中"伋然渊其志"之"伋然"当为"饭然"之误,第二则订正今见诸家辑本《尚书大传·唐传》郑玄注之错文,涉及汉儒对"六宗"之解释。第三则是对《尚书大传·殷传》郑玄注之补充,同时对陈寿祺、皮锡瑞之解释亦有所辨正,第四则乃据《尚书大传》所载"洪祀"之礼订正杜佑《通典》注文对"鸿祀"解释之误。  相似文献   

18.
陆云的无韵之笔包括奏启、书信以及杂体三类。奏启,论证政治而显识见,以说理见长;书信,抒写情感而间杂叙事,以性情见长;杂体,用语嘲戏而归于雅正,以写人见长;虽各体之间长短互见,其大端则如此。善于持论是其论证特点;庄雅与嘲戏并存,或寓庄于谐,则是其风格特点。与有韵之文相同,袭故弥新,在规范中超越,是其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墨池琐录》引明代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跋》评盛明巴蜀文人杨慎曰:"慎以博学名世,书亦自负吴兴堂庑。"杨慎书法理论和实践上承赵孟頫,崇晋抑唐,尤重晋韵,力主复古。杨慎书法传世遗墨,真迹寥寥。而1982年在四川省铜梁县出土的杨慎《明故待封君南潈张公墓志铭》手书,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书法文献学价值。基于历史文献,对此则手书的考释,有助于对杨慎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与京剧之间,有过一段曲折的渊源.他对京剧经历了从不喜欢到逐渐热爱的转变过程.这在他所写的<谈梅兰芳>、<访梅兰芳>、<再访梅兰芳>、<梅兰芳不朽>等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而在认同的背后,则是京剧的魅力、艺术的融通、艺术观念的契合,以及梅兰芳先生人格的感动.这一过程典型地凸现出中国现代文人对京剧艺术观念的转变,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