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壁画保存了大量种类较多的坐具形象资料 。唐五代至宋时期的坐具有传统的多足门台座式榻、四足矮榻、枰以及由枰或四足矮榻演 变而来、被一些学者称为“长凳”的坐具,还有墩、席、地毯、杌、束腰凳、垫、绳床、椅 子等。其中,多足门台座式榻、四足矮榻、凳、墩、席、地毯等出现在饮食图上。与以前 相比,一些传统坐具无论其功能和造型均有分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发展和创新。坐 具的变化和这一时期人们的饮食坐姿以及饮食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桌子和椅子是现在常用的家具,“桌(子)”和“椅(子)”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不过它们的来源并不简单,它涉及到汉族人坐姿坐具的演变。东汉以前,古人是不坐在椅凳上的,是“席地而坐”,这种坐姿和现在人们两脚下垂而坐不同,是“跪坐”,其姿势为双膝跪在席子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礼记·曲礼》:“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又:“坐而迁之戒勿越。”孔颖达疏:“坐亦跪也,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史记·商君列传》:“卫鞅(即商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坐具     
要了解古代的坐具,首先要了解古人坐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古人最初采用跪坐形式。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就有人把席子铺垫在地上。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筵,用竹子编成的席;席,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坐具     
要了解古代的坐具,首先要了解古人坐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古人最初采用跪坐形式。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就有人把席子铺垫在地上。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筵,用竹子编成的席;席,用蒲草编成的席,古人铺  相似文献   

5.
傅鹏 《语文天地》2008,(4):27-27
"床"字,我们熟知的解释是睡具。而在古典诗文中它还作"坐具"讲。如《孔雀东南飞》中"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这里的"床"就指坐具,这种坐具小的只容坐一人。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保存了不少有关汉末魏晋时代"坐"与"座"的文献资料,关于坐具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物质生活的一面,关于坐仪如坐姿、朝向、座次等的记载反映了当时文化礼仪的状况,座中的清谈、品评人物乃至娱乐消闲,则反映了当时士人真实的生活面貌和精神气度。这些有关"坐"与"座"的原生态记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生动呈现了汉末魏晋时代独特的文化风格,由此特殊视角可窥魏晋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胡床、绳床均是外来的坐具,也是传统文献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名物,毫无疑问,这两种坐具在中国的发展有漫长的历史。但今各字典辞书中对其解释得比较含混模糊。本文拟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对胡床、绳床与外来文明结合起来予以探讨.试图勾勒出胡床绳床等坐具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有些男同学会有腿太长而放不进课桌下的尴尬,有些同学觉得学校座椅的椅背是形同虚设,没有任何效果,有些同学喜欢翘着二郎腿,这些都是由于课桌椅未能合理设计而造成的。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腿平放,胸膛挺起。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最早的"女"字极像一名女子跪坐在席垫上。她朝左跪着,上身直立,两臂交叉在胸前,一副很端庄的样子。再看她的头上,有一短横,这是表示她的头上戴着装饰品。在古代,女子成年或结婚后,就会把头发盘起,插上簪(zān)子。这个""字,把美丽端庄的女子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慢慢地,"女"字的坐姿和脚有了变化,到后来,"女"的坐姿消失了,腿直立了起来。有人说,这"站起来"的"女"字,标志着中国女子的社  相似文献   

10.
古代跪拜礼摭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坐姿是双膝着地跪坐,表达礼敬即在跪坐方式上进行.凡拜必先拱手,即双手合抱在胸前,左手握住右手.“空首”又简称“拜”,动作是跪坐、拱手,再低头到手上,与心平衡.因为头低到手上,所以叫“拜手”;因为头不到地,所以叫“空首”.“稽首”是跪而拱手下到股前地上,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顿首”是跪而拱手到地,头急遽伸下,以额头叩地,又叫“稽颡’、“颡’.“空首”是男子的常礼,“稽首”为拜礼中最恭敬的礼节,“顿首”表示哀恸之五和特别崇敬之意,用于凶丧非常之事.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经常在学校、家庭看见一些小学生的坐姿不正确。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反背手、挺胸坐直。有的小学生在家做作业坐低凳子,趴在高桌子上读书写字;有的干脆毛着腰爬在床(炕)上写字。这些 不同的坐姿,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许多家长对这些却司空见惯,不以为然。 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坐写姿势的训练,认真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正式场合下,须采用跪的姿势就坐,臀部放在两脚的脚跟上。如果是两腿伸向前坐着,成为箕坐,是种很不礼貌的坐法,两腿盘起来坐也是不合适的。在三国、晋朝及稍晚一些时期,这种坐姿仍是在正式场合所必须采用的。在一些比较严肃的古代影视作品中,比如《三国演义》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上流社会的正式场合中,特别是要对其他在座的人表示尊敬时,一定要采用跪姿坐。  相似文献   

13.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字,学者中有四种解释:一曰卧具;一曰坐具;一曰坐卧具;一曰井上围栏。笔者通过对“床”这个概念在古代所表示的不同事物比较及对全诗意境的分析,认定“床”当为卧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蒙元时期文献、图像资料和元代石窟寺壁画等,对阿尔寨石窟壁画中所绘坐具的形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阿尔寨石窟壁画中所绘坐具的形制与蒙元时期流行的矮床及宝座相似,但也有区别。此外,文章从阿尔寨石窟壁画中所绘坐具的形制、绘画风格、榜题书写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坐具大概流行的年代为15—16世纪。  相似文献   

1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烩炙人口的小诗《静夜思》。历来,诗中的“床”字皆释为睡觉之床。然而,我总觉得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在古汉语中,“床”字一般有以下四种用法:一、卧具(即睡觉之床)。如《诗经》“载寝之床”。二、坐具。如杜甫诗“乘月坐胡床”。三、井栏。如古乐府“后园凿井银作床”。四、器物的架。如笔床、琴床等。我们若把  相似文献   

16.
1 休息时间你和A、B、C三个女孩聊天,给人最佳印象的会是哪一位?正确答案:A A坐姿是双膝靠拢,两腿微微斜向一侧,双脚姿势也十分好看。 B翘起一条腿,挡住了大家的通道。 C张开两腿而坐,给人很不文雅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下简称《茅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中的“床”,有人把它解释为睡觉的“床铺”,“屋漏”,有人把它解释为名动主谓结构“房屋漏雨”。这不妥。我们认为,“床”应指“坐具”,“床头”就是“坐榻边”;“屋漏”是处所名词,应指“屋子的西北角”。据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相似文献   

18.
著名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习惯,自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求学生“坐如钟”,并指定学生专门统计他提出这一要求的次数。此后的初中三年学习期间,魏老师共116次提醒全班同学要“坐如钟”。这样做的结果是:全班42人均养成了良好的坐姿习惯。初一时视力正常的84只眼睛,到初三毕业时只有一只眼睛视力稍有减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阅读、写字和其他许多种学习活动都是坐着进行的。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阶段,不良的坐姿很容易造成脊柱侧弯、脊柱后凸(…  相似文献   

19.
王钫  冯希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1):119-121
座椅设计人性化对青少年骨骼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青少年人体尺寸与成年人的区别以及动作域对日常行为和日常坐姿的影响,对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定制,得到适宜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发育的座椅设计.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更可以检测设计的坐具产品造型是否符合虚拟人体坐姿情景下人性化程度,从而得到最为有效的关于坐姿人体的数据,根据数据设计椅背弧线.此方式将大大提高座椅舒适性,减少因设计不良引起的身体不适,达到预前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护床妙招     
为了给孩子创设更宽阔的活动空间,我们把原来幼儿每人一张的小床换成了两人一张的壁床。孩子睡觉时放开,不睡时就合起来,空出地方让幼儿活动。但是,我们也遇到了比较头疼的事:孩子要经常到壁床附近活动,比如来回搬着小椅子从壁床前边过,免不了把壁床蹭得伤痕累累,尽管我们多次强调要爱护壁床,但无济于事。为此,幼儿园一次次粉刷壁床,造成了许多浪费。后来,我尝试在离壁床30厘米的地上,沿着壁床的轮廓贴上了绿色胶带,孩子搬着小椅子到卧室坐时,都把小椅子腿放在绿胶带上,沿着绿胶带坐,这样孩子不仅搬起小椅子来回走时蹭不到壁床,而且坐得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