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30年代的"高师改大运动"及其论争,对当时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在我们步入21世纪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高师改大运动"却为发展当前高师教育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改革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师范学校的升格或转型与20世纪20年代“高师改大”运动中师范学校的转型有诸多相似之处。分析当时南北高师的改革和发展,对当今高师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师范学校的升格或转型与20世纪20年代“高师改大”运动中师范学校的转型有诸多相似之处。分析当时南北高师的改革和发展,对当今高师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科建制在中国近代国立大学中的演变历程是中国近代国立大学学科建制与发展的一个缩影。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国立大学教育学科建制之萌芽,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是其开端。随着"高师改大"运动,国立大学中教育科系院所得到扩充发展,而在20世纪30年代大学院系整顿中教育学科建制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国立大学教育学科建制演变是由学校传统、学科知识、大学章程和宏观调整等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北高师教育研究科成立前后,中国教育界正在进行“高师改大”与“废止高师”的争辩,其中如何安置“教育科”,是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主张废止高师者,主张模仿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办学模式,设置“教育科”于大学.在高师地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北高师设置了教育研究科.其动议是陈宝泉乃至整个北高师对教育研究及教育学术专门人才培养的一贯重视,其现实出发点是争“教育精神唯一的机关”,为高师升格为大学作准备,而其形式和具体内容则是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研究科设置之后,卷入“校长风潮”,遭遇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立高水平、有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关于“十五”期间我国高师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华东师大课题组  2 .1) *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目标、对策与措施 (华东师大课题组  2 .6 )试论高等师范院校的科学研究 (李福华  2 .2 1)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体系的思考 (时伟 2 .2 6 )冲击与挑战 :综合性大学与非师范类高校培养师资力量的现实基础 (苏君阳 陈映清  3.15 )试论师范教育的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 (楼世洲  3.2 0 )中学教育实际应作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参照 (周东明  3.2 6 )“高师改大运动”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刘捷  …  相似文献   

7.
加强“三性”是高师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黄秋富高师院校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并由此决定二十一世纪劳动者的素质。我认为,加强高师院校的“三性”是提高高师院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一、加强思想性培养...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高师院校发展定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师院校是我国高师教育体系的根基和主体,对其发展定位的探讨极为重要。本分析了地方高师发展中的“两难”问题,指出立足地方、以师为本、特色兴校、内涵为主应成为地方高师的世纪发展新定位.并从教育模式、服务职能、课程设置、社会角色四个维度对此定位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评判定位应重实效。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力的竞争,全球争夺高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为我国高师成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高师成人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社会对高师成人教育的需求前所未有,高师成人教育具有的客观条件前所未有。我国高师成人教育已进入一个变革、震荡、整合、探索、发展的新时期。在诸多探索和尝试中,“教育一体化”将是21世纪高师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所谓“教育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高师院校成人教育抓住21世纪初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难得机遇,通过优化、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是在中共“二大”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的。该运动不仅贯彻和执行中共“二大”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共“二大”关于农民教育、农民运动骨干、统一战线、历史发展演变方式和农民运动斗争目标等方面的思想,为中共领导农民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推动了现代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在这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摆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如何在全面审视我国高师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准确、科学地把握未来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迎接21世纪对高师教育的挑战。在这世纪之交,依据社会变革和基础教育发展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想就21世纪我国高师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谈几点拙见,以求教于大家。一高等师范教育必须办成一流教育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群学之基”,是教育事业始终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源泉所在。没有一流的师范教育,就不会有一流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为代表的一批学,受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将儿童语言教育置于社会化环境中进行再思考,并且吸收了当代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全语言”的语言教育改革运动。从20世纪90年代起,“全语言”运动波及国际学前教育界。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美国20世纪50年代个人主义兴起,品格教育成为“一抹斜阳”,视为道德教育的钟摆开始向左摆动的话,那么,20世纪70年代,以相对主义和浪漫自然主义为指导的“价值澄清”、“认知发展”等,则是道德教育钟摆回到了“顶点”。而新保守主义思潮浸润下20世纪90年代品格教育运动的风起云涌,表明美国道德教育的钟摆开始向右摆动。现代社会越来越彰显出曼德斯所揭示的“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美国道德教育钟摆的摆动轨迹。无疑是一面镜子,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钟摆”的摆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素质教育”正日益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素质教育”的出现和兴盛,对当前和21世纪初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有何影响?对此,高师教育的对策是什么?这无疑是21世纪高师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和研究中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 由华东师范大学教科所高教研究室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于1992年6月23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通过了专家鉴定。该课题研究旨在从战略角度探讨今后我国高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对策和措施。研究的主要范围是新旧世纪交替前后这段时期内,我国高师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高师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高师教育的体制和结构;高师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办学条件等。  相似文献   

16.
高等师范教育向何处走是个跨世纪问题,历经百年热度不减,学界一般会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高师改大,甚少关注1920年北高师校长风潮中"北高归并北大之议"。该议论传出,不仅激化北高师学生对新任校长陶孟和的强烈抵制,并将战火延至江苏教育会骨干、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蒋梦麟身上,一时间,人事牵扯派系之争尘嚣其上,使得原本就有分歧的大学体制之争变得极为复杂,问题由此悄然置换为师范大学与综合大学培养师资孰优孰劣的论争。梳理此议缘起、舆论推进以及教育部出面辟谣、陈蒋双方笔战过程,分析各派交锋动机和措施背后的动因,有助于还原并揭示被派系争斗遮蔽下的高师改革与大学体制之争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演变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历时百年,从其教育体制的演变过程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初建,“混合型”高师体制模式的出现及发展,“定向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回归。20世纪末,“定向型”高师体制又有向“混合型”发展的趋势。这一发展轨迹与世界师范教育体制发展线索-单一“定向型”向非“定向型”发展不尽一致。本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并对我国将要进行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继“素质教育”之后的一个全新概念,必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导。但目前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在创新教育方面却相对落后于其他专业,这与音乐专业在高师教育中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有必要从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观念研究入手,探讨高师音乐教学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过程及其教学手段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师声乐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在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改革重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提高师范教育专业水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师资。”通知精神给高师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高师音乐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一、背景 ·20世纪初,数学教育近代化运动确立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以“函数”为纲.·20世纪六十年代,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新数运动”)以结构化和集合、映射为基础,奠定了今日的函数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