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更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生命意识,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命,获得生命意识的唤醒呢?  相似文献   

2.
李白是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诗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李白.学生处在生命意识形成期,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理解生命,非常重要.李白诗充满激荡奔流的生命意识,是塑造学生生命观的极好读物.读詹福瑞先生新著《诗仙·酒神·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当会获得很好的启发与助益. 首先是感知生命.李白诗中有很多感受生命的诗句:...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生命语文”理念,论述中职语文教师应重视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并将之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提出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唤醒生命意识、在表达交流中领悟生命哲学、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生命境界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玮 《甘肃教育》2009,(18):44-44
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是字、词、句的简单排列,而是作者生命意识的真挚流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呢?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目的就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如果生命意识淡薄,那么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极端的行为,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生命意识。本文首先分析了语文教学培养孩子生命意识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生命意识的有效措施,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语文老师担负着塑造学生的纯洁心灵、教育他们热爱和珍惜生命的重任。语文就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学科,她以人类文明成果的丰厚积淀来孕育和滋养新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努力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享受生命。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不再是德育课的专项,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在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责无旁贷地重视生命教育的内容,重视对生命本身的关怀。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生命意识呢?以下是本人有关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一、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意识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但也不能一味强调,否则会失去语文的本位。毕竟语文课还是要保留语文的味道的,如过分强调对生命价值、生命意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贯彻生命化教学理念,可以促使学生感知生命的珍贵,体验生命的力量,继而激发生命潜能,促进生命成长。从生命化教学视角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生命意识匮乏、主体选择不足与生命体验缺失等弊端。为培养富有生命意识、能够敬畏生命与欣赏生命、充分彰显生命之个性和创造性的人,小学语文教学应推动学生在思索中品味生命的价值,在自主中推动个性化成长,在评价变革中开启生命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当下社会,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导致了部分极端行为的发生,一些学生漠视和践踏生命的事件使得生命意识教育受到越有越多的重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有义务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要教导学生尊重和珍惜生命。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生命意识是本文所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王灵聪  林瑛 《文教资料》2006,(11):118-120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使学生科学、正确、完整地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尊重生命之个性,体悟生命之情意,创造生命之价值,从而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特别是正处于人生奠基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更是充满激情与活力,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面对这样的生命个体,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把自己放在知识的机械传授上,帮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积极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成为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体现,应该表现在构建凸现生命意识的语文课堂上。一、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了学习动机,才能产生对学习的需求和浓厚的兴趣。儿童语言的发展跟生命发展是同步的,儿童具有语言天分,语言是儿童生命的本能。写作中有一些关于郊游的题材,我让学生课余安排时间,请家长积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中见生命,守候中见阳光。《语文新课程》已经解放了人的思想,彰显了人的个性,语文教师更有责任利用语文课堂去扶助一个个正在成长的生命。字词句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流淌了生命的血液。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影响学生,看待教育对象,才会在语文教学中完善学生人格,让每位学生迸发出无限的丰富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冯群肖 《课外阅读》2011,(7):125-126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语文是进行生命教育有效的载体之一。笔者根据实践,认为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境界,本文试着根据非优质生源学校学生的特点探究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和践行。在学科课程中渗透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聋生语文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提升聋生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充分挖掘语文素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渗透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等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聋生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引领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关注生命,用生命的意识去关注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体,从而正确定位语文教学的目的、方法,使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16.
职校语文教学应从发展学生素质的目的出发,注重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确立生命独特的观念,提升生命品质的高度和追求生命超越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一生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组合而成的,生命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生的质量。生命是教育的根本,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的培养极其重要,一些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与态度值得教师深思。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期,语文学科作为重要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至关重要。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正确判断,切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达到让语文走进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之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回归生命关怀。中小学语文教育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重任,要深入挖掘语文教育资源,构建“对话”的、贴近生活的语文课内外教学,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20.
齐殿玺 《考试周刊》2014,(39):32-32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生命教学,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活力,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就要唤醒文本,让文本焕发生命活力。教师要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激发语文课堂活力。要让学生用生命投入,教师首先就要用生命教,让学生用生命学。打造高效课堂,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让教师用自身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