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优秀的外貌描写能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活,更富有神采,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的时候都运用了精彩的外貌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彰显人物个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促使学生更好地写出人物之魂。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题引入 1.教师板书"严监生",问:严监生是谁? 学生交流资料.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监"读jiàn,"监生"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花钱买来的.  相似文献   

3.
石伟红 《辅导员》2013,(4):53-53
<正>作文时,写人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比如,《草地夜行》一课,写老红军战士为了救小战士们表现的舍己救人精神时,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借助字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采用"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要途径,架设文本与学生交流平台。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认识"监、侄、郎"三个生字,能读准并理解、揣摩"登时、诸亲六眷"等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品读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典型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在阅读中体会讽刺的表达方法。3.积累文中精彩片段,愿意主动去阅读《儒林外史》中的相关故事。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位教师在教学高尔基《童年的朋友》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教学环节:自主学习:1.请分别找出课文中对外祖母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并在书上作批注;2.组内交流;3.分组汇报。任务分配:神态描写全班  相似文献   

7.
四册七根火柴[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1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 2 学习品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根火柴》的第二课时 ,一节课 ;2 课型 :品读课。三、主导教法 讨论法。四、教学蓝图 提出几个“主问题”让同学们讨论 :从课文中找出例子 ,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说明外貌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情节 ,认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品读字词。)教师导入 ,介绍这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讨…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交流,确定自己亲身经历的难忘的"第一次",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2.通过修改文章,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方法,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的经历、感受写具体。3.学习写好难忘的"第一次"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学习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年级(上)第五册《俯首甘为孺子牛》。学习目标:1.总体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外貌描写的方法。3.学习并积累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言。学习重点: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文时,写人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比如,《草地夜行》一课,写老红军战士为了救小战士们表现的舍己救人精神时,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富含哲理,且人物语言描写非常生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字词方面,可以放手让学生课前自学。从写作技巧来看,学生懂得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但语言仍然是学生的弱项,需要进一步指导。【设计理念】1.注重对话与交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2.关注表达,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进行语言积累。2.理解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重点语句,体会罗丹对于艺术的热爱与追求。3.体会课文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进行习作练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读新词1.板书课题。2.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3.认读字词。  相似文献   

13.
《考试》2008,(6)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积累字词。2.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怎样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揣摩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探究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文章中体会母爱,体会父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固执""牢骚""竭尽全力"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认识并感受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的爱。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主题:最美的力量——含泪的微笑【阅读内容】六上语文主题丛书第二册"最美的力量——含泪的微笑"单元:《夏洛的网》(节选)《最后一片叶子》《穷人》《小抄写员》《小丑的眼泪》《一碗清汤荞麦面》。【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六篇课文,理解词语。2.品读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作者抓住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相似文献   

16.
同备课组一位老师正在上《荆轲刺秦王》。这课是本文的第二课时。教师投影出示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创设场面的技巧;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为了完成这两个教学目标,老师从网上下载了相关影片中的片段(从"易水送别"到"廷刺秦王")作为导入。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感慨。影片结束,学生还意犹未尽。教师一边打开课件,一边  相似文献   

17.
李瑞 《语文天地》2015,(8):23-24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2.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云。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习惯。学习重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云。学习过程:一、导入通过分享字词,引入课文。云淡风轻万里无云天高云淡浓云密布黑云压城云雾迷蒙从词语的特征,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进入文章《看云识天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标注段落序号。2.积累字词。3.文中介绍了哪些云,请勾画出各种云的名称。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皇帝的新装》"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聪明的野牛》《穷人和富人》《月亮谷》其他:高考满分作文《选择》【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学习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3.以丰富的阅读为契机,以浓郁的情感为依托,训练颁奖辞的写作。4.学习孩子、野牛和穷人以及小摄影家在关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认识“场景”,了解写场景的基本方法。2.通过观察,学习具体地描写一个场景。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课前准备1.学生:(1)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并想想他们各有什么不同。(2)分为甲、乙两大组,各组选出自己的代表,准备参加扳手劲比赛。2.教师:(1)准备写有习作要求的课件或小黑板。(2)准备关于场景描写的例文课件。(3)有关场景图片。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启迪审题1.导入。同学们,在学校、在街头、在教室、在集市……我们可以见到许多的人物活动。这些人物活动组成了各种…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彩那天》《万年牢》"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贵之以诚"中的《两个馒头和一颗高贵的心》《诚实的果实》【学习目标】1.默读四篇文章,运用要素串联法概括故事内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结合思维导图,交流阅读所得。2.仿写颁奖词,注重表达中的语言美。3.激发学生诚恳待人、讲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