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华  邵晓枫 《职教论坛》2012,(10):30-33
繁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向和任务,也是社区教育的根本任务。社区教育在繁荣民族文化上,包括继承、传播优良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发展、超越传统民族文化两方面内容;社区教育在繁荣科学文化上,包括确立科学的内容、价值体系、管理体制及方法等方面内容;社区教育在繁荣大众文化上,包括以社区居民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以社区居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才能促进本民族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当前无论是少数民族幼儿园还是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的家长都盲目遵从城市主流汉文化,在教育内容与方式上没有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为促进少数民族幼儿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促进少数民族幼儿社会性的积极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幼儿园与家长应积极创设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环境,带领幼儿感受传统民族节日与风情,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教育活动,并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幼儿具备本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现时期学生教育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民族精神不仅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在本文中,将就民族传统体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融合与发展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家在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如何更好地利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来拓宽民族艺术教育的范畴,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的.文章从最能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歌和方言入手,探讨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视野下民歌和方言之间及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期开启高等师范院校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新视窗.  相似文献   

5.
认同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不仅要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更要注重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在分析国际理解教育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材的内容,探讨在学科教学中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前,侗族地区的教育往往以传统的方式呈现,社会成员在深受传统文化浸润之时,也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2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80年代后,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普及,以及工业化、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教育日益式微,其传统教育方式渐渐失去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主体,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随之也日益衰退。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基石和灵魂。原创绘本选取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具有民族特点的内容,适合幼儿阅读和启蒙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能有效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萌发民族自豪感。基于原创绘本中融合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价值,幼儿园组织原创绘本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需从立足儿童立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丰富课程资源等角度来发掘原创绘本的独特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教育文化中,牧猎与农耕混合型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中间型的过渡教育文化形态。它是古代北方民族在保持本民族教育文化传统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汉文化的结果,也反映出北方古代民族接受先进中原文化的一种矛盾心理。但它为中华教育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许多内容与现代化学、现代科学彼此相通。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德育融入,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通过赋予其新的思想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蒙古族大学生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以及突出特点,丰富教育人类学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传统教育,或指学校以外的教育,或指现代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在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各民族传统教育即以家庭教育、家族教育、村寨教育、社会教育、习俗教育等为主要教育形式,采取以口传心授、师徒相授、父子家传等方式,传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社会习俗、生产技能等内容,这些传统教育的形式、方式及内容,深刻地影响着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各民族民众的生活方式,塑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性格,有效地维护了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稳定,巩固了中央王朝国家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达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本民族的土壤,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有重视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交融,才能确保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魏宗梅 《家长》2022,(3):141-143
中国传统文化凝结着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等,承载着民族的思想精华与文化血脉.在国家和教育部门强调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以及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响应号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生活化课程,以此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同时实现对本民族文化的发扬、继承与保存.  相似文献   

14.
孙亚娟 《林区教学》2009,(10):120-122
幼儿期的文化体验将影响到成年期文化观念的产生与建构。在充分了解回族地区幼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幼儿园教育促进回族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通过开发以回族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园本课程;增强教师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加强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合作与互动等方式,能进一步推动回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经过东西方文化冲突、融合与交汇,形成了适应本民族文化传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文章通过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方法,总结出对我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理性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关系意义非同一般。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角度,用科学的观点来保护和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国家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的经验,进行综合创新,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文化发展策略。这样中国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才能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中华民族才能自信地生存。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以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形态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文化选择、传承、创新。从教育的视角出发,传承与发展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发挥学校在保障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强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民族教育应处理好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关系.民族教育特别权利是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为实现民族教育特别权利设定之目的,民族教育立法应科学合理地规定民族教育特别权利的主体、内容及国家的特别保障义务.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如何树立人的优秀品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能力 ,继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适合本民族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全面有效的素质教育 ,对提高少数民族的民族素质尤为重要。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文化、传统教育相结合的问题 ;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结构改革的问题。下面 ,笔者就思想政治工作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改革教育结构与民族经济发展 ,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手段以及如何解决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难等问题加以粗略分析。一、如何融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根植于相应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本民族意识性。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将映射出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中华民族文化中,孔孟儒学是其主流,对民族行为影响深远,然而,独尊儒术的教育不足以发展民族体育,培养民族体育精神,必须在挖掘中国传统儒家内核的同时,融合各民族文化特质,并在协调传统与现实间达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