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清初钱塘著名闺秀词人钱凤纶,其词颇负盛名,但今人对其生平却不甚了然,对其词集《古香楼词》也缺乏应有关注。今考得其当生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卒年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之后。其《古香楼词》则以别离、闺怨为基调,风格清婉流丽,艺术上幽怨凄婉,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2.
蒋春霖的《水云楼词》呈现"汇纳百宗"的集大成特点,词风兼有沉郁、清空、含蓄等风格,与他的词学观念息息相关,远绍《文心雕龙》,近法常州词派。在创作艺术上,蒋春霖更撷采众芳,集诸家所长,主要对杜甫、姜夔、张炎以及花间词、晚唐诗风进行借鉴,于杜甫则因遭际相似,在情感表达和时代性格方面有意无意地趋同,于姜、张则在艺术手法和审美倾向上多所取法,于花间词和晚唐诗则在某些作品的遣词造句角度借鉴化用,蒋春霖将这些前辈的优秀之处熔于一炉,融会贯通,终成一代名家。  相似文献   

3.
彭孙(1631——1700)是清初文坛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与王士禛齐名,但王很钦佩他,誉之为近今词人第一,赞赏他的才气能“吹气如兰。每当十郎(彭排行第十),辄自愧怆父”。 彭孙早年有词集《延露词》广为传播,还有词学理论《金粟词话》问世。这是他词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至于《词统源流》、《词藻》等署名是他所著的词学理论书,据专家考证,则纯属书商盗用他的名义,割裂别人的词论拼凑而成,不能算他的著作。《金粟词话》篇幅短小,仅18则,共1200多字,但在清初词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各则多次为其他汇编性的词话或词家所收录、引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徐(钅九)《词苑丛谈》就采录了五则。 清初词的兴盛,不是突然起来的,它与明季“云间三子”与稍后的“西冷十子”提倡词学有关。他们开了头,于是清初词人辈出,蔚为风气。但是,清初词人对“云间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突出。本文从《沁园春》和《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入手,讨论其悼亡词的特色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陆云龙《词菁》成于明末,其体现出的理论思想有不同于明代传统词学观念之处。在崇北(宋)还是崇南(宋),婉约和豪放词孰重的问题上,《词菁》所体现的理论思想分别影响了清初浙西词论和阳羡词论。这是陆云龙《词菁》理论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秦道然为清初著名词人秦松龄之子,著有词集《微云馀响》。《全清词·顺康卷》未收其词,《补鳊》仅从《国朝词综》转收其词1首,其词集漏收。今整理其词集,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7.
在《晏子春秋》的语言中,有的词显示的是本义,有的词显示的是引申义。"傲"、"安"、"拔"、"百"、"拜"、"败"等词显示了《晏子春秋》对词的本义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彭孙通是清初词坛上一位优秀的词人,被王士旗誉为“近代词人第一”。他的词学思想也颇有独到之处,本文结合《金粟词话》,探究其词学思想。本文首次总结出他在词论上以自然为宗,并举雕琢;兼容并包,不以婉约、豪放争长;积极倡导,纠云间之弊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花间词》与《草堂诗余》在明代广为流传,清初依然是文人作词所取法的对象。纳兰性德对"花间草堂"的继承与创新,使得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他的文学活动最频繁的时期正是阳羡派渐趋衰落,浙西派还未形成鼎盛局面的时期,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应该成为继陈维崧之后的词坛盟主。  相似文献   

10.
<正>顾随,周汝昌的老师。《苏辛词说》,顾随讲授艺术的自家撰为文字的一种具有浓厚独创特色与重要的代表著作;《苏辛词说》是《稼轩词说》与《东坡词说》的合称,两部《词说》,本系姊妹为篇,同时相继,一气呵成,弥足珍贵。1940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三个年头。这年的秋天,深感家园沦亡之大痛的青年学子周汝昌,考取了燕京大学这所不挂日本太阳旗,以"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务"的"武陵源"。凭借优秀的入学考试成绩,他免修了"大一"国文,而在上了两堂本专业英文课之后,教师M.  相似文献   

11.
陈铎作为明代著名散曲作家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然而其词集《草堂余意》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草堂余意》乃陈铎追和《草堂诗余》之作,陈铎所和很有可能是离他生活时代较近的成化十六年刻本。词论家对陈铎和作褒贬不一,陈霆讥其为村妇斗美毛施,况周颐则称其词全明不能有二。陈铎追和之作可分为和意与不和意两类:和意之作虽然佳句不少,但在布局、用典、句法等方面与原作差距较明显;不和意之作词风超澹疏宕,凸显出陈铎风流潇洒、淡泊名利的才子形象,堪称明词中的佳构。  相似文献   

12.
明代《草堂诗余》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堂诗余》作为一部由南宋书商因应歌需要而辑成的词选,在明代被视为宋词的典范受到社会的普遍推崇。流传至今和见于录有39个明代《草堂诗余》版本,受它影响由明人续编和扩编的尚有11种词选。明代《草堂诗余》的版本体系、各版本在明代的时间分布、主要版本的收词情况以及参与传播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可见其传播的盛况。  相似文献   

13.
明代风行一时的词学选本《草堂诗余》传至有清却湮没不彰,学界一般认为这是清代浙西词派崇雅鄙俗词学思想致使的,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草堂诗余》是应征歌之需产生的歌本,与话本说唱文学有密切的互动关系。《草堂诗余》清代不传与清代对说话艺术的禁毁及话本小说艺术形式的新变、传播方式的改变等皆有重要之联系,是一种文化合力推动下所形成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邹祗谟词论是清初词学进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云间词派向阳羡词派、浙西词派流变的中间环节。邹祗谟推尊词体,其尊体观上继陈子龙风骚寄托之说,下启陈维崧存经存史说。同时,邹祗谟推重今词,这有助于推动词学创作的兴盛。更为重要的是,在清初"花草"之风盛行之际,邹祗谟给与南宋词相当大的关注,重视姜史婉约一派和陆游闲澹一派,为此后词坛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此外,邹祗谟主张创作中求新立异,同时提倡规范词律,强调辨体,促进词体保持本色的前提下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代词话,虽上不如宋元,下不如清,但明代词话仍有自己的特色.受中晚明时期种种解放思潮的影响,主情率性成为明后期词话的主导倾向.明人词话中呈现出对情的张扬,词话中对词言情的本质与抒情功能的认识、词学绮艳柔婉的风格论及对花草之风的崇尚,都生动地体现了明人主情率性的倾向.“主情率性”成为明人词话的特色之一,也是明代词话相对于宋金元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词调《虞美人》来源于唐代教坊曲,其本事源于美女虞姬,中唐以后又连及虞美人草,其题材内容上多写闺情与花草当与之相关,属艳曲。李煜用来写家国之悲,拓展了题材,苏轼、辛弃疾等用之写送别、咏怀、赠答内容,进一步扩大了词境。风格也不限于婉约一端,形式上,从花间开始逐渐定型,冯延巳最终完成。其后填词均以冯词为准,成为定式。《虞美人》词调的流变既反映了宋人的声情与调情观念,又对之有所超越。说明声情与调情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7.
朱大银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63-64,68
司马相如、阮籍和庾信是杜诗中论说最多的三位前代作家,杜甫歌咏他们并非是为了赞誉他们的作品,而是为了抒发自己身世穷通之感慨。换言之,杜甫借歌咏司马相如之"献赋"与"消渴疾"、阮籍之"途穷"以及"庾信宅"等故事抒发了自己仕途偃蹇、漂泊失所与生活困顿等现实情怀。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主张学习盛唐诗风,作诗应自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重视格律而不拘泥于格律。林黛玉的诗论暗含着她对礼法的蔑视和对美好爱情与独立人格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创作手法的多样性,表达了作者的末世情怀。  相似文献   

19.
朝鲜朝建立之初至16世纪末主要诗人的汉诗创作,李胄、金净、朴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宗唐先驱。李胄像中国晚唐苦吟诗人一样继承了王维、孟浩然和大历诗人平淡清空的诗境传统,其诗歌多写羁愁离恨。金净在继承融合唐代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新淡雅的诗风,其诗歌题材以写景抒怀、酬答赠别为主。朴淳将盛唐王孟的淡远清新及中唐元白的平易浅切融于一已,诗风清新淡远,其抒怀写景之作尤佳。  相似文献   

20.
北宋王谠的《唐语林》是仿照《世说新语》体例创作的一部"世说体"小说。在小说的编辑体例、语言风格等方面,既有对《世说新语》学习仿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语言隽永传神,优美流畅,气韵生动,而且在叙事方面也显示了篇幅短小、精炼简约、遗形取神的特征,生动地体现了《唐语林》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