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素红 《新高考》2008,(5):70-72
【考点梳理】 一、人与人的和谐 1.中国的民本思想 (1)孔子关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思想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咒统治者的话?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  相似文献   

3.
一、儒家“人性”观1.孔子。儒家学派代表人之一是孔子,孔子说“:仁者,人也。”(《中儒》)“仁”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仁”就是“爱人”,他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贯穿着爱人的思想,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孔子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孔子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这五者即是“:恭、宽、信、敏、惠”。恭则…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的时候,孔子说:“爱人”①,又说“泛爱众而亲仁”②。《十三经注疏〈论语·微子〉》讲:“仁者爱人,爱人谓之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探讨“仁”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孔子“仁”的思想的形成和以“仁”为  相似文献   

5.
德政民心──《郁离子》中刘基治国思想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政又称仁政,与民心是相互联系的,如确施德政,便能真得民心。早在殷墟卜辞中就有“德”字,殷王也屡屡强调:“予自荒滋德”,“予亦不敢动用非德”①。“式敷民德,永肩一心”②。当然,大奴隶主的“德”,自有他的标准,但即使是表面上注重“德”,或只在奴隶主之间才讲“德”.那也算进了一步。周公旦则提出了“惠民”、“保民”,用刑适当的“明德慎罚”主张,以稳定周邦。由姬旦敬德思想演进的孔子“仁学”,也同样主张施德政以笼民心。在历史发展中,统治者已深深认识到民的力量,“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③。“君者,舟也;庶人…  相似文献   

6.
“爱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主张,从总的方面来说,“爱人”应是根本的国策:“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从具体来说,又应成为人与人之间要奉行的道德准绳,即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雍也》,以下凡引自《论语》的只注篇名)使整个社会“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在奴隶社会日趋崩溃、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末期,孔子提出“爱人”用以取代奴隶主阶级的“残民”,顺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肯定和适应春秋时期“重人”、“重民”的历史潮流,在吸收、提炼原始社会遗传下来的氏族民主精神和良风美俗,总结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以“仁者爱人”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伦理学说。一、孔子第一次提出“爱人”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理想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见《论语·颜渊》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孔子还讲过“节用而爱人”“泛爱众”(《学而》)等等。“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最高原则,而“爱人”则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概括。孔子提出“爱人”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8.
孔子德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主张“以德治国”,反对单纯的刑治,对为政者提出了“以德修身”、“以德化民”、“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要求。这些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评卷时,笔者经常发现考生做问答题时不约而同地出现同样的错误,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那么,考生在答题时,到底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呢?下面笔者结合最近的一道考题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诊断例题】孔子倡导“仁”,孟子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等思想,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1)简要指出这种思想在唐初、清初的具体体现。(2)试分析唐初、清初的具体体现上的相似之处。(3)你认为,这些思想对我们国家今天的稳定和发展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表现:唐初:①推行均田制,②实行租庸调制,③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减轻农民负担;清初:①实行更名田,②推行摊丁入亩。(2)相似之处:①都注重土地政策的调整,②都进行了赋役制度的革新。(3)启示:①国家要保持稳定和发展,②要注意减轻人民负担,③及时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诊断结论】症状一:不能准确地弄清楚题干中某些词语的含义。解题时,从解题思路上讲,必须先弄清楚题干中某些概念或词语的含义或具体内容。否则,对作出正确回答会产生重大影响。有些考生在做题时,由于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致出现答错的情况。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由于没有弄清楚“仁政”的具体内容(反对苛政,反...  相似文献   

10.
孔子思想的历史趋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由于孔子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以前学术界一般据此认为孔子思想是倒退的,但孔子“仁”的思想显示孔子主张“爱人”,“德治”等,反对奴隶制把被统治不当人看待的观念。孔子的“礼”在性质上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奴隶主贵族特有的空洞的行为形成,而成为调整封建社会关系的准则,故孔于思想的历史趋向是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五千年的风霜雨露,造就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日出日落,沉淀出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因孔孟思想而灿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主张学习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有诚实的态度;"仁"是他学说的精髓,他主张"爱人",认为统治者应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  相似文献   

12.
由于孔子主张“爱人”(《论语·颜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于是,学术界有人认为孔子主张“爱人”,肯定尊重人的价值,因而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在孔子那里已经有了,孔子的思想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甚至有人认为孔子的人道主义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同样伟大的意义。这些观点抹杀了孔子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性质,混淆了孔子儒家关于人的思想与人道主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今学者一般从伦理的角度去理解、解释"仁",认为"爱人"是仁的核心.其实"仁者爱人"不是一般道德意义上的爱人,它着眼于政治与民众的关系,要求统治者为政爱民、富民、惠民、教民;节约开支,役民而不伤民."仁者爱人"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既是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孔子对殷周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是稳定春秋社会秩序,安抚人心的措施.分析"仁者爱人"的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方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代十圣     
文圣孔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提倡德冶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恩”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恩则罔,恩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相似文献   

15.
释迦牟尼的社会政治思想同孔子既有不谋而合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他们都重视纲常伦理,但孔子主张用“礼”,释氏主张用“惭”、“愧”来维护。孔子重祭祀,释氏重修行。孔子只看重治学和为政,轻视生产实践,罕言利,释氏不轻视种田经商等正当职业,不歧视平民百姓。他们都强调仁政,重视正己,主张勤政,反对独断专行,但孔子认为礼治、德政优于法治,释氏崇信法治,孔子厌烦谈论富国强兵,释氏重视世俗人方便获财和统治者的气力强盛、降服外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利他思想,是由一系列传统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构成的体系。“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对人性见解的传统观念,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人可以为善,可以教而为善的心理依据。中国古代利他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方面:1、爱人,这是利他思想的理论基础。春秋时期,仁的产生,是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对于与父、臣与君以及国与国等关系的伦理总结,具有丰富的内涵。孔子在回答什么是仁的时候,提出了“爱人”的主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①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与爱人是一致的,仁即“爱人”、“爱民”。仁…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仁”是“克己”与“爱人”的对立统一,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相辅相成。他的“仁”包括①爱人;②修身;③仁者,人也。“爱人”是在理论形态上对民族社会、原始人道主义观念的恢复和发展,承认了人的生存价值和人格价值,是人对自身的新发展。“修身”是指对道德的遵从。“仁者,人也”,是人本  相似文献   

18.
[专题解读]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②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是孟子和苟子。孟子发展了孔子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排斥。④西汉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⑤宋朝时,形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引佛教与道教思想的新儒家——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儒家思想开始受到冲击。⑦19世纪晚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为政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者应富民、重民,举贤人,“宽猛相济”。梁启超的为政思想以“自由”为精神,认为应助民、听民,用英雄,“放任干涉相结合”。它们都蕴涵着许多发人深省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20.
汉代官吏“违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官吏“违礼”考仝晰纲自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礼治以来,礼便被历代统治者视为理国临民、御官治吏的工具.“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①“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②有汉四百余年,颇重礼治,倡导为政以礼,防患未然,并制定了一系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