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作者思想、小说的写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等方面,分析解读《一个扑朔迷离的间谍故事》这部中篇小说的主旨,结论是小说以侦探传奇小说的驱壳,通过主人公群体的悲剧命运,揭露批判民众私刑这一社会问题,以引起社会和全体民众认清私刑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在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部小说在民权运动广泛开展的背景下,融合了私刑、哈莱姆暴动等大量历史因素,展现了黑人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所受到的歧视和压迫.本文试图以此为基础,用存在主义分析来小说中所体现的主人公在白人至上的社会中,在挫折、痛苦和迷茫中对自由和身份的探求,以及对存在责任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完李剑鸣教授的文章《“危机”想象与美国革命的特征》后,让笔者对美国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普通民众在革命中的作用也更加希望作一个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的目的就是强调“普通民众”这一群体的重要性.文章在界定了普通民众即白人选民这一范围的情况下,从普通民众的社会地位、政治参与以及对在美国革命中的作用出发,逐步论证其在美国革命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2014年11月24日晚,美国密苏里州大陪审团宣布枪杀非洲裔青年布朗的白人警察威尔逊免于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当晚就此事发表讲话,表示大陪审团的宣判势必会引来一些反对的声音,他呼吁弗格森民众平静接受陪审团的决定,并保持克制和冷静。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盖洛普公司2014年9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0%的美国民众支持运用联邦政府的资金普及免费学前教育。调查同时发现,是否支持普及免费学前教育在不同政党、种族以及经济背景的人群中也有差异。民主党的赞成率为87%,远远高于共和党人的53%;非白人比白人更加支持扩大学前教育,非白人  相似文献   

6.
以乔治·莱考夫的框架理论与概念隐喻为基础,对奥巴马与特朗普两篇关于移民政策的演讲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两篇演讲都针对移民政策,共同使用"国即家"框架,概念隐喻的使用较为不同,潜移默化中构筑不同的家庭框架影响民众认知。奥巴马演讲侧重移民的艰难生活,强调共情与责任,从而构筑"慈父家庭模式"。特朗普侧重非法移民对美国法律秩序与规则的破坏,强调外部威胁,从而构筑"严父家庭模式"。演讲文本层面折射的是美国政治的变化,移民与传统中产阶级白人之间的矛盾激化,美国民众当前对"政治正确"话语关注度的持续走低,以及美国两党两极日渐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怪物》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创作的短篇小说之一。从种族文化形象的角度解读这篇小说具有其独特的意义。通过对小说人物黑人亨利、白人医生特里斯格特,以及维纶威尔小镇上的白人社群分别代表的黑人种族他者形象,白人社群中主流文化之外的他者形象,以及白人社群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困惑的自我集体形象进行剖析,揭示了19世纪末美国文化动荡时期白人社群面临的身份困惑,表达了克莱恩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杜爱平 《海外英语》2012,(1):191-192,197
该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了菲裔美国作家卡洛斯.布洛桑的自传体小说《美国在心中》中形形色色的白人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角色不仅作为典型形象展现了各种矛盾深刻对立的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更作为激励人觉醒的力量对主人公Allos的成长和成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白人女性象征了布罗桑和其他菲律宾移民们心中理想的美国,象征了美国友善美好的一面;也正是白人女性作为一种治愈力量,治疗主人公遭遇不公和残酷对待后的创伤。而白人知识女性启蒙和引导Allos接受教育,实现了他心灵的觉醒,逆转了美国教育的功能,使之从一种美国的文化适应策略变成菲裔移民们颠覆与重建的利器。这些白人女性也增强了主人公颠覆旧世界、建立一个现代主义新世界的决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社会,白人文化是主流文化,黑人受白人文化霸权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在《最蓝的眼睛》中,黑人逐渐地接受和内化了白人文化和价值观,以佩科拉和乔利为代表的黑人是白人文化霸权的受害者,白人文化霸权是造成黑人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最蓝的眼睛》客观描述了白人文化霸权下美国社会所存在的对黑人和其他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压迫。本文试图探讨在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文化霸权对黑人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当防卫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自氏族社会的同态复仇,直至演变于发达的封建社会的正当防卫制度的雏形,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时期:原始社会的血亲复仇时期;奴隶社会的私刑盛行时期;封建社会的私刑衰退时期;封建社会正当防卫制度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12.
内在的潜力     
美国的白人和黑人,长久以来都各自有其特点。白人一般受教育较好,经济水平高,所以天生有种“白人的傲慢”,觉得自己比黑人优越。黑人一般受教育较少,大部分也比较穷困,所以天生有种自卑感。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代白人男性小说家笔下女性的美国梦既有与男性相同的成份,又有她们独特的部分。主要讨论美国现代白人男性小说家笔下女性的美国梦,认为它可分为贤妻良母梦、维护传统梦、理想爱情梦与征服男性梦、寻求经济支柱与发财致富梦和自尊、自爱、自强梦。  相似文献   

14.
《出国与就业》2008,(9):24-24
到了2042年,白人在美国总人口中,将不再占大多数:美国人口普查局说,个中原因是移民人口激增,少数种族——尤其是说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人的生育率又特别高。人口普查局8月14日发表的人口预估报告说,同2004年的预测相比,新的预测显示美国会早八年出现白人不占多数的情况,同时白种人口也将明显老化。美国智囊机构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人口统计学家弗雷说:"白人人口老化,而且,他们多数是在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白人,已  相似文献   

15.
1970年代以来,美国白人学生获得的入学机会明显多于黑人及西班牙裔学生,且白人学生更多地就读于四年制大学,三十多年来这种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另外,白人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机会最多,其次是西班牙裔学生,黑人学生获得的机会最少,近几年该差距一直未有缩小。我们可借鉴美国的经验,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改善弱势群体的就学环境,增加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宠儿》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著作。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揭露出奴隶制废除前后,黑人在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的遭遇。从后殖民视角下解读《宠儿》,可知黑人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是主流之外被他者化的群体。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不仅使黑人身体上遭受白人的迫害,思想意识也被白人的文化霸权严重侵蚀,黑人最终从肉体到精神完全麻木。  相似文献   

17.
非洲黑人随着奴隶贸易的暴力"书写",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为奴,备受奴隶制的奴役和严重的种族歧视。在梦魇的历史和历史的梦魇纠缠的岁月长河里,黑人自发组织社团帮助黑人自己走出苦难,树立黑人民族的自信心,成为黑人民众心中的精神家园。在黑人社团的精神援助下,黑人们终于在白人主流文化中构建了自己的位置,黑人的传统文化和白人文化因此达成妥协性的"共生",并共同构建着美国当今社会的多元文化。本文拟从托尼.莫里森作品《宠儿》、《最蓝的眼睛》和《苏拉》来分析黑人社团形成的不同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黑人社团产生的凝聚和指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磊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4):73-74,82
《与狼共舞》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西部片或者说好莱坞影像的叙事风格,但它以美国白人的原罪感为出发点,首次将印第安人作为叙事主角,重新审视了北美大陆白人与原住民的关系,重现了印第安苏族人质朴的游牧民族生活,塑造了印第安英雄群像,揭露了白人征服西部过程中所犯的罪恶,反思了早期西部片着力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国精神",从而超越了传统西部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西部片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莫里森的作品表现了在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里黑人的喜怒哀乐 ,展示了黑人 ,特别是黑人女性在黑人信仰与白人价值观、传统黑人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中 ,寻找自我、身份和文化根源的经历 ,向美国社会传达了黑人妇女争取平等、反对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第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是批判美国内战前奴隶制的佳作。通过文本细读和分析发现,电影主要批判南方白人男性对黑人男性的规训以及南方白人男女对黑人女性的控制,暗含北方对南方的东方主义凝视,以及南方出于地域保护主义引申出的反凝视。究其根本,南方白人凭借奴隶制对黑人他者进行系统性歧视和劳动压迫,并对女性进行性别和族裔双重压迫,而美国北方以地域东方主义的视角对南方进行道德批判和凝视,激起南方反扑。由此可见,种族主义奴役黑人的同时,也在反噬白人自身,受到主流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