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孝悌”观及封建家长制形成以长子为大的家族管理秩序,长子长孙要恪守家道,严守其规。以往多数论者对大家庭中的叛逆者形象关注较多,而对承载传统重负的长子形象却缺乏应有的剖析。本文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认为长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徘徊在新思潮与旧的观念之间,突围的欲望难以剥离根深柢固的家族观念,而走向悲凉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2.
高觉新与祁瑞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十分重要的长子形象,不可不对其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对二者从外在的环境与内在的意蕴进行对比研究,观照中国传统大家庭中长子的生存境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子这一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其民族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长子长孙是现代文学作家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性,这造成了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从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中可以探寻出长子身上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说,长子形象体现了特殊时期特殊的矛盾心态;从人的精神角度来说,长子形象承载着人的某些精神内核,包括家的归宿、"和"的观念、精神追求;从作家的角度来说,长子形象身上承载着他们的两难抉择,寄托着他们的追求和希冀。《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文化反思湖流中涌现出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具有丰厚的内蕴,批评家们对其内蕴进行了多方面阐释。本文从对20世纪中国小说传统长子形象进行颠覆的角度来研究,通过对白孝文、鹿兆鹏、黑娃三个长子形象的分析,得出《白鹿原》是传统长子形象的颠覆之原。  相似文献   

5.
长子长孙是现代文学作家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性,这造成了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从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中可以探寻出长子身上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说,长子形象体现了特殊时期特殊的矛盾心态;从人的精神角度来说,长子形象承载着人的某些精神内核,包括家的归宿、"和"的观念、精神追求;从作家的角度来说,长子形象身上承载着他们的两难抉择,寄托着他们的追求和希冀。《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高觉新、祁瑞宣、孙少安等,作为家族的长子,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长子,可以说是特殊的一群。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使命和埋藏于骨子里的家族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又有着典型的国民性格。因此,其性格和命运似乎是注定的。作家在文学作品中也总是有意识地去揭示这群人的性格及命运,解说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子现象是中国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的产物.受宗法文化的长期浸润,长子的文化性格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双重性人格、卑柔软弱的行为模式和自我牺牲精神等特征,与历史转型期文化的特征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因此,长子成为许多作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和选择的形象载体,长子形象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高觉新、祁瑞宣和孙少安就是其中的三个典型.  相似文献   

8.
家族文化以“家本位”为出发点,对农民的个体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当代社会的家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嬗变,但其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标志着人口的根本转变,人口的根本转变惟有在农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之后才能实现,而这又必须建立在消除家族文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敦煌石窟有一种特殊的供养像,即在佛窟主室东壁门上绘制窟主的父母、祖父母形象或本家族其他长者形象。这种现象自蕃占时期出现,在晚唐归义军时期许多家族窟中多有仿效。结合中晚唐敦煌当地流行"邈真像"的社会现状,并将其佛窟、佛寺或家庙(家祠)甚至墓葬等相关的礼仪建筑联系起来考察,就会发现这类供养像与当时普遍流行的"邈真像"有极大的相似性,同时又是将佛教的"往生极乐"概念与中国传统的羽化成仙观念相结合的产物,表明佛窟功能进一步向具有家庙(家祠)功能的家窟转化。绘制生者的供养像是表达了对家族有功者的旌表,而绘制父母(祖父母)像既有"邈真"的功能,同时又寄寓了祈愿先祖升天、成仙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以往研究者多从唐婚恋传奇的文本出发,在评价其中的父母形象时谴责多于谅解。然结合唐代复杂的社会环境——整个社会汲汲于科举仕进的巨大热情,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传统力量,严格的婚姻制度,崇尚士族而以五姓为贵的婚姻观念等这些因素去探讨这些作为家族利益捍卫者的父母形象,他们在干预子女婚恋时确实呈现出了专制与冷酷,然这专制与冷酷既是受了那个时代集体性声音熏染的结果,又是维护家族利益的需要。因此仅对其严厉谴责而忽略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则有失公允,并且对全面审视父母形象及深入探讨唐传奇作品的艺术成就有弊而无益。  相似文献   

11.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大都是不幸的,造成这种不幸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长期夫权制度下形成的不良的传统家族观念,这一观念在具体所指上可以解释成三个呈递进状态的子观念:1.贞操观;2.三从四德等所谓的女性德行;3.文化阉割。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中国"家族"作为大可扩延至国家和社会、小能浓缩为家庭,它是不可或缺的社会中介组织。家族内部各成员对其负责,受其管辖。《古船》是一部家族意识浓厚的长篇小说,通过深入解读小说中的家族叙事,以此来剖析家族叙事的传统性特征与现代性特征,以及两种特征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叙事。传统特征主要从族长统治和家族复兴观念为主;现代特征主要从隋家两代人的"出走"和抱朴的超越思想为主;传统特征与现代特征的矛盾叙事主要从族长形象的两面性和隋家两代人"出走"之后又相继"回归"的矛盾性出发。  相似文献   

13.
杜志男 《考试周刊》2014,(72):22-23
一本《教父》,马里奥·普佐让我们充分见证了考利昂家族的兴衰,黑帮江湖的生存法则与道义。赤裸裸的利益争夺,亲情与爱情在家族背景下的脆弱。"教父"维托看重的是家族观念,他主张家族观念重于国家。因此,他的一切行动都以家人、朋友为出发点,他为了建构家族兴盛的庞大体系,不惜一切手段保护维系家族特性,避免传统落入美国个人主义的主流文化之中,这也是考里昂家族一直能够凭借强大的家族观念使自己的家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家族组织是高度成熟的典型,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对家族观念的规范是学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家庭的伦理道德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第三,家族观念影响人们对教育价值的选择和对教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曹磊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45-48
近代早期是英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贵族的婚姻出现了重要变化,呈现出结婚率、结婚年龄、内婚率高而离婚率低这样一个"三高一低"的特点。家族延续的需要,长子继承制的实行,门第观念的强化,经济利益的追逐,国王干预和宗教因素的影响都是产生这一特点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十六国战乱时期,割据政权的统治对士人及其家族的政策或措施各异,士人们面对割据政权,家族观念更加强化。他们通过选择割据政权并为之效力以保证家族利益,或采取分散家族等措施来保存家族的力量。士人重家族而轻政权的心态,使得他们以家族利益为目的来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17.
长子(嫡长子)作为一族之长、一家之长,他都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存在。他们无论是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个性特征上,都与其他人截然不同。溯其原因,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长子情结"有其产生的深刻的历史渊源,那就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宗法制。宗法制最初源于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度,包括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具体可以阐释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它对长子性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庶嫡关系和"嫡长子继承制"两方面。"长子情结"因宗法制而产生,但是不会因为封建社会和宗法制的灭亡而灭亡,它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一个"烙印",他所包含的优秀品质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长子们为家族兴旺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佤族以男性为世系的传统家族形式和观念,以“家族内”、“家族外”两分法对西盟佤族亲属称谓语进行描写,并归纳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教育》2006,(7):54-57
[本部分概要]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于2002年5月重组挂牌成立。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但缺乏现代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观念、创新观念、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人文环境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市场制度环境。为了转变传统的观念和形象,中国电信延请罗兰贝格帮助其制定品牌战略。罗兰贝格的业务特色是努力做外资“本土咨询”第一,为客户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而不是固定程式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白鹿原》正面审视了儒家文化,描述了这种曾经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化,在充满灾难与厄运的本世纪上半期社会,由自足、挣扎到变异、衰退的过程。白鹿原是中国村落家族文化组织的活标本,而村落家族文化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质,故此白鹿原家族文化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剧烈冲击下发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现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奥秘。作者在沉入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寻觅精神资源的同时,显示了家族文化的负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