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08年7月,胡适成了《竞业旬报》的编者和记者,从第24期起,胡适接任主编,到1909年1月22日第40期因病终止。①《竞业旬报》呈现出新闻纸和杂志兼具的特色:其栏目囊括"社说"、"时闻"、"词苑"、"时评"、"小说"、  相似文献   

2.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在他一生的社会活动中,从事编辑活动是其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就这个问题来加以介绍和论述。一胡适早在1908年在上海公学读书时,就主编过《竞业旬报》。《竞业旬报》是学生组织——竞业学会创办的一个白话旬报。宗旨有四项:一振兴教育,二提倡民气,三改良社会,四主张自治。目的是鼓吹革命。1908年  相似文献   

3.
胡适是近现代著名学者,曾任<竞业旬报>和<新青年>等报刊的编辑,并创办过<努力>周报和<独立评论>.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胡适新闻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即为"自由",而自由的前提是"容忍".本文试从形而上的角度来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他一生的成就主要不在新闻事业,但他主办过多种报刊,如<竞业旬报>、<新青年>、<每周评论>、((努力周报>、<独立评论>和<自由中国>等.作为一位将报刊视为实验主义和自由主义"试验田"的思想启蒙者,胡适对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理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他的新闻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小知识     
中国最早的文摘刊物 :即 1879年 5月 6日在上海创办的旬报——《集成报》。该报内容丰富 ,摘录政治、科技、史地、掌故和轶闻等。如第 1期摘有清地方的奏折 ,还有“抗税日兴”、“古邮券居奇”、“百岁新婚”等社会新闻。该报所载文章 ,大都摘自《时务报》、《万国公报》、《汉报》、《博文报》、《新闻报》、《官书局报》、《巴黎时报》、《上海字林西报》等外文报刊。《集成报》为石印 ,受到了当时社会读者的欢迎 ,后因故停刊。 190 1年在上海又创办了一份铅印的《集成报》,内容、刊期、装帧均与停刊的原《集成报》相同。——摘自《中国读…  相似文献   

6.
1932年12月4日至6日,胡适应邀访问长沙,期间先后发表两次演说,一为12月4日在长沙中山堂的演讲,曾以“我们所应走的路”为题连载发表于《大公报》;一为12月5日在省立湖南大学的演讲,曾以“我们对新旧文化应取的途径”为题连载发表于《大公报》,亦曾发表于《湖南大学期刊》第八期。胡适这两次演说,当时曾引起湖南各界的极大反响,对于研究胡适思想有重要价值,然《胡适全集》未见收录。兹将全文整理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3年《胡适全集》出版后,编者系统查阅了北洋政府时期的《申报》及《北京大学日刊》,从中捡得与胡适有关的一批新材料,于《历史档案》2004年第4期、2005年第1、2期连载.最近编者涉猎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其它出版物,又有所获.现以时间先后为序,将相关史料整理刊出,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旬报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兴中会创办的最早报刊之一。一八九九年冬创刊于香港。由兴中会的著名活动家陈少白主编,杨少欧、黄鲁逸实际负责。刊物的内容:二十六期以前有《国事》、《邦交》、《纪乱》、《存疑》、《电音》、《上谕》等栏;二十七期起改为《北省大事记》、《南省大事记》、《清国官文》、《各国时事》,《电音》、《上谕》仍旧。每期卷末附有《鼓吹录》,专以诗歌、杂文讽刺时政。中国旬报和香港中国日报是同时创刊的,而以后者为主。冯自由在谈到中国日报时曾有这样的记载:“香港中国日报为革命党机关报之元祖,自己亥(光绪二十五  相似文献   

9.
这不太好     
读了韩进廉同志的《红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版),对它的整个评价不去说它,但有一点使我十分吃惊:该书第七章"胡适和俞平伯建树的'新红学'"中之"(二)胡适其人及其《红楼梦》考证"一节文字,其关于胡适的介绍、评价,与我的论文《试论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原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新华月报》文摘版一九七九年第五期转载)竟大部雷同.粗略地算了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和胡适之间有着深厚的学术缘分。本世纪初,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先后发表过《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和关于论“墨学”的论著,胡适后来在《四十自述》中说,他的书,“给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正如《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作者罗志所指出的:“胡适治学极受此文的影响是无疑的。” 1918年11月,经友人介绍,梁启超和胡适在天津首次相会,相会的机缘不  相似文献   

11.
刘蓓然 《兰台世界》2006,(15):66-67
《独立评论》是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流文化精英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创办的,上一世纪30年代最有影响的政论刊物之一,从1932年5月22日创刊至1937年7月25日终刊,共出版244期。1932年春,已经考取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的黎昔非,应他的老师胡适的要求,毅然中止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担任了《独立评论》的经理人,负责除编辑以外的校对、出版、发行等工作,使胡适对于《独立评论》的出版发行事务得以实行“无为政治”,且使刊物最高发行量达13000份,遍及国内各地,远销日、法、德、美等国,黎昔非因此被胡适称为《独立评论》“忠心的看护妇”。但《独立评论》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1000多所高校,有校报700多份,拥有读者近百万人,影响是不小的。各校校报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叫”报”,有的叫“刊”;有的是旬报、双旬报,有的是周报;有的出版了数百期,有的刚出几期。尽管情况不同,但它们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是一块不可忽视的阵地。高校校报以全校师生员工为宣传对象,但侧重点在学生。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否认的作用。本文拟就如何办好高校校报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发挥“接近”的优势。高校师生文化知识结构层次高,信息来源渠道多,在当前报刊林立,报竞人择的情况下,要使校报  相似文献   

13.
蒲慧娟 《新闻窗》2008,(1):119-120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宗。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称胡适是“首举义旗”的白话文运动“急先锋”。但是,白话文的胜利并非胡适等人振臂一呼的结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将文学交给大众的事实,从清朝末年就已经有了。”胡适也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以及《四十自述》等文中屡屡提及近代白话文运动,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白话文的提倡,不过是这种运动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上海有三家大报和一家刊物联合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报刊编校质量有奖竞查活动,请读者对2001年6月26日这天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第五期《咬文嚼字》进行评定,实行有奖揭错,奖金颇丰,有“一字千金”之诱惑。令主办单位意想不到的一是参赛者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浮生漫谈——张竞生随笔选》张竞生著张培忠辑三联书店定价:20元作者曾经与胡适并列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最年轻的两个教授。本书是作者三部自传体散文集《浮生漫谈》《十年情场》《爱的漩涡》的合集,讲述了他个人的情史、性史和生活史。《论扯淡》  相似文献   

16.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3-23,89
胡适在创作上使劲最多,影响也颇大的,是白话诗。他对于新诗理论的探讨,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有显著的成绩。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曾指出,“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肯定他的《尝试集》是“我们的第一部新诗集”;并且说,胡适关于新诗的主张,大体上为当时的许多新诗人所共信誉而他的《谈新诗》一文,“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可见胡适在新诗创造和新诗理论建设初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他的诗集主要是表现了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诗,具有当时的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胡适对于传统诗歌的扬弃,作者在此文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太原市30多家报纸中,《五一商报》和《天龙商报》性质最为相近。最近,笔者有机会集中阅读了这两份报纸,觉得两报山高水长,各具特色,各有短长。 《天龙商报》和《五一商报》有许多相同点,但不同之处也有大约五点: 一、报龄不同。到去年十一月底,《天龙商报》已出版236期,办报进入第五个年头;《五一商报》仅出版37期,从试刊算起办报一年有余。 二、出版周期不同。《五一商报》为旬报,每10天出版一期;《天龙商报》为周报,每星期出版1期,每月出版4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和满足历史研究工作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将校订重印出版《独秀文存》和《胡适文存》。《独秀文存》原版三卷四册,共约五十万字,现改装为两册,一九八○年内出齐。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丁守和同志根据原亚东图书馆一九二三年第三版重新校订。重版的《胡适文存》,收入了原亚东图书馆一九三○年十月版《胡适文存》(三集十二册)和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六年第三版《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上、下两册)的全部文稿,共约二百一十万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8,(4):96-96
宋建武、董鸿英在2008年第2期《新闻与写作》撰文称:“报业”不是“报纸业”.而是“报道业”。“报业”以纸这种特定介质作为信息显示终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报业”的基本功能和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以及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个信息加工商和信息传输网络运营商,同时它也会因为营利模式的需要.成为媒体运营商。  相似文献   

20.
曾云 《军事记者》2005,(10):59-59
5岁的女儿拿着今年第6期《军事记》,跑到我跟前,“爸爸,你看,鳄鱼头,这是它的牙齿”,边说边用小手指着封四“军事摄影赏析”图片上的画面,我和妻顿时感到惊讶——她竞能联想到鳄鱼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