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树立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公共基础性生态学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生态价值观作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化教育,强化理性消费观教育,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确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增强高校生态德育建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将其渗透于学校课程之中。同时,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重视社会实践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生态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生态教育”已愈来愈凸显其在高素质建设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树立生态价值观是和谐社会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重视小学生的生态教育是我国提高国民生态意识水平的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语言材料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睛感。  相似文献   

5.
一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生态教育"已愈来愈凸显其在高素质建设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树立生态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是以生态文明为显著特征的和谐社会对其子民的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民主法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要素,大学生是和谐社会的实施者和创造者,其民主法制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高校要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创新方法,讲求原则,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和习惯,使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一个崇高理想和价值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和谐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诚信友爱的价值理念,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培养民主法治的价值目标,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培养生态文明的价值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民主法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要素,大学生是和谐社会的实施者和创造者,其民主法制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高校要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创新方法,讲求原则,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和习惯,使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  相似文献   

9.
简论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特别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扎扎实实地做好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现状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开设环保课程,大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  相似文献   

10.
一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生态教育”已愈来愈凸显其在高素质建设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树立生态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是以生态文明为显著特征的和谐社会对其子民的最基本要求。适时地对在校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其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念,激发其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可以为明天的全社会普及生态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因此,如何按照和谐社会对其建设者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学生必须学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相似文献   

12.
林业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发展林业可以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所以发展林业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农林院校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林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3.
庄立臣 《高教论坛》2012,(9):7-9,12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针对大学生缺失感恩意识的外在表现,分析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大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应该做全社会的表率,做到诚信还贷、诚信考试和诚信简历。文章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品质修养上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形成的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社会最活跃的群体。通过对大学生生态伦理知识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态意识总体积极向上,对生态伦理知识有所了解但有待深入,生态伦理情感丰富但需加强引导,善待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有待进一步养成。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生态环境实践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信念和自觉行为,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的需要,良好的礼仪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非常严重。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路径有: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和进行渗透性的礼仪教育,在学校日常的活动中进行礼仪教育,重视榜样教育的示范作用。大学礼仪教育要注意时代性、民族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用优秀传统孝道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恩意识,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优良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有奉养父母,继志述事,珍爱生命,推恩博爱。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孝道教育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生力军,作为公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是公民教育实施的重要对象。当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减弱、责任意识较低、公德意识缺失的现象不可忽视。通过公民意识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公民素质水准的同时,带动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提升,这不仅是关注大学生素质和命运的体现,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把握现在、走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以"一中心双基地四平台",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仍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构建人性化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确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观是构建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前提,同时必须着力建设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和管理环境以及和谐的人文生态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公民意识体系的完善,必将带动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公民意识体系的内涵是具体的又是历史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体系应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的基本要素以及四个方面的时代因素。构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体系,则需不断更新观念并且要借助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