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实验一般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及选做实验四大块。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一般是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后,辅以学生分组实验,再使学生学会实验方法。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虽有章可循,可“照方抓药”,却使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带有明显的被动性,它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易阻碍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生物实验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1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和现状 过去的物理实验都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课程中大量的实验内容是验证性(验证定理、定律)和练习性实验,因此实验方式单一。在实验课上实验册依据实验内容给出相应的仪器设备、实验步骤。教师又讲解实验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甚至在学生实验之前,先进行一次演示。随后,学生只是依样画葫芦按已规划好的路线被动地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学生不会对实验现象、过程、数据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分析、推断。因此,实验不能科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不能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也就失去实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附属品”,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做实验时,只要按部就班地遵照课文中描述的实验步骤或是模仿教师的实验操作验证出已有的实验结论就算完成实验任务。他们既不会对实验现象提出质疑,也不敢对实验方案进行“异想天开”,以至于不少学生还养成了“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4.
张成良  于海飞 《物理教师》2001,22(10):26-27
在现行课本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一般都是结论性实验,缺乏探索性和吸引力,特别是分组实验中,实验器材早已经过教师的精挑细选,实验结论清晰明了。学生的实验过程被限定在一个有限的圈子内,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尝试引入一些课外趣味实验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容易引发学生对于这些实验的思考,而思考的本身也正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不仅可以从物理实验中获取感性认识,加强探索能力和培养动手技巧,而且物理实验在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物理新大纲》十分重视实验,大纲中增加了6个实验,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实验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大纲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也有所增加。并指出,有的演示实验可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电路实验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电路实验有程式化缺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用合适的方式,变传统实验为研究、设计性实验,可以解决学生实验学习的被动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中学化学教学对实验技能、实验方法有了较高要求,但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验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实验能力较差。本主要介绍利用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作为常规实验仪器的补充,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态度入手对学生进行提高实验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能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但演示实验的方式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有时甚至相差很大。为此,文章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两所中学的120名学生调查的结果得出,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最好的方式是:边教边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同时还提出了引导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兆青 《甘肃教育》2001,(10):41-41
从不同角度来看,物理实验可有不同分类。按实验研究的领域,可分为力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基本粒子实验等。按实验目的,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判断性实验等。按分析的层次可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按操作者不同,物理实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大类。一、教师演示实验1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操作,向学生提供生动、清楚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对研究问题提出一些假说,帮助形式物理概念,得到物理规律。同时教…  相似文献   

10.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固然令人欣喜,但在实验中也表现出一些令人担忧之处:重实验现象轻对现象的理性探究;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及操作规范;重用语言表达对环境担忧轻在实验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