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沫若对神话传说的研究是从二十年代初期就开始的。当时,在紧张的革命文化活动中,他一方面积极从中外神话传说中吸取创作营养,熔铸出《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等一首首革命浪漫主义的不朽诗篇,另方面重视神话问题的研究,发表了《神话的世界》等有价值的专门论文。一九二八年,他第一个把马克思论及神话问题的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译为中文,同时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对我国神话传说中有关问题多有精辟的考释。一九三○年,郭沫若写成著名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有关音乐的美学思想呈现在他的《诗学》、《政治学》著述之中,为后人研究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提供了源头;在中国,《乐记》是对音乐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美学思想和《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比较,涉及音乐的等级尊卑之分,音乐对人的影响,音乐的作用,音乐教育,乐师的地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通过《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看传统中国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从中窥探古代男性对女性的观点,再对比现代男性对女性的观点,来发现现代女性在观念、地位、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最具忧患意识的历史家,他倾注毕生心血创作的《史记》就是他深重的忧患意识的产物.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它普遍存在于中国艺术、美学乃至史学、哲学之中,并形成中华民族代代相续的深层心理结构.晚清的刘鹗曾有一段话十分集中地概括了这一文化现象:“《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所谓“哭泣”者,正是指弥漫于作品间的忧患情绪.刘鹗在这里将《史记》与《离骚》、《庄子》、杜诗等并举,说明他对《史记》中所蕴藏的太史公的忧患意识有深刻的感受.其实,不单是刘鹗,两千多年来许多目光深刻的学者都看到司马迁著《史记》决非单纯记录历史,他在记载历代政权的兴衰变迁和帝王将相的荣辱沉浮的同时,处处流露着自己对社会、现实、人生浩大而深广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正是司马迁真实地记载历史,敢于大胆批判现实的思想基础,是他自强不息、发愤著书的精神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档案学家,无论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当人们在撰写文学史、历史和档案史的时候,都不可能回避他的名字。司马迁靠自己一生的顽强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一步一步地在文学、史学、档案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司马迁写作的《史记》,就是上述三个方面的概括和总结。《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情和名人逸事。《史记》是我国古代史的“史家之绝唱”(鲁迅《汉文字史纲》第一篇),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颗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宋代出现冰嬉”这一观点及其依据、来源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宋代出现冰嬉说”在当代流传甚广;但该论断的史料依据不实,为误传;“宋代出现冰嬉说”最早可能来自于清代的《通俗编》.在国内承办冬奥会、发展冬季运动如火如荼之际,该研究对深入探讨我国古代冰雪运动,使世界各国正确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易经》的环境学观点来研究避暑山庄,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很深远.我国自上古以来就很重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认为这对于人类的生活.习惯、健康、生产活动都是有利的.这在以《周易》为首的经典中,包含了环境科学的内容,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赵文润教授主编,陕西师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10位教授、副教授、讲师参加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新编》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同以前出版的几部中国古代史教材比较,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内容突出“新”字。《新编》在吸收已有几部中国古代史教材优点的基础上,采用了近年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考古新发现,以及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使读者耳目一新。如以前教材讲汉代造纸术,以“霸桥纸”为典型,而《新编》根据《光明日报》1987年9月12日第1版的报道,改正了“霸桥纸”植物纤维纸伪说,首次以教材形式将之公诸于世。唐高宗李治,历来认为其昏懦无能,而《新编》作者依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肯定他勤于朝政,并不昏懦。在讲唐宪宗迎佛骨时,教材介绍了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清理法门寺唐代地宫时的重大发现。正因为《新编》增添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内容,所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9.
应当重视中国古代心理学遗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就是这些灿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理这份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丰富和发展科学心理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中国古代,虽然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科学,但散见在哲学、政治、文学、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其从事“遵命文学”的创作目的在于:“用文字来改良人生,改良社会,改造国民性,改造国民精神。”①要达到这样的改变和改造,鲁迅对中国社会进行了透视,审美的观点集中在“五四”时期的要害——反对封建思想上。他不重在直接展示社会的浓黑和残酷,而把艺术的焦点投射处于水深火热、呼天号地状况的人的“灵魂”上,并在作品中常用象征来表现。 鲁迅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音乐美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围绕音乐的社会功能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即“百家争鸣”,促成了先秦音乐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繁荣。这一时期出身于手工业阶层的墨子提出了他的“非乐”的音乐思想。本文从分析《墨子·非乐篇》入手,从三个方面探讨墨子的“非乐”观,并且肯定了墨子的“非乐”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非乐”,有其一定的正义性,但同时也指出其“非乐”观点的功利性,有一定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受西方学术理论的影响,认为中国的戏曲应当是与诗词歌赋等在同一层次的新文体,遂作《宋元戏曲史》。此书逻辑清晰严谨,从横纵两条线分析论证了中国戏曲的发生、发展及成型,系统地阐释他对古代戏曲思想的研究,总结了戏曲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显著意义。整本书从创作初衷、创作思路都与近代文学进化论的观点相呼应。  相似文献   

13.
功利主义之于法学的影响的已有讨论主要集中在功利主义法学的主要观点、历史贡献与局限性等方面,而对于边沁思想的研究更是集中在他关于伦理道德、立法观、法律权威说等方面,鲜有论及边沁法学研究方法。通过对边沁作品中已经翻译的《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论一般法律》为主要分析对象,对边沁独特研究方法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始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再创作,主要表现为对其他文本的引用,对神话传说中的典故原型的运用,对别的文本进行改写、拼凑、模仿和拆解。黄庭坚不仅是北宋的著名诗文创作者也是一位诗文理论的研究者。在继承盛唐杜甫诗论观点的基础上,他提出中国古代较系统的诗论观点——互文性。这一诗文理论不仅体现在黄庭坚的理论渊源上还在理论内容方面有所表现。分析黄庭坚的诗文理论的互文性,有利于学者对其理论价值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推动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被笼统称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以西门一家而及天下,以家庭交际圈来展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家庭—社会半网络式叙事模式。《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所发展,成为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叙事模式的典范之作。《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以家族兴衰或衰兴反映社会人生。明清家族小说不是特意寻找一种网状结构来超越线性结构,而是这种叙事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人们的交际方式相一致,与小说内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梅圣俞诗集序》,文章一开头就针对当时流行的“诗人少达而多穷”的观点提出反驳,他认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从那以后,“诗穷而后工”便成为一句著名的格言.其实,欧阳修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应该说是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在《报任安书》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曾经激励了多少志士仁人,鼓励他们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在他50多万字的巨著《史记》中,叙写了我国古代3千多年中纷繁复杂的社会风貌,以饱蘸激情之笔塑造了100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强烈抒情的语言歌颂着他所爱,诅咒着他所恨。我们可以说,《史记》是一首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凝聚作者血泪的悲愤诗。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灯谜、酒令、偈语、联旬、和韵等杂体诗的融入不仅对全书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且杂体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也有其独特价值。文章在观照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上,引用西哲日常语言学派之观点,对杂体诗价值进行另一视角的定位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幻灭史,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高鹗续《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封建家庭里,百无一用,也没有心力想用。最终安排宝玉出家,是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大逻辑的。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应用到考古、历史、文学等学科领域,尤其在史学方面更为突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重点研究了中国古代社会状况,以"人民本位"思想为重要出发点,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体现,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