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新浪潮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民族矛盾、种族纠纷、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利益争夺明显加剧,民族主义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面对民族主义咄咄逼人的气势,只有认真研究和审视当今民族主义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才能更好地建构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新浪潮成为国际政治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民族矛盾、种族纠纷、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利益争夺明显加剧,民族主义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面对民族主义咄咄逼人的气势,只有认真研究和审视当今民族主义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才能更好地建构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化领域表明自己态度和立场的观点和行动,是民族精神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具体化。从理论上阐释和分析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全球化语境中,正确估计民族主义的走向及其对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防止狭隘民族主义倾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分析美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根源.众所周知,美国文化源自欧洲大陆的清教文化,殖民地时期的清教思想是美国信念的首要来源;而源自欧洲的自由民主思想亦对美国民族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教育民族主义的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影响现代世界进程重要思潮之一,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历史运动。本文通过考察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以揭示教育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变异及其对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深刻制约。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期德国和美国的历史观都受到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并从世界精神出发,但二者的落脚点却不尽相同。德国为了在与欧洲大陆上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占据优势,需要借助于国家权力,国家在其历史观念中占据了首要地位。德国的历史观经历了从文化的民族主义向政治的民族主义的转变,民族主义不再是多样的,而是角力的,冲突中的胜利者通常代表了一个在道德上更加优越的民族。美国的民族史观则是从自由精神发展的脉络中追溯美利坚的民族起源,并把其民族精神的核心与普世的人类价值联系起来,确证了其民族国家建立的合理性,同时发掘了美利坚人在精神上认同的根源,美国的特殊使命则是其民族个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全面转型,社会思潮一日千里。民族主义思潮——一种近代以来就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社会思潮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色彩。揆诸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史实可知,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曾激励过民族自强和解放,亦曾激发国人盲目排外与自大。在检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主义思潮发展流变及其主要特征后,本文认为:无论是学界还是政府都应当着力培植民众的理性民族主义,即在超越历史、超越党派信仰的基础上,对外追求世界和平,对内追求民族认同,这是理性民族主义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也是人类文明保持健康发展和多样性不可或缺的两大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田丹 《华章》2013,(23)
当今国际社会对民族主义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民族主义的实质及其对国际治理的作用却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近代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上源于民族主义,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得益于民族主义的推动。但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在发展的同时也引出了很多麻烦与不良事件,这使民族主义在国际治理的过程中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章太炎在同盟会成立后的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章太炎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民族主义思想,论述了章氏对民族主义的独特理解及其对排满革命思想的发挥、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反帝因素与对亚洲民族觉醒的影响诸问题,论证了章氏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期民族主义音乐在发展上看似并不繁盛,却依然在西方艺术音乐领域里占据着一席之地.东欧曾经是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发展的主阵地,二十世纪后,其发展逐渐转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艾伦·科普兰正是二十世纪美国本土音乐创作的先驱,也是美国民族风格音乐创作的代表性作曲家.他一生致力于推广和普及艺术音乐,科普兰的管弦乐组曲《阿帕拉...  相似文献   

11.
1979年以来美国研究在中国受到学者的青睐,本文认为,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发展的需要,以下三个问题在中国美国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1)美国在冷战后时代国际体系中地位与美国帝国;(2)美国国内政治制度对美国对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影响;(3)美国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共性与差异。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崛起的过程也是国际秩序构建的过程,它在崛起中始终扮演了霸权控制者与秩序构建者的双重身份,二战后逐步建立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与美国的世界霸权构成了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该系统中,硬实力与软实力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世界霸权以纯粹的硬实力为依托,而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更多的是软实力的影响。本文以硬实力与软实力作为分析要素,将美国构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划分为初步构想-秩序对抗-普世推广三个历史阶段,重点分析秩序构建过程中美国软实力的发展机理。在三个阶段中,美国的软实力相对于竞争者都处于劣势,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美国硬实力而非软实力的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当前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出现诸多不适应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要求并试图摆脱该秩序束缚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冷战对全球化的影响表现在其所造成的两大对立国际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美国的霸权则通过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帮助确立和维持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自由化和多边开放,从而推进了国际经济向全球经济转化,全球化由此而迅速发展。全球化对冷战的影响则表现在促使冷战期间的两极国际体系比较稳定地运行,并且导致冷战以和平的方式宣告终结。同时,全球化还地美国霸权的消长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霸权的多边主义行为及其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美国为了重建世界秩序,大力推动多边主义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发展,而冷战结束后,作为单极霸权的美国对多边主义采取了一种工具利用的态度.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美国的历史经验决定了美国主要是将多边主义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世界秩序目标之一;不同党派对多边主义的理念不同,因此倾向于采取不同的政策手段来介入世界;对不同对外政策目标的关注,影响了美国决策者对是否采取多边主义战略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的热门话题 ,美国把人权作为其政治工具 ,打着人权的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对美国黑人民权的探析可以了解美国人权的实质 ,揭示美国人权的种族性。本文将从种植园奴隶制及战后重建的结局分析美国人权 ,揭示美国人权的种族性  相似文献   

16.
国际中文教育已经开启了一个普及化的新时代,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提升教师质量和数量,亟需构建更为完善的国际中文师资培训体系。美国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教师培训模式较为成熟,已经得到全球英语教师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通过对TESOL项目的培训理念、教学对象、课程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和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国内学界了解美国TESOL项目的特点,为国际中文师资培训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构建一套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统一的国际中文师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图书出版业开始走出国门,大力开拓全球市场,并一举超越英、法等出版强国,实现了快速崛起。美国图书出版业崛起的背后与战时国际图书出版环境的剧变、美国出版商对图书市场的开拓、美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出版条件以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大力扶持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战期间美国图书出版业的快速崛起是战时美国为欧洲占领区民众"解毒"、积极塑造美国国家新形象、为赢得战争提高士气的内在要求,也是美国力图在战后谋求全球文化霸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国国家的独立,以及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民族的语言也脱离开它的母体走向成熟和独立,并开始扮演着世界性语言的角色。本文从美国英语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视角,宏观地介绍了美国英语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及其特征,以期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美国英语的形成史。  相似文献   

19.
俄国在美洲的殖民活动曾比较活跃。后来之所以失败,一方面因为俄国农奴制的落后和俄美公司商业和政治上的失败;另一方面,俄、英、美在美洲的争夺目趋激烈,俄国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被迫调整对外战略,退出美洲而保障它在欧亚的势力。俄国的北美殖民活动及其退出对北美地区及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源于《圣经》的清教文化塑造了美利坚民族的务实创新和霸权性格,对美国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文章跟踪清教徒的足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清教文化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