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吉林省龙井县人,朝鲜族.我的父亲和叔叔在抗战时期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朝鲜支队,曾经在金日成将军的直接指挥下战斗工作过.我虽然是个女孩子,可从小受到父辈的影响,崇尚英雄,渴望接受战斗的洗礼. 1951年3月,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护士学校毕业,那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开始,我在亲友的支持和鼓励下,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分配到志愿军后勤部队二分部卫生队当护士.这一年我17岁.朝鲜停战以后,我又在朝鲜工作学习了4年,并接触到很多朝鲜的大人物,如金日成将军,以及当时只有十来岁的金正日.如今,我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然而在朝鲜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
宋媛媛 《大观周刊》2011,(17):16-17
朝鲜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具有国际影响的一场局部战争,随着朝鲜核问题的发展,受到学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斯大林在朝鲜战争爆发和中国出兵朝鲜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整理者言】1992年1月上旬,父亲因病入住香港圣保罗医院,住院期间我曾陪过数夜,我清楚地记得他在昏睡中用常州乡音断断续续地说:"王朝的兵……王朝……的兵。"这些话令人惊而诧异。不过仔细地回想,生于1911年1月1日的他,一生亲历社会激荡,对过往念念不忘。而在人生旅途上,他并不都只是一个看客,始终与第二故乡——上海有着丝丝扣扣的粘连。以下的若干片断,均取自于父亲的自传、自述和谈话等。我借唐朝诗人胡曾《咏史诗》中一句作题目,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4.
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是我在华东海军卫生部机关任职期间所亲历的一次现代化战争.人民解放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的一江山岛之战,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作战,揭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郭建跃 《军事记者》2004,(11):38-39
按说,记亲历采访现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记久了,总会有无数亲历各种现场的经历值得回忆,特别是总有几个特殊的亲历使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记得那是我刚刚当记不久,就争取到一次随我军装备最精良的机械化部队长途机动演练的亲历。已经深夜12点了,我跟随军区导演部在某机械化师一个团一个团地检查机动前的准备情况,导演部不是怕部队准备不足,正好相反,是怕部队提前准备,失去检验部队紧急拉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建国 《档案天地》2009,(10):62-62,21
最近看了很多军旅作家创作的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而尤其是看了作家邓一光的小说《父亲是个兵》以后,心生诸多感慨。就禁不住想起了我的父亲.因为我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经也是一个兵。不过人家邓父是部队高干,他讲述的是一位高级指挥员一生中最最精彩的故事.而我的父亲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回乡复员军人,和人家没法比。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一直作为美苏全球冷战大背景中的一个局部的热战吸引着学者和人们的眼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美国学者对此历史事件的研究是最早的,其公布了许多关于朝鲜战争的档案,同时许多当年参与朝鲜战争的军人和政客也参与到讨论中  相似文献   

8.
孙营 《新闻与写作》2004,(10):40-41
翻开现在的报纸、杂志,我们经常能被这样一类文章吸引,例如: 枯树的启示 广广 记得有一年冬天,家里没柴烧了,父亲出去找柴,看到一颗“死树”,就把树枝砍了做柴。但到了春天,父  相似文献   

9.
石英 《传媒》2001,(7):38-39,31
我生长于胶乐半岛老解放区,自小亲历了战争的残酷与动荡,也养成了我注重战争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敌我在宣传舆论战线态势的习惯.当我在1947年5月参加试建时期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除了上学读书,也在很大程度上投入了战争中作为一个孩子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一些研究机构解密了一系列曾经被视为绝密的文件,文件显示早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就准备对朝鲜使用核武器,但最后投下的是普通炸弹。  相似文献   

11.
读书     
书评 《远东朝鲜战争》 只要世界上依然存在着战争,人们就会忍不住连连发问,在战争中起作用的因素究竟是什么?毛泽东的核心哲学思想是:人的因素。《远东朝鲜战争》就是从这个角度对朝鲜战争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对于爆发于50年前的中美朝鲜战争的回顾与分析,书很多。但这是第一本长达60万字的战争回忆录,它给读者重现了5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邻国——朝鲜土地上的那场残酷的战争。那时,中国刚刚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出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部队还在大西南和大西北清剿顽敌,解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参加的首次重大国际会议是1954年举行的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五大国等共20多国参加。除苏联外,尽管参与有深有浅,都是前朝鲜战争、后印支战争的交战国。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是当时世界的两个热点。这个会议能够召开,是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会议正式开幕的前一天,1954年4月25日,我在日内瓦旧国联大厦看到苏联《真理报》副总编辑茹可夫,  相似文献   

13.
回音     
<正>孙莺:读了贵刊2017年第2期《会"做人家"的上海人》一文,非常感慨: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个极大激发人们智慧动手的时代。记得儿时家境并不宽裕,是心灵手巧的父亲,自己动手为女儿裁剪衣服,从冬天的棉衣,到夏天的裙子。女儿渐渐长大,但家里的房子依然狭小,锯刨木料,安置弹簧,缝制布面,是父亲一人之力,为女儿定制了一个折叠沙发。父亲的"会做人家",给女儿带来温馨……弹指一挥间,父亲已是  相似文献   

14.
大约四年前的十月,我记得,那年的秋天格外阴冷,似乎冬天来得特别早。但一个常听我节目的朋友却给了我一个热呼呼的问候,一篇文字并不多的文章陪着我一起走过了那个秋天和随之而来的漫长冬季。那是他听着我的声音,想象出了未曾谋面的我的模样,并描绘出来,用一句曾是我说过而我自己快要遗忘、他却记得很深的话作标题——话筒:永远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靳诺 《出版经济》2006,(8):52-54
我是好孩子,父亲惟一的儿子. 别人告诉我,我在父亲的床边坐了一个半小时.我一点儿都不记得.离开那里时,我的头很晕,眼睛模模糊糊.沙伦挽着我的胳膊说:"我有事要告诉你."父亲去世前她一直在父亲身边.沙伦告诉我了父亲最后的遗言:  相似文献   

16.
朝鲜核问题已经演变成一场深刻的危机,如何防止这场危机转为战争,是包括朝鲜在内的东亚国家面临的挑战。美国和朝鲜的邻国正在加紧外交斡旋,但美国和朝鲜的谈判立场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7.
生长在红旗下的我,没有亲历过战争,从事着与战争毫不沾边的工交经济报道工作,可却又偏偏喜爱看一些有关战争、军备之类的书籍。 孩提时代,长大去当解放军,可以说是大多数男孩的梦想。而这个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完全从我身上消失,相反促成了我渴望了解、学习军事知识的业余爱好。 为了这一爱好,我每年要订阅、购置上千元的军  相似文献   

18.
苑琛 《兰台内外》2012,(1):12-14
"我们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一个错误的时间,与一个错误的敌人,卷入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将军当年这句名言,说的不仅仅是美国人眼里的朝鲜战争。对卷入战争的朝鲜南北双方、对中国、对联合国其他15个成员国,又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父亲教我写文章王彪(散文)我参军后,父亲给我的信中,都要用好几张纸教导我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连队的黑板报和军队的报纸写稿。那时我和父亲的通信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从父亲的信中,我读懂了人生的哲理,读出了父亲对我纯朴的爱,我把自己的体会和军营中的新鲜事,及时写信报告给父亲,父亲马上给我回信进行指点。记得有一年,我写了散文《松树与老兵》,记述了营区中有片被一批又一批老兵栽下,饱含他们深情的松林。稿子寄给父亲不几天,就收到了父亲用5张稿纸写来的修改意见。捧着父亲的来信,我的眼中噙满了泪花,根据父亲的…  相似文献   

20.
翰墨伴月华     
记得在幼儿园时期.父亲就开始教我写毛笔字了。当然.那时并不懂得什么叫书法艺术.只是把父亲写好的一张毛笔字放在下面,蒙上白纸,依样描写。这就是我学习书法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