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与大众传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雯 《现代传播》2003,(2):47-4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解放意识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新闻传播领域。女性主义者在逐渐改变与男性的二元对立,寻求社会解放的同时,也在改变自身在大众传播中的边缘状态,重新建构女性自身权威,在媒介中寻求与男性世界的平衡支点。本文通过考察研究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报道在媒介发展中的地位,更加明确女性并非客体或传播的靶子,女性应当与男性共同撑起大众传播的天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徐坤的小说《女娲》、《厨房》、《游行》为模本,着重分析了三个不同时代背景、不同遭遇的女性形象,以期从一个视角反观中国女性主义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柳志鹏  熊程 《新闻世界》2013,(5):305-306
女性主义是新闻学中重要的理论研究对象,从其中衍生的社会性别理论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媒体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广泛讨论。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新闻联播》"你幸福吗"这一案例,运用其中的社会性别理论对媒体在新闻栏目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女性主义的新闻学认识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负重难进的女性——电影《红颜》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春园 《青年记者》2007,(18):60-61
2005年威尼斯电影节,女性题材电影《红颜》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会奖,这是中国女性导演在国际上首次获此殊荣。但是,时至今日,这部电影已经被观众渐渐淡忘。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它进行解读分析,导出女性电影整体存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5.
董莉 《今传媒》2020,29(3):108-109
本文以电影《找到你》为例,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对电影的选题、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当下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迷茫,剖析该作品在女性题材上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性他者角色,建构了一个个独立、勇敢而又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群体,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关锦鹏电影叙事中的女性主义策略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并分析关锦鹏电影中女性主义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兰州三家主要的都市报纸——《兰州晨报》、《西部商报》、《科技鑫报》2005年全年的广告进行分析。相对以往的女性形象研究,以上三家报纸广告存在女性歧视的程度都比较低,本文对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指出这似乎暗示女性主义传媒批评本身需要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主义既有与世界女性话语相通的一面,又有由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而来的特殊规律,而对这种特殊规律的概括、归纳、总结,只能诉诸于中国本土的社会文本或文学文化文本.孙桂荣博士的专著《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就是这样—部书.如它的第五章"消费主义的话语挪用:‘后女性主义",便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中的"后女性(权)主义"有着极大的不同.在西方女性主义历史语境中,"后女性(权)主义"有两种意涵,一是指西方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以来的女性主义思潮,像卡浮、怀特的《后女权主义》就是以此来指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种界定则是西方第二次女权主义高潮之"后"的20世纪80、90以来的女性主义思潮,《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 等著述采用的是这种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白日焰火》讲述了一个由一起碎尸案引发的三人爱情救赎的故事。影片中桂纶镁饰演的吴志贞成为三位不同身份男性的爱恋对象,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白日焰火》中在男性权力结构下的女性形象,以及三位不同的男性形象对女性的压制,进而揭示女性在男性霸权社会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0.
索菲亚·科波拉凭借电影《牡丹花下》(The Beguiled)在2018年的戛纳电影节摘得了最佳导演奖,但这部隐含着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却备受争议。导演在电影中着重表达女性与男性博弈过程中的软弱和迷茫,这也为女性主义者的思考与追寻提供了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逐渐形成。媒介和女性主义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大众传媒与女性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媒介通过其传播内容间接地表达对女性的观点,而女性在媒介中的形象、媒介女性、女性受众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方因素的影响,隐蔽地呈现出边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郑雅心 《今传媒》2020,28(5):114-115
电影《相爱相亲》是中国台湾女导演张艾嘉的作品,它以平和细腻的电影语言和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叙事。电影围绕给外公迁坟这一事件,展现出老、中、青三代女人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困境和成长。本文重点分析电影中男权主义对女性无声的压迫,在此困境中几位女性的行为表现和心路历程。经过一系列的情感碰撞与交流,她们在艰难抉择中让彼此都与世界达成共识,重获新生,进一步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女性形象在电视新闻栏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你莫属》栏目作为天津卫视一档大型职场互动类节目自开播以来就广受关注,其中,不少女性求职者以及女性Boss形象深入人心,并不断创造着话题女性主义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苏航 《东南传播》2021,(10):76-79
历经八十多年的发展,从1937年的"公主电影"开山之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到2020年9月在美国上映的真人电影《花木兰》,迪士尼一共创造了十四个特色鲜明的公主形象.本文把迪士尼公主电影作为反映美国女性地位变迁的晴雨表,通过总结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发展历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其叙事特点与类型边界的转变.解读迪斯尼公主电影中从单一到多元的女性形象转变,探索女性主义思潮下男性话语的解构,了解女性从沉默到掌握话语权"发声"的和谐转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日趋成熟,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传统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地接受挑战,当代女性追求男女平等、渴望拥有话语权,寻求获得价值的认同。本文主要对女性现实主义电影《找到你》剧中三位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来具体阐述新时代下女性的价值追求、面临困境以及如何突破当前的处境。  相似文献   

16.
《欲望都市》是一部描述逃避现实者的完美幻想和女性主义者欲望的热门剧集。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种种争议进行评析,旨在表明《欲望都市》不仅论述了女性主义,还通过置同性友谊于浪漫关系之上的手法来体现该剧对传统异性恋规范的挑战;并且帮助我们在对女性存在的追问与诠释中,从生命本体的角度来更好地理解女性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批评理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主要是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从性别权利机构切入,重点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女性电视节目,着重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些节目进行思考和评价,并希望对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玲玲 《视听》2016,(1):123-124
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女性的权利和地位有所提高,商业广告中也开始出现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但大多广告女性角色仍然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和性对象出现。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作为普通的口香糖广告,亦含女性歧视内容。广告作为受众接触量最大的媒介文本,应主动摒弃女性歧视设计,倡导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9.
高梦尧 《大观周刊》2011,(18):184-184
本文笔者探析墨尤金·奥尼尔两篇剧作《悲悼》和《奇异的插曲》中女主公独具特色的个性形象和悲剧命运。以此来探讨奥尼尔的女性主义意识。勾勒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整体画面。  相似文献   

20.
"小妞电影"的盛行,使得女性角色在媒介中的比重发生改变,电视剧《欢乐颂》的播出,更是引起观众热议,将社会问题清晰展现在人们面前,构建了新的女性价值观。本文主要从《欢乐颂》的人物构建和女性主义表达入手,分析当下影视剧中的女性主义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