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麟 《今传媒》2010,(7):105-107
胡适的言论自由思想自成体系,对学术与实践都富有启示意义;不过由于意识形态的遮蔽以及系统研究的缺失,至今仍被误读乃至忽视。基于以下三重原因——消除认知盲点、发掘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2.
刘建民 《兰台世界》2015,(9):131-132
在李大钊的成长过程中,北洋法政学堂的老师与同学对他思想的嬗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李大钊与他们的交往中,我们不仅仅感受到了师生、同学间的情谊,更应关注隐藏其中的大时代变迁下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命运变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说起北洋舰队,在大家的记忆里面,最为熟悉的就是中目甲午海战,丁汝昌、邓世昌这些历史人物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可是不为世人所知的是,早在甲午海战之前,北洋舰队曾经两次访问日本,而这两次访问不仅引发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而且对日本给予很深的刺激,而这种刺激某种程度上对于甲午海战的结局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很容易随着时代的远去而销声匿迹.可是我们说,忘却的尘埃无法遮蔽历史,在人们的记忆里历史从未远行,当历史的烟云散尽时留下一些杰出的、卓越的人来点燃那把记忆的火焰,时时把后来者的路照亮.在中国新闻史上有一批著名记者将永远留在后人的记忆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纪念他们.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他们留下来,被人们记住并且不朽呢?是机遇,是才华,是道德,还是学识,或者其他的什么?也许有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谁都磨灭不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他们都是德才兼备的人.这也正是河北大学乔云霞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以下简称<名记者传略>)一书想要告诉读者的.  相似文献   

5.
吴麟 《报刊之友》2010,(7):105-107
胡适的言论自由思想自成体系,对学术与实践都富有启示意义;不过由于意识形态的遮蔽以及系统研究的缺失,至今仍被误读乃至忽视。基于以下三重原因——消除认知盲点、发掘历史资源以及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个人旨趣,笔者于2006年9月中旬确定“胡适言论自由思想”为博士论文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6.
德裔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认为“黑暗时代”是这样的时代:“混乱和饥饿,屠杀和刽子手,对于不义的愤怒和处于‘只有不义却没有对它的抵抗’时的绝望;在那里,合理的憎恨只会使人脾气变坏,而有理由的愤怒也只是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刺耳。”然而,这样的时代“绝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可见的,更不用说能被轻易察觉了。这是因为,直到灾难降临到每件事和每个人头上的那一刻之前,它都被遮蔽着——不是被现实遮蔽,而是被几乎所有的官方代表们的高调言辞和空话所遮蔽,这些人不断地、换着花样地将令人担忧的事实巧辩过去,并以之证明他们的考虑。”通过对莱辛、…  相似文献   

7.
一不小心,老鹰乐队的成员都成了60多岁的老头,还有比他们更老的七句老人——鲍勃·迪伦即将来到中国。如今,我们欢喜而被迫成为摇滚历史巡演的聆听者。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只能代表那个时代,这是无法违背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8.
电视出现之后,在电视历史纪录片的创作中,与电影有着同样的艺术探索。尤其是处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处在广大受众对于视觉艺术有着更多要求的时代,各种艺术种类比以往更丰富也更迅速地相互接近,电视历史  相似文献   

9.
任昕 《中国图书评论》2014,(12):109-114
一 误读是与人类一切理解和阐释行为与生俱来的,误读的历史贯穿着文学阅读和批评的历史,但人类对误读的认识和接受却并非误读本身那样普遍。 直到20世纪,在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中,误读还大多以负面身份出现,因其本身负有“错误”的特质,误读似乎天然地带有原罪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五四”的认识,大多都是从政治史出发,或者是从思想史出发的,很少从社会层面去认识那个时代,了解那个时代不同人群的生存境况,和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追求,从而展开一幅幅更逼近历史原貌的画面。一个时代的幽暗和光亮,只有进入到社会的不同层面,才有可能看得更清楚。政治史总是一种宏大的叙事,思想史重视的是代表人物的思想、观念,它们都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如同一个筛子,常常把许多活的细节过滤了,变成一些已整理得井井有条的知识。而真实的社会生活常常是参差不齐的,如同一棵没有被修剪过的树,  相似文献   

11.
传记文学可以追踪生活的热点人物,但是生活中仍然存在"冷"的对象需要传记文学家投以热情的观照,尤其是那些沉潜着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的对象,更需要传记文学作家去开掘其内在的"热能",为我们喧嚣时代繁华遮蔽下的贫困给予文化热能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崛起被称为近年来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而中国也因此重新进入世界的视野中心。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号称全球村的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依然没有改变。这种误读甚至成为双方产生冲突的催化剂。而这一切,  相似文献   

13.
宋鲁郑 《青年记者》2009,(19):23-24
中国的崛起被称为近年来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而中国也因此重新进入世界的视野中心。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号称全球村的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依然没有改变。这种误读甚至成为双方产生冲突的催化剂。而这一切,  相似文献   

14.
景岩 《声屏世界》2014,(6):45-46
我们未曾想过。一个德裔美国人,会长期关注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并且用镜头告诉我们关于钓鱼岛的历史真相。或许对于我们来说,这根本谈不上是一个问题。因为“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早已内化为公众的常识.凝聚在民族的血液之中。但对于众多外国民众来说。让他们认同这一点似乎并不那么容易。而美国导演克里斯蒂·里比耗时一年、独立制作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则让全世界注目,将人们带入了那被遮蔽的往事,通过历史史料详细阐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5.
北洋舰队的产生与构建有着独特的国内外背景,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道路则埋下了北洋舰队覆亡命运的伏笔。探究其历史根源,北洋舰队的覆亡无外乎装备、软实力、心理素质等主要因素,这将在本文中得以逐一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通讯员产生了新的定义和任务,他们的存在不仅是作为新闻出版事业的补充,而且更是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总结企业新闻写作的结构模式、报道方法,以及归纳发掘企业新闻的途径,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这是已经卸去历史包袱的一代——对他们来说,足球是他们现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历史。他们更开放,更平和,也更正常。  相似文献   

18.
朱灿飞 《青年记者》2008,(10):97-9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画报”蔚然成风。1926年面世的《北洋画报》,应北方画报完全缺乏之运而生。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对《北洋画报》作综合分析,既是重读历史,感受时代特色,同时,今人也可以从中获取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误读,是对文本所反映的对象的曲解或误解,是传播的伴生现象。只要有传播活动,必然会有受者对传者的传播意图的误读现象存在。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现象在国际传播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新闻媒体由于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中西新闻运作模式不同以及国际话语权不对等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无意或有意地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读,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和新闻操作等具体业务方面阐述了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误读现象,以加强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误读,是对文本所反映的对象的曲解或误解,是传播的伴生现象。只要有传播活动,必然会有受者对传者的传播意图的误读现象存在。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现象在国际传播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新闻媒体由于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中西新闻运作模式不同以及国际话语权不对等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无意或有意地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读,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和新闻操作等具体业务方面阐述了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误读现象,以加强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