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海南的文学创作,应以建省办经济大特区为分界线。尽管建省以前也出现过游兵散勇式的创作队伍,但由于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等因素的缘故;形成了作家创作意识的“闭塞性”,也正因为这种“孤岛意识”的潜在作用,始终没有出现一部具有海南特色,轰动文坛,震撼审美主体灵魂的力作,因此“文化沙漠”的思维定势便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然而,作为社会意识呈现的文学艺术,它的繁荣与发展,都离不开创作主体感知喧哗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这种审美反弹的心理效应,恰恰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海南建省办经济大特区以后,其生活的辐射面奇妙多采,沉寂的大地接受着时代步伐的强烈敲击而日渐骚动与喧哗,人们的思维意识和审美趣味,正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趋向多元化。各种各样的人才纷纷涌进海南,尤其是许多内地作家带着新奇的心理感受和母体文化的烙印,汇集于海南这块热土,使海南本来的社会文化环境幽单一性的“独体”变成“多样性”的“复合体”,这些特有的文化因素,有力地推动着海南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发展,而散文的成绩尤为突出。本文将从海南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中具有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入手,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2.
“红帆”诗社的前期成员,多为海南籍,这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世界观感和文化认知。对于一个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身份的人来说,在不同的意识层面上,这种文化认同是双向的,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也许并不自觉的文化自卫,它来自于地理方位给予人的一种深刻的感觉。这给他们以写作诗歌的动力,也增加了诗歌写作的内部张力和丰富意味。“红帆”诗歌是具有本土责任感的“红帆”人的文化激情的结晶,换句话说,“红帆”作为校园文学社团有过的辉煌,是一种文化性格绽放出的精神光彩。“红帆”二十年,的确为海南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她培养了海南的诗歌队伍,造成了海南诗歌的持续繁荣,作为海南文学的一支生力军,它以不间断的文学活动,给海南这个日新月异的年轻的省份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在海南建省之前,海南文化还是一个缓慢地嬗变的文化系统的话,那么,自海南建省并成为世界的一个热点以来,海南文化已开始处于比较剧热的震荡之中,由低速运行转为高速旋转;由单向的延展轨道转到了多向路口.因此,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是加速海南文化系统运转的社会机制.当文化体系运转加速的时候,文化间的相互碰撞相互冲突往往也就成为伴生现象.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海南国防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下,"海南建省"提议再度被推向历史前台。以报刊杂志为代表的诸多主流社会媒体对这一提议展开广泛讨论。人们围绕国防安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论证"海南建省"必要性、可行性。虽然南京国民政府对建省提议有所因应,但却未将其提高到国防战略高度,致使"海南建省"无果而终。然而,围绕建省所展开的讨论,无疑是对海南国防、政治、经济地位的有益探索,并有力助推"海南建省"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海南这三年,经历了几次从热到冷,从冷到热的变化.这里面既有突发因素的影响,也有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因素在起作用1987年9月.当中央决定海南筹备建省、办大特区的消息公布以后,敏感的新闻界首先掀起了一股宣传“海南热”.官员、学者纷纷在报刊、电视上露面,谈海南的特殊政策,谈海南的开发前景.与此同时,各种人员涌入海南,求职、考察、办公司、投资办企业,在当时形成一  相似文献   

6.
海南当代小说史的发展以1988年海南建省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海南建省后,经济、政治、文化、人事等各方面的巨变,引起了海南文学机制和作家群体等各方面的变化,从而促使了海南的小说创作在艺术形象和创作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海南建省二十年,海南职业教育随着海南经济的起伏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文章回顾了海南建省二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得与失,提出加快海南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海南建省二十年,职业教育随着海南经济的起伏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文章回顾了海南建省二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得与失,提出加快海南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康巴文化是当地羌文化与汉藏文化不断融合,且适应当地特有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历史上由于当地人口的高流动性、小规模部落分治的社会制度以及各种外部影响,整个康巴社会内部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局面,也没有族群意义上的康巴认同。文成公主的传说和格萨尔王的传说分别体现了汉文化与康巴文化及其身份认同、康巴本土文化与其身份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歌大国,承载和集聚着中国文化的审美传统和艺术积淀,其承传、变异和通变,不仅不断为诗歌创造及其诗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资源,亦成为中国文化变迁和创新的历史镜像,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状况及其特点。而新诗的发生,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转捩点,而且是被社会裂变和时代风潮催生的一个“早产儿”,有其自己的先锋性和冒险性,也自然会经历漫长的历史考验和历史洗礼。  相似文献   

11.
经过20年的发展,海南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文学海军"。这支队伍中的许多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海南不再是一个文学小省,但它的生态还不够平衡,本土性的长篇创作仍待加强。如何给天生丽质的海南岛注入意味深长的文化内涵,依旧是海南创作人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内文化产业先进地区载体建设经验,通过设立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完善海南国际创意港等园区建设、组建海南省文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完善海南文化产业载体建设。与此同时,海南要做好人才发展基础性工作,强化人才引进的(文化)产业导向、培育人才成长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也是世界政治、军事大国,但文化产业、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与经济地位还有相当距离。海南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专家学者多认为,海南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生态环境,但旅游内涵、文化内涵、文化产业等方面都大有加强必要。中央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海南文明大行动等的开展与实施,都为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内涵的丰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尽管“纯诗”作为一种诗歌理想一直是诗人所难以企及的,而且,由于文化传统、中外文化的差异,“纯诗”理论在进入中国之后就势必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现代诗人对“纯诗化写作”的追求还是为中国新诗艺术的不断精进与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梳理“纯诗化写作”在中国的介入、生成、本土化以及其显隐的发展过程,不但可以揭示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肯定会为反思新诗的历史以及新诗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格律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但五四以来对格律的片面指责影响了格律诗的传承,在试图取而代之的自由诗又没能很好发展起来的情况下,使我国的诗歌创作显得冷清。针对此种情况,客观分析了格律诗格律的文化蕴涵和它给予创作的自由,以期人们全面地认识格律诗,并积极从格律诗中吸取必要的营养,促进自由诗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丘浚在思想上扬朱抑陆,他坚持理与欲的对立,但又不完全否认利与欲,体现了理与欲的冲突。他对于“几”作了发挥,把“几”和“端”结合起来,强调把握“几”的重要性。丘浚哲学不是乡愿哲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7.
新诗转型已然成为当代诗学界的显在话语,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对当代新诗进行了俯瞰式的症候分析,从而证明当代文化研究进入诗歌的可能性与其阐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观一千多年以来有关冼夫人的事象,在粤西茂名和海南等地早已逐渐形成了以亲缘、神缘、地缘、物缘、业缘为网络的冼夫人文化。长期以来,许多人对它缺乏自觉的认识,并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和用场。但一经从茂名明确提出和广泛宣传,它的发展和传播迅猛异常,高潮迭起,对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名市将起着重大作用。这种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进步文化,值得人们深深挖掘和弘扬。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南建省15年实践的回顾与反思,透视内外部因素对海南开发导向的形成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解析非理性举措的基本特征和思想根源,提出冷静强省、有限跨越、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取前人诗句的字法、句法或结构来创作出自己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孳生”现象不仅有着诗歌内部的原因,而且同诗歌创作的时代风尚关系密切。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诗人的眼光里被语言的传统所遮蔽,而对身外的真实世界视而不见。但是,遮蔽并不必然导致表现力的丧失,它也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诗歌技巧的成熟。从语言形式和语言文化批评等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孳生”现象予以关注与研究,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