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理论的发展有其悠久的历史,“泰赫原理”揭示出课程编制4个阶段,即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成经验、评价结果是现代课程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引进职教课程模式所体现的核心课程理念、模块化、综合化和评价标准依据的共性,说明了我国职教课程理论源自于现代课程论。本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教界为了突破原有课程模式的局限,形成的多种新的模式。还探索了我国现行职教课程模式的弊端极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课程模式选择的重要性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选择一种课程模式,意味着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选择了相应的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实施指导思想、课程管理思想和方式,是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高课程改革实效的举措。形成并完善符合国情的职教课程模式及其理论体系,用现代职教课程理论武装课程开发人员和一线干部、教师,是职业教育自我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每种课程模式均体现某种教育思想,体现出特定的课程理论架构,有其特定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功能。文章对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借鉴国内外课程模式特点,提出了构建与完善我国职教课程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弹性选课需要依托适于选课的模块化课程模式,不同的课程模式源自于不同的课程形态,并反映其课程观念。不同的课程,对弹性选课有不同的影响。发达国家和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选修课的诞生与演变,均说明了课程形态及其观念对选修课设置的影响和制约。源自于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中心的核心课程的多种职教课程模式,引发了我国职教界对课程观念、课程结构、课程开发的深层次思考。弹性选课需要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多元整合型课程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两个阶段均采用了模块式设计,适于弹性选课,并已在实践中进行了多年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科职教课程方案开发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在开发逻辑上,本科职教课程方案应遵循职业本位课程逻辑,而非学科知识本位课程逻辑;在文本结构上,本科职教课程方案既要有大学课程方案共有的文本要素,更要有体现职教自身特质的文本要素。关键点是文本必须遵循职业本位课程模式而形成;在行动策略上,本科职业院校开发课程方案可自主选择沿用、改造、重构三种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6.
职教课程改革涉及课程范型、课程模式和课程方案三个层次。对职业教育影响较大的课程范型主要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多元整合课程等;我国现代职教课程模式是在国外先进课程模式影响下自主改革、创新的结果;课程方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对课程模式的选择和应用。此外,课程开发者还必须重视课程模式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课程观 现代是从十七八世纪的科学与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中后叶,这一阶段笛卡儿“正确理性”的方法论与牛顿的机械论科学观统治着人们的思想,稳定性被假定,自然从各种角度而言是“自足且简单的”。从数学到物理学乃至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所有学科都通过简化的等级制予以组织。课程在这一范式中体现为封闭的、线性的状态。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成为现代课程模式的典型代表:预定的目标、经验的选择和指导、评价。  相似文献   

8.
职教课程模式评价主要思路及运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冬鸣 《职教论坛》2003,(14):10-13
职教课程模式评价的基本标准包括课程职责、课程结构及其开发、课程效能三个方面。在评价职教课程模式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各个课程模式是否具备时代性和继承性、普适性和灵活挂。多元性和衍生性、计量性和控制性等重要特征。课程模式的评价,特别是其质量,需要从该课程模式运作所存在的大量实践性信息资料中去寻找答案并得到观点支持或修正。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视野下的我国高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杰  吕萍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3):116-119
以后现代哲学为基础的后现代课程观,主要有后结构主义课程观、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生态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三种观点.这三种观点在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实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模式、评价模式等均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项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都要落实在课程上,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可以说,课程改革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课程理论是人们关于课程问题的基本观点、思想。历史上,课程论类型多样,各种认识纷繁复杂,且局限性非常明显。各类课程论都与社会、人和知识三个方面有密切联系。而且,有什么样的课程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本文基于对各类课程论所进行地科学的梳理和反思,提出了课程论的纵横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