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娟 《教育导刊》2007,(9):54-54
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知道钱的好处,放手让孩子花钱,这样孩子会很快学会消费,长大了就会想方设法去赚大钱;另一部分家长却认为孩子不懂花钱才好,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接触金钱,就去消费,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等坏毛病,这对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不利。尽管大家的看法和做法不同,但是,家长已经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进行金钱与消费方面的启蒙,只是他们的观念不同、教育的方法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不同了。其实,要让孩子学会生存,对其进行合理消费的教育是必要的,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怎样保证教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王志 《宁夏教育》2007,(9):77-77
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对待不同性格的孩子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开朗、活泼、爱说爱动的孩子:这类孩子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现欲和交往能力也较强,但自控能力差,  相似文献   

3.
了解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无果的教育。只有与孩子沟通心灵,教育才能获得成功。观察,是了解孩子意识行为的重要渠道。谈心,是把握孩子思想脉搏的最佳方法。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得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批评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批评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斥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可见教育方法的选择是何等重要,过度的严厉会造成学生的恐惧,过分的温和则会有失威严。在当今教育形势下,一名有爱心、有教育经验的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夏红恒 《师道》2006,(1):16-17
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在我看来,孩子的学习风格可以分成四个类型:认知型、模仿型、逆思型和开放型,每一个类型的孩子所需要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这些个性是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决定的,家长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这些个性,并顺着个性引导孩子,让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以朋友方式对待认知型孩子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他在平时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争辩,喜欢追问事情的来源,学习比较主动,但比较固执,常常不理会别人的感受。这类孩子比较适合美式教育,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  相似文献   

6.
黄震 《学子》2014,(3):18-18
正就一些教育学的理论来看,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孩子在无形中接受最开始的教育氛围。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幼儿园的教育构成了幼儿教育一套完整的环境,这三者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父母见证了孩子的成长的全过程,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特长掌握要更加权威,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帮孩子参加一些  相似文献   

7.
论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契约--诚信”教育与“平等--民主”教育、“尊重个人--社会合作”教育一起,共同构成新时代新道德教育的基础。实施“诚信”教育应遵循下列原则与方法: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 孩子行为过程和手段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8.
汪海英 《甘肃教育》2014,(13):28-28
正幼儿园和家庭是人一生中两个重要的生活场所。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力地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要做好此项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同步、要一致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他们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亏、受委屈,就叮咛孩子说:"如果有小朋友打你、骂你,你也应该打他、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出生时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因为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水平程度的不同,会让孩子养成许许多多的个人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是对这些习惯的分辨、剖析和升华的重要时期.根据年龄的不同.每个孩子所反映出的行为特点不同.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教育方法就必须有所侧重。本文试从各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对策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残疾儿童数以万计,如何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合适的教育,照样健康成人成才,意义重大。因此,融合教育迫在眉睫。要实现融合教育就必须要有一批有一定数量规模和质量要求的既懂普通教育又懂特殊教育的专业教师,具体实施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日常教育与康复工作,保证学生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学生的潜能;指导不同学生的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号召各专业团体和群众组织充分理解、认同与合力支持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1.
等待的智慧     
一位韩国心理医生提出了“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不能操之过急,要有等待的智慧。每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每粒种子的特质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花期”也可能相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付出深厚而睿智的爱,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不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是最具人文关怀的精神活动,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教育应当留给孩子,尤其是“后进生”,一方晴空、一片希望。在“下一个路口”,人们或许会看到令人激动的场景:你所…  相似文献   

12.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一)中美家庭教育的结果比较由于教育目的、观点、内容、方式、方法的不同,其结果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美国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1)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个性,积极鼓励、引导孩子大胆设想。因此,美国孩子具有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经常说成功的教育是家校教育,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总和。家长和老师因为孩子联系在一起,但双方所处的环境和角色不同,很多时候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观点。如果这时不注意沟通,就可能产生不利因素,从而使教育效果难以体现。一方面,沟通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沟通也越来越困难。作为班主任,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更应该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与家长一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一、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是沟通的前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  相似文献   

14.
陈芳莉 《小学生》2010,(8):34-3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例如:少数家长与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错位。有些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自己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  相似文献   

15.
郭艳军 《考试周刊》2014,(51):26-27
<正>如果有人说"中国的孩子生存能力比不过西方的孩子",你可能并不惊讶,因为中国父母培养了太多"小皇帝"、"小公主"。但若有人问你:"中国的学生与西方的学生相比谁更快乐?"则你会怎么回答?我们想让所有孩子快乐,可是他们快乐吗?近来我看了一篇文章《从外教眼中看中国教育》,很感慨。外教Veronica指出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几点不同:教育目的不同,家庭作业不同,学习时间不同,课堂气氛不同,考试  相似文献   

16.
课外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鹿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它有一种鹿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阅读对孩子的智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孩子就好像是“一块玉”,教育孩子的过程如同是在“雕玉”!有心教育.无裹培养,愿我们的孩子在有心教育的引导下,做一个知理有德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每每谈起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说的最多想的最多的就是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可以不夸张地说,这种惯性思维是导致孩子成长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根源。在这种教育与被教育关系中,父母是当然的主角,是主动的,是行动的发起者;孩子是配角,是被动的,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往往容易养成承担一切、主宰一切的习惯,慢慢地也就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于是当父母希望孩子担当的时候,孩子却不愿也不知如何担当了。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50):187-188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无私、无限的爱,其影响和作用不可估量。爱是教育的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家长在亲子教育中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去爱孩子显得尤为重要。父母要了解亲子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主要特点,掌握亲子教育的方法与步骤,需要遵循若干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唱响德育教育的“同一首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教育,有意无意的陷入教育误区。譬如好哭好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耍赖,家长就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就吓唬孩子:“再哭,再哭喊医生来打针”。孩子知道打针的滋味,不敢再哭闹了。但是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埋下了“怕医生怕打针”的病根。春天来了,学校为了预防传染病,决定对幼儿注射脑膜炎、腮腺炎疫苗。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打针,幼儿园老师鼓励儿童:“打针不疼,比比看谁最勇敢”。孩子有心病,就不相信老师的话,结果医生还没有开始打针,教室就哭成了一片。  相似文献   

20.
钟会 《考试周刊》2010,(33):237-237
说到家庭教育,家长教育孩子,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个幼儿教育者,处在人生启蒙阶段上的教育者,我结合几年来的幼儿工作经验和不同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