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化兰 《乒乓世界》2008,(10):149-149
我对乒乓球的喜爱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当时我还在重庆煤矿学校上学,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打球,不久后便加入了校乒乓球队.以后就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比赛。1960年.我和同班一位姓颜的同学搭档参加重庆市中专学生运动会.获得了女子双打第三名。记得当时的奖品是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虽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但我一直完好地保存着。  相似文献   

2.
苏娅辉 《乒乓世界》2014,(1):152-152
最初对于乒乓球的概念,来自我那爱打球的亲爱的老妈。小时候,经常跟着老妈参加一些业余比赛,我这个小“粉丝”还会帮着捡捡球,或者拿个球自己就到一边拍着玩去了。很遗憾,我没有遗传到老妈的乒乓球基因。而父母的“散养”教育方式,也从未要求我学习打球。虽然我不会打球,但是在还没上学时,竟然还得到过一个乒乓球比赛的奖,这事现在说起都觉得骄傲。那是妈妈所在的卫生系统举办的家庭运动会,可以自由选择参赛项目。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比赛在很大程度上是速度之比。比赛中只要速度上占优势,从而能给自己创造出进攻机会,就能跑到位,击球时感觉顺手,也能用打球速度上的优势扭转被动局面。这种乒乓球技术上所需要的速度素质,要求我们在儿童训练阶段认真培养和训练。我在训练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开始时就走过弯路。当时为了要回合,凑数量,就不管击球速度快慢,也不看运动员脚步移动没有,击球重心有没有交换,更不看运动员击球位置,只要你能打上就行。所以那时训练打球速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队打球时,我和高军的关系特好。这次是专程从汉城赶到大连参加高军婚礼的。”10月10日,在乒乓球国手高军的结婚仪式上,四年前远嫁韩国的前乒乓球世界冠军焦志敏这样说。只见她身穿花色套裙,容貌俏丽,风度依旧。早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就有焦志敏与韩国乒乓球运动员安宰亨制相恋的传闻。转年,退役挂拍的焦志敏突然宣布远嫁韩国,与安宰亨喜  相似文献   

5.
儿时我非常爱打乒乓球,那时正是“文革”时期,姐姐所在的学校天天演样板戏,虽然我常去玩,但最吸引我的还是打乒乓球。我们这儿有乒乓球业余体校,看着那些跟我差不多的孩子打球,我的心里真是痒痒。后来我家下放农村,便连乒乓球也看不见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望着她那忽闪的大眼睛,一个念头油然而生:让她打乒乓球。巧合的是:女儿的生日与邓亚萍同一天!为了培养女儿的球趣,女儿还不会走路时,我就常抱她到乒乓室看人打球,每次看球女儿都不肯回家,我非常高兴。女儿四周岁那天,我送她去学打球。教练员是一…  相似文献   

6.
阎密 《乒乓世界》2014,(10):134-134
《乒乓世界》:听说您上中学期间就开始打球了,当初为什么会在众多运动中选择乒乓球?胡光正:我1952年出生,由于上学比较早,1964年就读初中了。当时正赶上乒乓球运动风靡全中国,我也被卷入乒乓热潮当中。庄则栋是我的偶像,我非常喜欢看他打球。因为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太好,我就自己动手用三合板做乒乓球拍,跟同学在水泥台子上打球。记得学校有一个体育老师家的小孩跟我同班,他的球技比我们好一些,我就经常跟他一起玩,希望跟“高手”打球,自己能有进步。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拿起球拍的时间已在模糊的记忆里,可U肯定是父亲打球给了我拿起球拍的勇气。要说我的乒6球旅程真正起航还是从一个梦开始的——那是30年亩的一个春天,10岁的我走进了张家口市少年乒乓球村校,很快就成了“一支独秀”,就在得意之中我进人了梦乡:乒乓球在头上转来转去,数不清有多少,不久只剩一个球,突然球从中间分开变成了两艘小白船,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小白船飘向远方……。1997年5月在飞往英国伯明翰的飞机上,我望着窗外的白云想起了V白船”那一幕。是呀,28年过去了,我终于代表祖国去参加第4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转播工作…  相似文献   

8.
常听一些乒乓球教练员说:“球打了十几年,大、小比赛也参加了百、八十次,现在当教练还用学什么竞赛规则呢?”其实不然。随着乒乓球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乒乓球竞赛规则也在不断变化。谁当教练不谙熟竞赛规则,谁指导训练和比赛就会事倍功半。今年,辽宁省有一次乒乓球比赛,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参加男子团体决赛的×  相似文献   

9.
志在拼搏     
在我八、九岁时,我家住在菏泽市地委对门,那是个大机关,在一间很大的房子里摆放了七、八副乒乓球台,常有人在里边打球。我和小朋友爬上临街的窗台往里看,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打乒乓球。那时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饱,没钱买拍子,就请邻居帮助做了一个拍子。上面没有海绵,我就花了几分钱买了一块会计点钱用的海绵,用小刀割薄,贴在拍子上,我01IL个小孩子有空就在门板上、桌子上打乒乓球。“文革”结束,我还不到四十岁,身体却很弱。于是,又拾起了多年不用的乒乓球拗,参加了青岛翰老年体协乒乓球委员会,有时间就去揭炼,核组织越…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队打球时,我和高军的关系特好。这次是专 程从汉城赶到大连参加高军婚礼的。”去年10月10日,在乒乓球国手高军的结婚仪式上,四年前远嫁韩国的前乒乓球世界冠军焦志敏这样说。只见她身穿花色套裙,容貌俏丽,风度依旧。 早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就有焦志敏与韩国乒乓球运动员安宰亨相恋的传闻。转年,退役挂拍的焦志敏突然宣布远嫁韩国,与安宰亨喜结百年之好。一时间,这段跨国姻缘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近两年来有关焦志敏的消息极少。为此,记者不禁与焦志敏唠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新面孔     
《乒乓世界》2014,(9):18-18
江宏杰 25岁|双鱼座|中国台北右手横板两面反胶 小学3年级,江宏杰因为中午不爱睡觉会眇到其他同学,就被老师叫到外面去玩乒乓球,时间一久,教练觉得他手感不错,就让他每天午休时间过去打球,从此,他就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乒乓球这项运动。“我现在是研究生,有时也会出国打球,不过老师很好,为方便我打球,会集中一段时间上课。前两三年,我因为受伤,没怎么出去打比赛,今年我会到德国打联赛。”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学生对我的地理课非常感兴趣,这与乒乓球密切相关。我是乒乓球迷,课余时间学生们常邀我登台献技,一展身手。我也乐此不疲,与学生打得火热,常引来众多学生观战、呐喊、助威,由此与学生们形成忘年交。我们既是师生,又是球友,大家打球侃球,其乐融融。业余时间我还爬格子,写了一些关于乒乓球方面的文章见报,使学生对我产生了敬意。另外我还结合素质教育,举办了乒乓球讲座、故事会、沙龙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了乒乓球,学生对我教的地理这门‘切科”有了浓厚兴趣,我一进课堂,他们就兴奋。课上我…  相似文献   

13.
英雄主义岁月不知现在还在打球的老人,有多少是因为1961年那段激情岁月而接触乒乓球。姚振绪说,当年在工人体育馆比赛结束后,光帽子手套就捡了两大筐,都是观众最后欢呼时抛起来的。那时候的年轻人没钱,  相似文献   

14.
杨洋 《乒乓世界》2002,(9):47-47
我就读的巨一小学是一所乒乓球特色校。我从小就跟着柯元忻老师参加乒乓球训练。家里人对我打球很支持,为我订了《乒乓世界》杂志。我把杂志赠送的球星海报都贴在了房间的墙上,我每天看见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6岁时,我的左髋关节因染病留下了一些不便。我从小就酷爱乒乓球,多次在全省少年、中学生比赛中名列前茅,曾经有两次机会进入专业队.最终却都因为我腿不好未能入选。一度我曾十分失落,1988年,一次偶然的机遇把我的兴趣吸引到残疾人阵地上,我终于拾起球拍,重新圆起儿时那个世界冠军的梦。  相似文献   

16.
邓明:从理念上,我觉得乒乓球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健康乒乓,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打球主要还是为了锻炼身体。上小学时,我曾是天津市篮球队的队员,那时候也接触过乒乓球,但条件有限,就是在砖头台子、水泥台子上打,球拍是用木头自己做的。40多岁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下降,长期以来一直在事业上很努力,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为了锻炼身体,我又捡起了乒乓球,也开始参加乒协的活动。初衷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体魄确保正常工作,打出了一身汗后就会停下来。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乒乓球的? 胡金波:第一次接触乒乓球还是在上学的时候,大概是1980年左右,真正开始打,是在1995年了,当时我在南京农业大学任副书记,第一次参加了我们江苏省的“校长杯”乒乓球比赛,之后就没有间断过。  相似文献   

18.
朱玉刚 《乒乓世界》2001,(10):38-38
我是年近古稀的乒乓球爱好者,从12岁开始接触乒乓球,在后来的岁月里,只要有条件和时间,我就离不开球台。特别是在1992年退休以后,这几年从未间断过打球,风雨无阻。我从中受益匪浅,平时很少生病,现在虽已年近古稀,但自感心理年龄不过不惑之年。 1960年夏,我有幸代表河南冶金乒乓球队到北京郊区管庄参加全国冶金系统乒乓球赛,比赛结束后,主办者请来当时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傅其芳为我们全体参赛运动员作技术报告。我们第一次听这样重要的报告,感到内容新颖、精辟、深刻,收获特大。 傅指导作完报告天已很晚,末班公交车已过。我早调郑州,妻子仍在北京工作,当时想回市内与妻子相聚,于是我厚着脸皮向傅指导提出,想搭他的小轿  相似文献   

19.
王志文 《乒乓世界》2005,(5):117-117
我是一名业余怪球手,人称“刁无锡”,从12岁开始打乒乓球.迄今已有69个年头了,曾代表过山东邮电系统、山东省直机关等参加过全国老年乒乓球比赛及国际乒乓球“元老杯”比赛,均获得较好的成绩。由于长期在写字台前弯着腰工作,我患了职业颈椎病,晚年加重成了颈椎粘连.造成供血困难,为防止意外,遵照医嘱,我只能告别酷爱一辈子的乒乓球。2004年山东省“寿星杯”乒乓球比赛是我一生中参加的最后一次比赛,乒乓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许多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2012,我们没有退路 广州人,现在北京从事会计工作 三三的爸爸是乒乓球迷,小时候还想把她培养成一个乒乓球运动员。“我不喜欢打球,我爸挺失望,但是依然带着我看比赛。”爸爸一直在看球时给三三讲技术,所以一开始她并不认识什么明星,在2004年之前,对王皓一点印象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