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主要策略,即教育多元中心治理和教育择校的有限尝试,是在学生学业"失败"上升为一个公共问题的条件下,因教育官僚制自身缺陷而必然采取的策略。它并不想整体突破教育官僚制和实现完全的择校自由,而是在持守教育公共性的前提下对教育官僚制缺陷的自我调整和弥补;它不仅仅体现为治理结构的改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卢梭式的追问中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公共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公共治理实现了公共性的转型。对教育公共性的内涵我们需要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话语选择大体上有三个范畴: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话语、公共服务治理的空间结构、官僚制/后官僚制。由于这些范畴自身充满着诸多冲突,因此,美国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话语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然而,两难的话语抉择必将推动美国教育公共治理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公共治理:现代性的境遇及其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共治理的现代性表现为官僚式生产与教育市场化之间、专家治理与民主参与之间、标准化管理与人的多样性需求之间、教育全球治理与地方治理之间的紧张关系,而本质在于教育治理中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矛盾。关键是如何超越而不是完全抛弃教育管理中的官僚制;如何定位教育管理中的政府限度问题,而不是把公立教育的质量问题完全归罪于官僚制和政府的权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主要价值冲突为效率与公平、个人权利与共同善之间的冲突,它们影响着教育公共治理政策的调整,决定着教育官僚制结构改进策略的走向,为此,教育公共治理需要做出结构上的改进以适应价值冲突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层面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公共管理的不断深入,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不同;改革是否能够得到贯彻实施,以及改革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究其改革难闻以成功的原因,基于政治层面主要由于新公共管理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官僚制政府效率低下等弊端的原因.面对新公共管理没有解决的政治层面的问题,新公共服务、公民参与、整体政府等后新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改革模式,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官僚制政府弊端的成因,因而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国家官僚制改革是在特定背景下进行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西方国家的官僚制改革.这些背景包括:全球化背景是改革的外因;公共管理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是改革的直接原因;官僚制自身弊病是改革的内因.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共治理的现代性境遇是一种多元关系中的境遇。表现为官僚制生产与教育市场化之间、科层管理与民主参与之间、标准化管理与人的多样性需求之间、教育全球治理与地方治理之间等方面的紧张关系;归根结底在于教育治理中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超越而不是完全抛弃教育管理中的官僚制;如何定位教育管理中的政府限度问题,而不是把公立教育的质量问题完全归罪于官僚制,归罪于政府的权力。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需要自我检讨与自我完善。在公共性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治理或许是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管理与中国行政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批判官僚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管理理念.但是,作为适应发达国家情况的一种管理模武,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生根发芽和成长,还需要具体分析中国的行政环境.新公共管理在适应中国的经济、社会和行政系统自身的特殊情况的基础上,对中国的行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官僚制的概念,指出官僚制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形式,由马克斯·韦伯、威尔逊等人创立,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公共行政管理、公共选择理论等不断丰富与发展过程.分析了理性官僚制的困境,认为理性精神的回归标志官僚制正以一种更完善的状态重新回归.立足于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借鉴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精神,吸收官僚制的合理性内涵,将对我国建设法治型政府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管理取代官僚制”,是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而中国行政改革所面对的生态环境极其复杂性,需要应对多方面的挑战。因此,中国行政改革应跳出西方发达国家的思维定式,坚持实施“新公共管理补充官僚制”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一种理性官僚制为主,新公共管理为辅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教育治理结构是公共教育治理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配置及其相互关系,治理结构改革是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也是实现善治的根本保障。当前县域内义务教育治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复杂、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方式强调管控、治理手段与工具缺少弹性等四个方面。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县域义务教育治理陷入政府治理负担日益增加、治理的效率难以提高、治理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加、回应性严重滞后、社会满意度低等困境。多元参与是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途径,它既是善治和义务教育公共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复杂情境下义务教育治理和培养公共善的需要。多元参与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方式的合作协商和治理工具多样化。实现多元参与需要义务教育治理从单一主体到合作网络的结构转型,因此需要治理理念和目标的转向、重新认识治理权威、明确多元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不断创新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共治理的公共性意味着多种治理力量的共同治理,意味着公共利益、公共价值与家长参与均可以得到实现。从某些方面看,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治理改革出现了公共性的提升;而从更多的方面看,它导致了公共性的衰退。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we compare two North Carolina public schools that were simultaneously implementing reforms with seemingly different orientations, the A+ School Program and the ABCs of Public Education. We use the literature on caring and critiques of bureaucracy as a framework to look at the con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wo educational reforms in North Carolina. We discuss data from a 5 year longitudinal study and critique our own assumptions as we develop portraits of schools that are both situated and complex. We do this to explore the question: In what ways does educational reform actually change educational practice? We develop a framework that articulates a critique of bureaucrac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aring, locate the culture of each school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nalyze how the culture of schools affe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We conclude that reform is deeply cultural and that ethnographic methods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reform efforts.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社会普遍期待进行体制层面的变革,但仅限于教育领域自身内部的体制变革往往面临重重阻力,教育改革理念的达成需要整体社会治理体制的相应变革。在当前阶段,做为社会资源配置重要手段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焦点所在,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改革的专业性与民主性诉求,而现行行政管理制度则成为学校教育过度行政化的根本性原因。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必须期待着这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方面,经济改革理论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经典描述,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教育改革一直延续传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方向方面,经济改革注重政府角色转变,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市场份额,发展私营经济,而教育措施中,大约70%与经济改革存在方向上差异,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县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在推动整体教育治理转型、提升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的教育机制所触发的“路径依赖”仍存在较强的制约作用,突出表现为治理角色内卷化、治理责权碎片化、治理方式单一化、治理生态复杂化,对县域教育治理转型提出严峻挑战。为此,要创新县域教育治理新路径,需要遵循整合与协同的思路,强化顶层设计、转变治理方式、完善治理机制、优化治理生态,从而促进县域教育治理的有序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