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末发布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布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基于对我国“出版大国”成就的总结,纵向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期出版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分析《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为“出版强国”列出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举措,概括提出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所应关注的重点问题和所应坚持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2.
陆颖 《现代出版》2013,(2):14-18
我国出版业属于完全的政府垄断市场型产业,其基本特点是:平均利润率相对较高,但产业集中率和效率较低,从而制约了出版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为了能够真正做大、做强,出版业需要突破当下仍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根据我国改革的渐进性及出版业的具体情况,出版产业类型最可能由当前完全的政府垄断市场型变迁到国有出版企业主导的垄断竞争市场型。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回顾、经验和当前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出版产业的改革和开放也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科学总结出版改革的经验,为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出版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 我国的出版改革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对出版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对改革的过程和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准确把握和正确认识出版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现状,探索出版管理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国出版业的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格局的确定,使出版业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已成定局。出版业的改革,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一是在改革尺度上处理好出版业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精神产品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又要建设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就是说今后出版业的改革更要注意从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出发探索出版管理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要把出版产业这块蛋糕做大”,“要建造出版业的航空母舰”等等,一直是我国出版界的呼声。这种呼声既反映了我国出版企业的现状——不  相似文献   

6.
略论出版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贯彻落实十五大关于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基本方针,于友先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对我国出版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进出版产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作指导,结合出版业实际,剖析。出版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涵、缘由,并提出结构调整的思路,这对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推进出版产业化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木文深化国有出版企业改革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他对出版单位的企业属性、文化特色、队伍建设、改革方法论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为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国有出版企业分类改革,推进国有出版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下的中国出版业正在呈现出多方面的新常态,本文以我国出版业重镇江苏的数字出版产业实践为例,以点窥面,梳理我国自“十二五”以来数字出版产业呈现出的新特征,对“十三五”期间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展望,这既是我国出版业在转型发展期的内生需求,也是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进行宏观把握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对新闻出版业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深化新闻出版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积极响应新时代对提升新闻出版业竞争力的新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配合,坚持事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原则推进改革;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坚持受众需求导向,把握高质量供给重心,构建全链条融合体系推进改革,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推动我国由新闻出版大国迈向新闻出版强国。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图书出版中出现的新情况对“三审制”提出新要求 坚持“三审制”是图书出版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做好出版工作的基本前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化,出版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由此对“三审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出版业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产品结构单一、出版活力不足、产业布局趋同的矛盾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后,与我国整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相一致,出版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探索,大部分出版社跳出计划经济的圈子,开始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登 《出版参考》2016,(6):26-28
面对数字化与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共识.一方面是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和推动数字出版发展和传统出版业转型的政策文件.“十一五”时期,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颁布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和推动数字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国报纸出版工作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报纸出版事业与产业发生深刻巨变的五年.全国报业出版工作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加快报纸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报业出版产业,加强对报纸出版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报纸出版业呈现出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态势,初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报纸出版业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推动人事制度改革 提升出版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是积淀人类文明、展现人类文明、推动人类文明的文化产业。出版业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出版业是高度智力型的产业,决定了出版人是整个出版业生产要素中最具活力的要素。改革路线确定之后,人的因素第一。调动出版人的积极性,激发出版人的创造力,是出版改革中最重要的改革。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从1993年以来,在团中央书记处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紧紧抓住出版人事劳动制度改革这个改革之…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从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获悉:以组建出版发行集团为标志的新闻出版产业“整合”将进一步加快步伐。这意味着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的规模、效益和实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成果有目共睹。但在从单纯的“事业”向“产业”的转变过程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新闻出版业的结构性弊端明显,“大的不强,小的不活”,资源浪费、经营效益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矛盾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新闻出版业大发展的瓶颈。据悉,作为今年新闻出版改革的重要内容,包括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出版业改革的微观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出版业的改革从空间方面来看,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出版业的宏观改革是指出版行业的全方位改革.它包括出版产业与其它产业的比例关系,包括出版业内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比例关系,包括出版业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递进与转换关系,包括出版业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及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包括产业布局方面的不均衡发展战略问题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出版企业的特殊性基础上,提出了出版业的内容创新与产权多元,包含内容理念、内容产业、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基于此,提出了出版企业内容创新角色转换的改革模式、出版企业多元经营角色转换的改革模式和科技出版角色转换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价值是出版文化构成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版文化活动提供了根本导向和依据.出版业的“价值链”,既联结着物质经济,也维系着精神向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使出版经济和出版文化协调发展、产业经营和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出版业才能真正做优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出版改革无疑是随着全国性的经济改革而开始出现并深入展开的一场“行业改革”,可若跳出了出版这个行业,站到全局的立场上来看问题,我们就应该看到,出版改革所产生的影响远远不只关系到出版业本身。事实上,出版改革更多地关系到国家、民族乃至子孙后代,出版改革的任何实质性内窖,都将对社会产生无穷深远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首次以“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专题重点部署主题出版,确定了主题出版的战略地位。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一项高关注度、高难度、高融合度的事业,主题出版如何为党和国家发挥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如何做强做优,值得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跨界整合资源引导传统出版业转型的“出版+”实践,为调和新时代纪录片产业发展期待与纪录片“破圈”困境所形成的落差提供了启示。结合“出版+”实践相关研究聚焦以出版业为主体的局限,文章立足纪录片和出版物互为主体视角再探“出版+”实践,提出旨在实现纪录片和出版彼此赋能的“纪录片+出版”模式,并结合纪录片与出版物既有组合案例思考“纪录片+出版”模式路径建构的举措,进而阐释助推产业“破圈”的“纪录片+出版”模式将成为促进“大纪录片产业”建设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