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编辑与图书编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本身的复杂性和编创方式的特殊性,使它的编辑相对于传统的图书编辑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编辑符号、编辑模式乃至编辑型制等方面显示出对传统编辑工作的突破与发展,拓宽了编辑工作的外延,从而使编辑的内涵又有新的提高。所以从编辑学研究的角度看,加强对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编辑的研究将会推动编辑学理论特别是普通编辑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而从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本身的发展来看,加强对其编创制作普遍规律的探讨也将有利于对今后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发展趋势的把握、发展方向的引导和编创制作的规范。所以加强对多媒体电…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变化和读者需求程度的提高,要求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往精品化方向发展。达到这一高标准,编辑须逐步培养编创意识。文章从4个方面论述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编创结合意识:编创观念的更新、角色的恰当定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在传承中创新是编辑提高编创结合意识、打造精品教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被称之为“信息革命”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如何使被当作国民经济“第二资源”的信息,传递得更加迅速准确和保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作为信息的一种载体,同时又被看作是一种信息源,必须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时代的新要求,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要增大信息量;二是必须传递迅速、保真和准确,作为集成文章的刊物编辑,相应地应当有紧迫的时代感,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担负起传递信息的光荣使命。如果丧失了这种时代感,自然科学期刊的编辑工作必然会窒息最新信息而缺乏活力。  相似文献   

4.
项敏 《编辑学刊》2005,(1):29-33
有人总结说:过去发行是卖编好了的刊物,现在编辑是要编卖得好的刊物.这就是市场的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刊物,自然是适应现在读者口味的精品.如何出版少儿科普期刊的精品,则是每个少儿科普编辑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写这样的文章是需要极大极大勇气的。我参加工作刚刚两年多,做编辑也不过一年多一点时间,能总结出什么心得体会?别人会不会说孙卫卫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可我实实在在的的确确喜欢我的工作,我也不止一次地“陶醉”: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当编辑记者更好。那就鼓起勇气卖一回瓜吧,只是争取卖好点,让您不过多厌烦。上小学时和同学办手抄报、黑板报;上初中时自任文学社油印刊物的主编,当时的省作协主席胡采等还为我们刊物题词;上高中后经常为一中学生杂志撰稿,是它的第一个特约中学生编辑;在大学里又是一中学生杂志的特约编辑,编写和主编了3本  相似文献   

6.
编辑四问     
文字编辑好比裁缝、厨师,布怎么裁剪,菜如何烹调,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同样编稿不是简单的拼拼凑凑,要精挑细选,精雕细刻。编稿时拿不准的要常常请教别人,同时也不妨问问自己。一问:稿件选准了吗?面对大堆来稿,第一道工序便是选择。编辑选稿,心中自有标准,合则留,不合则舍。不同的报纸不同的版面,标准不同;不同的编辑,在挑选时也会有所侧重,不可能完全一个模样。  相似文献   

7.
论编辑群体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庆义 《编辑学报》1993,5(4):214-216
编辑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编辑也就应该是一种专门的人才,和各行各业的专家一样,有自己特定的知识结构。 编辑部是由编辑、编务及管理人员组成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结构如何构建,是刊物生产周期能否正常运行和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为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创造力,发挥它的整体效能,必须研究如何优化这一群体结构,组建一个最佳编辑部,保证刊物方针、宗旨的贯彻执行。编辑群体结构优化有如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8.
茅盾的编辑思想对中国现代编辑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的编辑思想在主编《小说月报》期间就颇具雏形。他所坚持的编创结合,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译介西方文学,注重作者队伍建设,突出的读者意识等编辑思想,为现代期刊编辑活动和编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说当编辑是当无名英雄,这个也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说。无名英雄跟有名英雄不一样,有名英雄有真英雄有假英雄,无名英雄只有真的没有假的。说起当编辑,我是当过一阵编辑的,不过时间很短,就是在开明书店当过一年编辑。编杂志有一点儿经验,《中国语文》自从复刊以来一直是我在那儿管那个事情。不过总起来说,经验还是很少的,特别是编书的经验,看别人的书稿的经验不多。所以,关于编辑上遇到的具体的问题,我说不出很多经验。我教书的时间比较长,拿做编辑跟当教师来比较,那的确当编  相似文献   

10.
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办报本身的竞争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而这种竞争与其说是记者写的竞争,更不如说是编辑编的竞争。一张报纸办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编辑队伍的水平,报纸的特性又决定了夜班编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报纸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大局,又  相似文献   

11.
刊物的优劣,最关键取决于稿件的质量,因而每一个有责任心的编辑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以期组来高质量的文稿。然而,要经常组到好稿并非易事:一、吃准定位同一篇稿,甲刊视为劣稿,而乙刊则可能视之为宝,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例如,一个面向基层小学教师的教学参考期刊,不太会欢迎那些对某个字词钻研得很深的文章,也不太会欢迎那些超越教学大纲节外生枝的争鸣文章;而这些文章在某些语言学方面的学术期刊,或者学术性较强的教育类期刊中也许会大受欢迎。同一稿遭遇迥然不同并非编辑眼光有失客观,而是因各种刊物定位不同,刊物受到读者群的制约,对稿件取舍必然有不同的标准。因此,一名优秀的编辑要想组得质量高的稿件必须真正领会刊物的办刊方  相似文献   

12.
由于《编辑之友》的专业特色和编辑风格,从它创刊时候起,我就成为它的忠实的读者。当它将临十周年之际,我又全部纵览了这份刊物,观其发展的过程和历史,思其所提出和研究的问题,论其弥补编辑学空白的意义,讲其对编辑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及对精神产品生产的推进,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创办者的眼光和功绩。《编辑之友》是1981年创刊的,最初名为《编创之友》(季刊,内部发行),原由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1985年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总编是宏观指挥者,编辑部主任就是中观领导者,版面编辑则是微观落实者。这说明了版面编辑工作的重要性。报纸天天在出,版面天天在编。动态地看,版面不能天天都是老面孔。版面编辑必须不断坚持版面创新,把“策划能力、操作能力、统筹能力、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版面编辑流程,并在这一流程中不断进行编稿创新和组版创新。这样。报纸才会办得更鲜活、更夺人眼球。  相似文献   

14.
编辑三愿     
读高中的时候,我就对编辑工作有强烈的兴趣。高中二年级时,我把高中一年级时做的课堂作文和课后习作汇聚起来。抄录、编目,设计了封面和扉页,装订成册,题名为《十六集》。第二年,又援例编了《十七集》。高中三年级时,还办了一份油印刊物《艺文》,按月出版,每期印数五六十册,一共延续了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15.
期刊编辑的工作职责就是把稿件转化为出版物,即把作者个人的智慧成果转化为社会文化产品。这一工作是社会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期刊内容、品位如何与期刊编辑的责任意识紧密相关。期刊编辑责任意识强,其编辑稿件的思想境界艺术、理论水平、文字水平就必然高,也不会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反之,其所编辑稿件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期刊编辑应具备哪些责任意识呢?一、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是指期刊编辑编发稿件时要充分估计到自己所编发稿件的社会影响如何,是否会出现负面作用。如果文章发表后会给社会带来种种负面影响,就应坚决不发。这就是期刊编辑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因为,社会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离开社会,个人的发展将无从谈起。所以,期刊编辑编发稿件时必须对社会负责任,不能不考虑所编发稿件的社会后果。一味随心所欲地编发稿件,必然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乱。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前几年个别杂志刊登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文章时,由于编辑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对于所发稿件没有认真审查,出现了侮辱少数民族风俗的文字,从而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事件的出现,从根本上说就...  相似文献   

16.
提起做文摘编辑,一些人认为容易得很:不就是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剪剪贴贴,抄抄摘摘,发别家报刊发表过的现成文章吗?何难之有?当然,若只是信手拈来,随意摘点什么,五花八门,稀奇古怪,胡拼乱凑,倒也不难。只是这样的文摘刊物又怎么能有生命力?又怎么会赢得读者的喜爱呢? 常言道:不干不知道,干了才知晓。我以前一直做报纸编辑,也曾经有过上述想法。两年前当自己也做了文摘编辑后,亲身品尝了文摘编辑的甘苦,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要做好一个文摘编辑并非易事。 所谓文摘编辑难做,因为文摘编辑不仅要具备一般编辑所应具备的事业责任心,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等等,还需具备两项较为过硬的功夫:一是鉴赏力,二是创造力。 鉴赏力,主要表现在编辑对时代变化有敏锐的目光;有领先于而不是落后于读者的时代意识;有对潜在市场的洞察力,有对大量作品的文化品质及其社会价值的识力。这种鉴赏力多发生于选摘稿件中。有些文摘刊物,由于编辑缺少鉴赏力,刊物思想内容缺乏一股撞击心灵的冲击力量,缺少耐人寻味的哲理,就像浅  相似文献   

17.
笔者当编辑10多年,深感思想内容对于刊物质量的重要性,可以说,思想内容就是刊物的核心和生命线.然而,在工作中,发现有不少编辑,不是组不来好稿子,就是拿到一篇稿子不知如何下手,甚至"乱砍滥伐",对原作进行了去"精"存"芜"的"编辑",使刊物缺乏思想内容,造成同一刊物同一版面、栏目因责任编辑不同而编辑水平差距悬殊.细心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报刊也有类似问题.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由于个别编辑缺乏思想认识水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杨铮 《编辑之友》2011,(5):49-51
一学术期刊编辑绩效评价内容学术期刊的专业性质很强,因此在对学术期刊的编辑进行绩效评价时,应当将学术期刊的特点融入到评价当中,这样才能有明确的针对性,绩效评价也会准确一些。学术期刊编辑的绩效评价应当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1.转载率的考核这个指标也就是某位编辑在每年编发的文章被权威期刊和报纸转载、转摘的稿件的篇数,与该编辑每年编  相似文献   

19.
刘希 《新闻爱好者》2006,(12S):67-67
“我的稿件写得不错啊,为什么上不了呢?”当了几年企业报编辑,常常有通讯员问我这样的问题,而作为编辑,我们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手拿自然来稿,开始觉得不错,但准备编的时候,却又因种种原因而舍弃。原因究竟在哪儿?在此,笔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将通讯员来稿中较易出现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的稿件写得不错啊,为什么上不了呢?”当了几年企业报编辑,常常有通讯员问我这样的问题,而作为编辑,我们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手拿自然来稿,开始觉得不错,但准备编的时候,却又因种种原因而舍弃。原因究竟在哪儿?在此,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将通讯员来稿中较易出现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我们编辑有时把难以采用的来稿称为“鸡肋”稿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这里,笔者将这类稿件归纳为六大“鸡肋”稿件。事情小而缺乏深入挖掘,分量轻而没有新闻价值。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一个基层单位开了什么会,你们的领导讲了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