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取而不上.何为"取而不上"呢?"取而不上"是指高考考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没有按时到其所被录取的学校进行报到、注册而选择复读的一种现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中,由于许多学生"取而不上",使得部分高校不得不降分补录.尽管分数一降再降,录取一补再补,但仍有一小部分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相似文献   

2.
目前,被普通高等院校所录取,但却不到校报到或入学一段时间后又自动退学(下统称为“取而不上”)的学生逐年增多,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中,由于有许多学生“取而不上”,所以有的高校不得不降分补录。尽管分数一降再降,录取一补再补,但仍有一些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相似文献   

3.
招考信箱     
正问:我是一名2014年被高校录取的高考学生,如果不去学校报到,请问我的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如何处理?答:在每年的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有部分考生由于认为录取结果不理想,或者家庭出现变故等因素,不报到上学,那么这部分考生的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如何处理呢?河北省2014年高考考生被录取后,其电子档案由录取高校下载保存,纸介质档案由考生携带录取通知书和准考证去县区招办领取后自带入学。如果考生被高校录取后不报到入学,其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4.
1999年,我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在各级招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计划完成比较好,但是新生的报到情况却不尽人意。第一次录取的报到率仅占70%左右。宏观分析:不报到的学生,多为应届考生,由于他们年龄小,而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准备复习再考;从其高考的成绩来看:大部分属第三、四批录取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在这些未报到的学生中,有一少部分是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主动向录取学校提出了要求退学的申请,而绝大部分考生对录取通知书置之不理,早已回到高中复读。一、原因分析经过我们调查,不报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1998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普通高校招生“不报到”现象非常突出,考生“不报到”的院校中有重点院校、普通本科院校,更多的是专科和高职院校,不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均呈现递增趋势。据统计,普通高校招生正式录取结束后,某省省内院校2000年“不报到”考生为7000余名,2001年将近1万名。  相似文献   

6.
高校招生录取不是行政行为,而是民事法律行为,是合同行为。不能用行政权力限制高考录取后不报到考生下一年的高考报名资格,也不能将其不报到情况记入考生诚信档案。录取后不报到考生下一年将被原录取高校拒绝录取是其应承担的唯一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每年高校招生录取结束后,总有不少已被高校录取但不去报到的考生重返中学复读。低分考生复读,高分考生也复读,这种状况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似有“发展壮大”的态势。尽管具体原因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录取院校或录取专业与考生本人的志趣、意向差距较大,而这一类考生又以填报了服从调剂志愿者居多。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还不能象发达国家那样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放弃录取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选才的公平竞争。复读一年甚至两年,首先在考试技巧方面已经优越于应届毕业生,更不用说知识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新生录取不报到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笔者对几所复读生比较集中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2001届复读生中47%的学生属录取后不报到者。分析这些人不报到的原因,31%的考生是对高校、专业不了解而误填志愿;30%的考生是对录取程序不了解而被调剂录取;14%的考生是对所录取的学校不满意及考虑今后就业问题;25%的考生认为是对所录取的专业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9.
造成普通高校新生录取不报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招生政策上的原因、考生志愿填报不当的原因、录取体制及办法不够完善的原因、招生院校本身条件好坏的原因等等。现在,随着社会上“名牌效应”、“热门专业效应”、“高层次学历效应”的升温,录取不报到的人数也许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等教育正朝着大众化的方向持续前进,参照国际经验,在普通高校教育机会供给潜力有限的情况下,高等职业学校应承担主要的扩招计划。我国高校扩招的着重点之一就是高职教育。无疑这是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高校扩招严重背离了其方向,以至于普通高校“人满为患”,而高职院校却“门前冷落鞍马稀”,这一问题仅从考生“录取不报到”现象就可窥全豹:安徽省于2000年春季招生中实行了“扎紧口袋”的政策,即“录取不报到”的考生,会受到“一年之内禁止报名”的惩罚,然而仅过一年,一度扎紧的口袋又…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省高考考生录取不报到的人数不断上升,造成了高校招生计划浪费的问题导致复读学生逐年增加.从而产生了新的不公平,直接影响了高校向我省投放招生计划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考生录取不报到的问题.笔者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同行共商。  相似文献   

12.
<正> “掉头”是招生录取工作中的常用词,它是指考生被录取后,因种种原因不能报到上学的情况。掉头问题在成人高校招生录取中尤为突出。它不仅对国家成人高校招生计划的落实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成人高校的自身发展也很不利。成人高校主要是在职职工进行专业性学习的地方。近年来正是这个录取条件方面的问题成了掉头现象的重要原因。目前,成人高校分8类,招生对象各不相同,报考的条件也不相同,这就形成了成人高校招收对象的特定性。以职工大学为例,报考职大的考生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高校正在遭遇不小的尴尬,表面上有很多考生填报志愿,但真正到开学报到时却是生源的大量流失,一些考生或"不辞而别",或"另攀高枝",或是选择复读.部分考生不守倩用使高校招生工作陷入困境.综合多年从事高考工作的经验和对复读学生的调查情况,对录取考生不报到的情况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湖北教育》2002,(14):14-17
如何理解我省今年招生录取中“不退档、不换录、不降分、不补录”的规定?今年省招委规定,凡按考生志愿录取(包括调剂志愿录取,征集志愿录取,高校征求意见后本人同意录取)的考生一律不退档,不换录。省属高校招生计划一次性下达到位,省里不预留调节计划。部委属高校和外省重点高校追加计划必须在同批次录取结束前到位,不得提出降分要求。今年我省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不再进行补录。这样做有利于维护招生工作的正常秩序,有利于保护大多数考生的利益,有利于保证录取工作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5.
从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结果来看,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考生录取后下报到的人数比以前明显增多,部分院校的专科生到校率才达到招生计划的60%、70%左右,就是本科计划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在招生战线的集中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逐步成熟的标志.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偶然因素,认真分析考生不报到的种种原因,对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甚至招生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考生不报到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16.
高考招生工作常常出现“扎堆撞车”现象,致使许多高分考生无缘进入名牌高校,有的只能高分低就,甚至不得不面对高分落选的残酷结果。2001年高考招生中,江西就出现了严重的“扎堆撞车”现象。清华大学2001年在江西省计划招生63人,扩招14人。录取分数线为668分,比上年的录取分数627分高出41分。600分以上报考该校的考生164人,有90名高分考生与清华大学擦肩而过。比如,九江市的李某、沈某考生考出了667分的高分。然而,满以为“高分在手,清华稳拿”的小李、小沈竟被当头浇了瓢凉水,他俩的高分只是比清…  相似文献   

17.
高校录取考生不报到入学,不仅影响国家招生和培养人才任务的完成与落实,侵害了部分考生的升学权益,而且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及办学效益。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减少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对违规考生绳之以纪等办法,方可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8.
一、高校招生考试录取档案的管理(一)录取档案整理的时间高校招生考试录取档案也就是《高校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一般是在集中录取现场打印两份并加盖招生录取专用章,一份寄给高校,作为发放《录取通知书》及新生入学后在教育部网站注册的依据,一份由省级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存档,它是证明考生合法录取的唯一纸质依据。教育部规定,高校组织考生报到后会对考生进行入学资格审查,还会因各种原因出现考生退档、改录等问题。为  相似文献   

19.
填报好高考志愿,争取最佳录取机会,提高志愿“命中率”,升入理想的大学,是众多考生和家长共同的愿望.据统计,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80%左右,而且多数高校的招生章程规定,第一志愿考生如果满足招生计划,就不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了.  相似文献   

20.
前记:何谓“录检”?望文生义,就是“录取检查”的意思。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会觉得这个词挺陌生。但是,它和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切身关系,在高校招生的录取场里,无论哪一位考生的档案被高校或录或退,都必须经过“录检”这一关。这一关,是为了维护考生的利益,为了录取的“公平、公正”。有“录检”,就有从事“录检”的工作人员。在高校招生录取场中始终忙碌着这么一群人,虽然他们的无私奉献并不为广大考生所知晓——很可能某位考生永远都不会知道,在他被高校录取的过程中,曾有素昧平生的人为了维护他的合法权益而通宵达旦地工作,倾尽心血和智慧。我了解这群人,因为在今年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的录取场里,我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