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历史散文《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中记载了不少在先秦社会中生活的女性,在先秦文学史上塑造了许多有特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女性形象的关注体现在女性外貌、性格、身份等多视角层面,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总体上呈现出鲜明的由简到繁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著作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从善如流但缺少霸气与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充满英雄气概,《史记》中的晋文公形象更具立体感,司马迁充分刻画了人物成长与性格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重耳在三书中的形象差异,我们可看清作者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3.
成语典故     
《青少年日记》2008,(4):51-23
借花献佛: 语出: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相似文献   

4.
伍子胥的故事在《左传》《国语》和《史记》中都有记载,展现了伍子胥有识有谋、赤胆忠心、结局悲惨的特点,不同的是,《左传》偏足智多谋的形象,《国语》偏忠贞刚烈、爱国为民的形象,《史记》偏忍辱发奋的复仇形象,这主要是因为先秦时期侧重表现伍子胥尽忠为臣的形象,而汉代以孝治天下,血亲复仇思想盛行,轻生重气、崇尚名节的侠义精神深入人心,加上司马迁受个人遭遇的影响,《史记》中的伍子胥从忠臣形象演变成了"复仇者"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母亲》、《党员登记表》、《夜》中的母亲形象兰州市六中李晶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选文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在所有这些女性形象中,有三位母亲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高尔基《母亲》中革命者巴维尔的母亲...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概括了水浒女性形象的三种类型:以潘金莲、阎婆惜等为代表的“祸水”般的女人,以孙娘子、顾大嫂等为代表的英雄化的女人,以王婆等为代表的邪恶的女人。用比较的方法.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从对比中显现出《水浒传》作者鄙视女性的封建妇女观。  相似文献   

8.
元曲《杀狗劝夫》中有一句唱词说: “一任你百样儿伶牙俐齿。”《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中也有类似  相似文献   

9.
袁媛 《文教资料》2011,(29):15-16
余华在《兄弟》中对李兰、林红两女性形象的造型别具风采.接近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描写手法让这两女性形象所负载的批判意义更加沉重.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1.女性,是大地的女儿,人类的母亲。“女人是世界之诗——晶莹、发光、谐和”,“是支配人类命运的尘世之星”(哈尔格累夫语).“人类历史就是女人的历史”(法国谚语)。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女性便没有文学。”所以,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作家无不以生花的妙笔,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圣洁俊美的女性形象——这时代的精灵,人间的女神。文彩同志对女性形象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他曾开设过《萧红研究》、《现代小说女性形象研究》等选修课,自然女性形象也就成了他学术研究的母题。辽宁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初探》一书,就集中  相似文献   

11.
人物形象是叙事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的冲突和发展都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展现出来的。在元杂剧塑造的诸种人物中,柳隆卿、胡子传这两个帮闲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形象。运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式理论,以《杨氏女杀狗劝夫》杂剧为例,对这一类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中,学习和掌握一词多义是一个较大的难点,但我们如果掌握了多义词的使用规律,能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认识,就能较容易且较全面地掌握它们。例如对文言文中的“夫”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归纳分析来理解掌握。一、用在句子开头,是发语词,表示议论的开始,没有实在意义,不译。例如: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夫天者,人之始也。(《屈原列传》)4.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察今》)二、用在一句话的结尾,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例如:1…  相似文献   

13.
<正>读了《国语》,又读柳宗元的《非国语》,感到有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从《国语》到《非国语》,从先秦的儒家思想到柳宗元的儒家思想,其间的变化不小。这一思想的变化,很值得研究。但在历来研究柳宗元的文章里,很少提到他的《非国语》。其实《非国语》在柳宗元的著作中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的。柳宗元自己就曾非常重视这一专著的写作,他不  相似文献   

14.
黎锦熙(1890-1978),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他一生的学术研究活动,涉足了诸多领域,多有建树,是我国20世纪学术界名的学和教授。在语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他也成就卓。他是20世纪初“白话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主要倡导,在推行“国语统一”和“言一致”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语教学论方面的代表作有《新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以下简称《国语》)和《新国教学法》(195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初版,  相似文献   

15.
汉文写的朝鲜小说《王庆龙传》就是唐代传奇《李娃传》的翻版小说。《王庆龙传》的故事情节虽然和唐代传奇《李娃传》相似,但是女主人公妓女玉丹形象上发生了差异。朝鲜汉文小说《王庆龙传》翻版的过程中受到了明代冯梦龙《玉堂春落难逢夫》的影响。但是,与《李娃传》和《玉堂春落难逢夫》相比,更加注重了《王庆龙传》中女主人公固守贞节的烈女形象。其原因是贯通朝鲜社会的儒教意识形态,因为朝鲜社会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就是为一个男人坚守贞节的女性。除了《王庆龙传》以外,朝鲜后期的韩文小说《月下仙传》也是《李娃传》的翻版作品。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也坚守贞节,被封为了贞烈夫人,也表现了朝鲜翻版小说的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有《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上,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洪迈在其著作《容斋随笔》中塑造了大量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伟烈女子、贤良女性、恶劣女子等,这些女性形象身上蕴含着作者对女性的的深刻认识,有一定的时代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左传》作为一部誉有"先秦叙事散文之最"的文学名著,其中不乏一些形态各异、丰富多样的女性人物。《左传》作者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无不本着"劝惩"的目的,或通过记述众多贪色、乱伦、淫乱者之恶行的严重危害与恶劣后果,或对妇女相关礼法的直接阐释和具体事例的宣扬,以警示后人"戒色""从礼"。  相似文献   

19.
章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贤德类女性形象及悍妒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发现:明清之交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使蒲松龄在女性形象上传达出了一定的新气息,但根深蒂固的儒家伦理思想使他对女性的塑造更多地趋于传统的美德与品行。清初思想界经世致用的观念影响使他笔下的女性富有理性、实在的精神,由此构成了《聊斋》的伦理化视角。  相似文献   

20.
文非 《学语文》2004,(5):48-48,47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高中试验本第一册)最后一段有“果行,国人皆劝”一句,课本注云:“[果行]果决地这样做。指伐吴。”将“果”理解为果决,实属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