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大风指的是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m/s的风,那曲高原上的大风日数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为多,尤其是东春季节最多,给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文章利用2000~2009年大风气象观测资料,对那曲地区中西部四个测站的地面自记风资料分析,探讨那曲地区中西部大风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那曲地区中西部大风天气出现的次数相差很大.北部安多大风日数最多,其次是申扎与班戈,那曲最少.那曲地区中西部年大风平均日数10年间有一个高值年和三个低值年,平均3~4年出现一个波段,2009年各县大风日数均达到最高值.那曲地区中西部最多大风日数出现在12~1月.  相似文献   

2.
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与海表温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根据1987年~1998年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舟山四大渔业公司中上层鱼类渔获数据以及同期NOAA/AVHRR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我国东海区中上层渔获量与海表温度和梯度的关系.根据水文等特性,研究区分为长江口北、长江口和长江口南三区,结果表明不同海域渔获具有不同的渔汛和温度分布特征,其中长江口北渔汛在冬春季,渔场温度11℃~16℃之间;长江口及以南区渔汛在秋季,渔场温度22℃~29℃之间.长江口北海区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成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17和0.236,置信度均为0.000;而长江口及其以南则成正相关关系,其中长江口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354和0.373,置信度为0.001和0.002;长江口以南的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238和0.372,置信度均为0.000和0.000;并由此初步建立了海表温度和渔获量、平均网产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从温州浅海海水中筛选得到的一株产几丁质酶的亲水性单胞菌属细菌(Aeromonas hydrophila sp.)。在探索了碳、氮源和环境因子对细菌产酶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得到了较佳的产酶发酵培养基配方(g/L):胶体几丁质5.0,蛋白胨12.0,尿素2.0,MgSO4 0.5,K2HPO4 0.3,NaCl5.0,初始pH 6.5。在接种量6%,培养温度28℃,180 r/min的较佳工艺下振荡发酵5 d,该菌产酶活力达到1.89 U/mL。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广西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班秀文经典补肾方剂班氏促卵助孕汤对雷公藤多苷致卵巢功能低下大鼠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治疗卵巢功能低下的机制。方法:选择有正常动情周期的7~8周的育龄期SD大鼠,连续雷公藤多苷片以40mg/kg.d灌胃10周后,应用随机数字法将4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5组,加上正常对照组,共6组。中药治疗组分别给予给班氏促卵助孕汤中药原液1.02g/100g.d、0.507g/100g.d、0.254g/100g.d,每次0.5m L/100g,连续2周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先给予戌酸雌二醇0.028mg/m L浓度,每次以0.5m L/100g灌胃,连续4天,然后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片0.172mg/m L浓度,每次以0.5m L/100g灌胃,在第4天灌胃一次,停1天后,继续按以上序贯方法用药,连续2周。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按每天0.5m L/100g纯净水灌胃,共2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动情周期、卵巢指数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停止后一般情况有所改善,但恢复速度比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慢。模型组的动情周期和卵巢指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治疗组和西药组的动情周期恢复至正常水平,卵巢指数提高(P0.05),但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在动情周期和卵巢指数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可致雌性大鼠卵巢功能低下,表现为动情周期紊乱以及卵巢指数下降,班氏促卵助孕汤用药可恢复卵巢功能低下的动情周期紊乱和卵巢重量。  相似文献   

5.
大风是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m/s的风,那曲大风日数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为多,大风天气对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此本文利用2000~2009年大风气象观测资料,对那曲地区中西部四个测站的地面自记风资料分析,探讨那曲地区中西部大风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那曲地区中西部大风天气出现的次数相差很大。北部安多大风日数最多,其次是申扎与班戈,那曲最少。那曲地区中西部年大风日数10年间有一个高值年和三个低值年,2009年各县大风日数均达到最高值。那曲地区中西部最多大风日数出现在12月~1月。  相似文献   

6.
观察中国林蛙卵油软胶囊的降血脂作用。将高脂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设3个剂量组和2个对照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17、0.50、0.83g/kg.BW/d林蛙卵油,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5倍、15倍和25倍。四周后取尾血,测定血脂各项指标。结果:与高脂对照组相比,中国林蛙卵油软胶囊实验组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T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并能明显增高血清HDC-C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国林蛙卵油软胶囊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姜黄的根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外植体的构建、芽的增殖、及生根培养等几个关键步骤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姜黄根茎接种在MS+6-BA 2.0mg/L培养基上,30天后长出幼苗;芽苗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2mg/L,培养30天的平均增殖系数达4.22,芽苗粗壮;适宜进行生根培养的培养基为1/2MS+NAA 1.0mg/L,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量多且长势好.  相似文献   

8.
郑力军  杨棠英  张涛 《内江科技》2011,32(7):138+82-138,82
本文针对氮气泡沫驱油体系,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泡沫调剖增油效果的影响。泡沫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耐盐性,泡沫体系的适用温度范围约为50℃-60℃,耐盐性能达到120000mg/L。随产水率的提高,泡沫驱油采收率逐渐增大,油田含水在80%以上时适合实施泡沫驱。泡沫驱可在较大的极差范围内起到较好的调剖增油效果,适用的地层渗透率极差范围为3-12。  相似文献   

9.
1960年至2007年汾河流域气温年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 《资源科学》2011,33(3):489-496
运用线性倾向分析、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等数理分析方法,对山西省汾河流域19个气象站1960年-2007年的逐月气温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自1960年以来,汾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变化趋势,并有升高趋势,递增率分别为0.32℃/10a、0.13℃/10a和0.50℃/10a。同时,气温年较差呈减小趋势,近48年的气温年较差递减率为0.37℃/10a。此外,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发生趋暖突变的时间分别是1993年、1996年、1981年,且近15年是流域年平均气温发生上升的主要时段。气候趋暖还表现出在冬季气温的递增速率最大的特点。流域南北年均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但就各区域的季节变化而言,春冬两季的年均气温变化则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西南区域5个省(区、市)322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年、夏季体感温度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西南区域各省(区、市)体感温度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近50年(1961~2009年)西南区域平均年体感温度以0.19℃/10a的速度显著升高,尤其是近20年增幅达到0.4℃/10a;西藏体感温度增幅明显高于西南其他省(市),大部分地方增幅在0.4℃/10a以上。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REA加权平均得到的西南地区预估数据,分析了在A2、B1情景下西南地区21世纪体感温度变化趋势,发现2041~2070年西南区域平均年体感温度将分别增加2.2℃和1.8℃,2070年以后将分别增加4.0℃和2.4℃。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61~2004年"三江源"地区气象台站观测的气温、降水、积雪资料,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冬季积雪温度、降水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60~90年代冬季"三江源"地区中雪和大雪出现的站次以及雪灾出现的站次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量和地表平均积雪量每10a分别增加1.454mm、9.861cm,单站积雪量在4100m左右的高度上增加比较明显,冬季降雪和积雪增加的趋势和新疆完全一致。44a来平均积雪量经历了3次明显的转折,并具有9.3,7.0,5.6,4.7,4.0,3.5,3.1,2.2,2.0a的显著周期。未来10a冬季积雪增多的趋势仍将维持,雪灾发生的几率仍然偏大。"三江源"地区1962~2004年的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率达到0.27℃/10a,进入21世纪,"三江源"地区夏、秋季平均气温增高趋缓,而冬、春季增温加剧的趋势明显。降水量总体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减少率达到0.74mm/10a,冬、春季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5,3.44mm/10a。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过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CuZnAl水滑石,XRD和TG-DTA分析表明它们晶形好,纯度高.以水滑石前体及其焙烧产物为吸附剂,研究其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有产品的吸附效果均很好,其中Cu/3Zn/Al水滑石焙烧产物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的最佳条件为pH=5.00,温度为300℃,初始浓度为5.0×10-3mol/L,吸附剂用量为0.600g/L,吸附时间为70min,吸附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13.
西藏山南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西藏山南地区5个站点(隆子县、加查县、泽当县、错那县、浪子县)的逐月平均气温、逐月总降水量、逐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逐月平均风速、逐月大风日数、逐月日照时数。分别计算出各时期的各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并对人体舒适指数和温湿指数、风压指数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西藏山南地区的气候特征主要是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为5.8℃,最冷月(1月)气温为-2.8℃,最热月(7、8月)气温为13℃;年降水量偏少,年降水量为368.6mm,主要集中在雨季6~9月;日照时间长,全地区全年日照时间平均为2600~3300小时;空气相对湿度较小;冬春干燥,多大风,风力资源较好,年平均风速为2.7m/s。  相似文献   

14.
淮北煤田是中国东部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通过分析淮北煤田孙疃-赵集2个新勘探矿区中测温数据资料,绘制出了研究区主采煤层在后期开采中可能产生高温热害的分布图.研究表明:孙疃-赵集勘探区现今地温梯度分布范围介于1.7 ~3.6℃/hm,平均现今地温梯度约为2.68℃/hm,3个主采煤层的高温热害区表现出了东高西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兴县气象观测站1958-2012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暴雨日数、高温日数、低温日数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分析近55年来新兴县气温与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新兴县1958-2012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趋势系数为0.0077℃/10a。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升高最明显,其次是秋季、夏季,春季上升最慢。高温天气7月最多:低温天气1月最多。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降水量最多,其次是春季、秋季,冬季最少。新兴县的降水月分布为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在6月和8月。  相似文献   

16.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碱性磷酸酶的菌株HB1,并且该菌株产生的碱性磷酸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DNA中(G+C)mol%测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为Bacillus licheniformi(地衣芽孢杆菌).调节基础培养基起始pH为7.5,添加Mn2+100 mM/L,发酵24 h,可使HB1菌株细胞内外酶活分别达到5.3 U/mL和5.9 U/mL.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型柔性板式膜生物反应器(FMBR)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分别对COD、SS以及浊度等参数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400~600mg/L、膜通量在10~30L/m2.h时,最终出水COD50mg/L,浊度1NTU,SS几乎为0,对COD、SS以及浊度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2%、99%,100%,同时污泥浓度和反应器容积负荷都有显著提高,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青藤碱凝胶剂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卡赛帕克C18MG液相色谱柱(218 mm×4.6mm,5μm),甲醇-0.2mol/L磷酸氢二钠-0.2mol/L磷酸二氢钠(50:30:20),检测波长为262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青藤碱在0.24~1.2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6)。青藤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青藤碱凝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用响应面法对Candida lipolytica液体发酵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快速优化。首先运用逐因子试验确定Candida lipolytica产脂肪酶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在此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其产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三个因素:蛋白胨,KH2PO4,初始pH。在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以上三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其最优发酵条件:葡萄糖0.250%,蛋白胨0.600%,KH2PO40.603%,KH2PO40.100%,MgSO4·7H2O0.050%,橄榄油0.500%,吐温-800.500%,初始pH值为7.85,转速为180r/min,28℃培养48h。最终优化后的酶活达到208.9U/ml,比初始酶活91.3U/ml提高了129%。  相似文献   

20.
钱龙  李丰  钱壮 《资源科学》2019,41(10):1859-1870
中国高校食堂中的食物浪费现象较为突出,为揭示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浪费食物的关键原因,本文使用直接称重法,对29省29所高校食堂食物浪费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基于9192份大学生问卷,本文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饮食特征、信息干预和区域特征5个维度,探索了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高达74%的大学生有食物浪费行为,人均就餐食物剩余重量达到61.03 g/餐,每人每餐平均食物浪费率为12.13%。②整体而言,女性相对男性、本科生相对研究生浪费食物更严重,日常就餐浪费频率越高个体的食物浪费情况越严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个体越浪费食物;购置的饭菜重量越大、对饭菜口味的满意度越低个体越浪费食物;相对于在北方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在南方高校就读大学生的食物浪费情况更严重。③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南方籍和北方籍大学生的食物浪费行为的因素有所差异,但性别、浪费习惯、家庭经济水平、饭菜重量、对饭菜口味的满意度对南方籍和北方籍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显著影响与整体样本保持一致。因此,要高度重视高校食堂场所产生的食物浪费,根据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特征和规律,针对性地出台引导性措施以有效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